余功保
吴式太极拳是当代重要的太极拳流派,习练人数越来越多, 大家对吴式太极拳的理法也十分关注。您认为吴式太极拳有什么 主要特点? 张全亮
张全亮太极拳势张全亮太极拳势安排好了再出去,出
好比往低出去,拿绳安排好了再出去,出
好比往低出去,拿绳对于吴式太极拳,李秉慈老师总结 过“轻静柔化、紧凑舒身、斜中寓正、 川字步型”,很有代表性。其中“斜中 寓正”有一些争论,我在这里边稍有补 充。“斜中寓正”这句话没错,但还可 以在前边加上“中正安舒”,每一式必 须保证中正安舒。中正还得要安舒、舒 服,这样才能灵活,如果跟柱子似的 正,就不灵活。中正安舒,斜中寓正。 川字步型,我加了一个“虚实清楚”, 杨师爷传下来的拳虚实要清楚。每迈一 步的时候,这脚想出去、很有出去的愿望, 去还不放心,还得抻着点,别让你滑下去, 子拽着。一点儿一点儿试,如履薄冰。一个脚趾行,俩行不行? 五个行不行?前脚掌行、后脚掌行不行?都行了,再松。原来很 紧张,一下松了,大实大虚。虚实分清楚。
张全亮太极拳势
张全亮太极拳势
安排好了再出去,出
好比往低出去,拿绳
安排好了再出去,出
好比往低出去,拿绳
手也是一样,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实者静,虚者动。 接触这点是实的,这点就是虚的。如果这么一动的话,左重则左 虚,右重则右杳。实者静,虚者动。打人接触后接触点不能动。 讲究阴阳、虚实、刚柔,把这些东西弄清楚了,这拳水平就高 了。
我还加了 “细腻连绵”,没有断续的地方。运动过程细腻, 就像山洪从山上下来,到地下之后如千军万马一般,到身前像无 数条蛇一样,水是无孔不入的。
说“生命在于运动”不是很科学,“生命在于静止”也不 对。我提出,生命在于体悟运动,就是在运动时加上思想的体 悟。由脚而腿、而膝盖、而脚、而腰、而肩、而肘、而手。意在 肩,气到肘;意在肘,气到手。运行中是细腻的,越细越好,一 尺一尺走,练思想,练稳定性,除暴躁。手法细腻,接触点不 动,就像大树根深叶茂。形要下,气就上,神要往上想,形就往 下去,要是往下去,神就往上来。
在技击中我刚接触对方,松腰、松胯,手就长了,沉稳有 力。
神意不同处,比如云手,这个手走的时候,意念在另外一个 手,像车轮一样,推着往前走。过程整个环节都很细,细腻连 绵,灵活多变。纯任自然,一年四季、公转自转都是自然的,这 是大的方面。要向前先要往后,要向下先要向上,这都是自然的 东西。在运动中,中正安舒,有运动之势再去动就是纯任自然 了。如果纯任自然了,每个动作都很舒服。
纯任自然,自然那点在哪儿,这种学问和窍门,没有师传, 没有经过人指点,你不知道。沉肩坠肘,到底该如何沉肩坠肘? 通过这个学问找到那个学问,你练着不舒服,用的不舒服,或者 别人看了不舒服,可能就都是不对的。找到这个点以后让它自然 成型。纯任自然,纯以意行,往哪儿走都要想。
余功保
最舒服的状态就是最对的状态,这是一种纯任自然的观点。
张全亮
自然最简单,也最难做到。
余功保
本来自然是人的天性,现在需要精心地锻炼才做得到,说明 后天人的干扰因素太多。
张全亮
练功中“后天返先天”就是这个道理。
余功保
练习太极拳的方法很多,您认为应该如何练习才能达到比较 高的水平?
张全亮
要练好太极拳,我觉得有这么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弄清规范。这一点非常重要。每个式子都要规范,怎 么是正确的,应该怎么去练。动作必须准确,不能厕囹吞枣,稀 里糊涂大概齐地练,那样练出来只是一个外形,里边没东西。
第二,缓慢精进。练拳要慢,“精进”就是你练出来的东西 是精品。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跟书法一样,一个式子、一 个式子练。现在教学生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可能站桩站半年老 师都不搭理你。现在我是划道,我重点给你说一个式子、两个式 子,先让你比划,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纠正,然后从量变到质
浏览2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