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亮
太极拳也是一种解扣的技术。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扣,有了问 题就有了扣。但没有解不开的扣。解扣就是一门学问,太极拳处 处都在解扣。它研究扣是怎样形成的?用什么方式解最有效率等。
此外太极拳还是一种锻炼亲和能力的拳术,利用“和”,拉 近距离,在交往中,通过“和”来化解,在技击中,和则近,近 战,就什么都能发挥出来了。
余功保
“和”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代表一种妥当 的解决方案。“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一种“和”。
张全亮
太极拳是丝丝入扣的。想问题想得细致,在整个过程中进行
控制。太极拳是一种高科技拳,强调过程控制。人体是一个很大 的网络,通过练太极拳这种科技含量很高的拳种,通过人体入 手,研究自然,研究社会,研究万物,以武术入手研究社会发 展。
余功保
太极拳理论就是古典的控制 论。含有现代控制论的许多核心 元素。它所讲的控制不是单纯的 外向性控制,而是把自己作为整 个系统中的一个元素,参与控制 的全过程,这样就更全面。太极 拳的控制,无论是对自身的健康 控制,还是对他人的技击控制, 都是平和控制,建设性的控制。
张全亮的太极刀势张全亮的太极刀势张全亮
张全亮的太极刀势
张全亮的太极刀势
太极拳讲究精、气、神,是最高级的拳术,是一种整体的拳 术,是科学拳、文化拳。太极拳可以陶冶性情,一练就觉得特别 舒服、优美、自我陶醉。把自然万物的道理返回到自身就是太极 拳。
比如一年四季的道理和拳的道理是一样的。冬天最冷的时 候,就好比拳发力发到极点的时候,阴生起,开始没劲,下到最 低点的时候,彻底没劲了。开始阳升起时,到春天了,然后慢慢 到夏天,阳最盛,四时有阴阳交替的变化,宇宙也是这样,夜里 12点是最黑、最冷的时候,就是在那个点转化阴阳,开始变亮, 到中午12点最亮,又开始转化阴阳,逐渐变暗。这是自然规律, 研究这个自然的规律,利用它,才可以健身、保事业,让你立于
不败之地。
练太极拳就要研究这些道理,体会这些道理在拳中是怎样体 现的。
所以太极拳是一种规律性拳术,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拳术。就 好比车行驶是靠车轮转动的道理一样,拳是腰动,胯、膝动,关 节动,动有动的规律。
余功保
掌握规律比练好要领更重要O
张全亮
拳的要领是身体去做,拳的规律就是法,需要用心悟。
余功保
心手相连,就是知行如一,把规律活化为要领。
张全亮
太极拳是一种人性化的拳术,讲究人情世故,研究人,以 人为本。太极拳的柔不是柔弱无力,是螺旋形运动,波浪型发 展,是宇宙规律。让你觉得很弱,实际不是那样,这才是高的 地方。
大多数人练拳就是比划、健身,但是太极拳内涵丰富,是一 门综合性的科学。过去说“太极十年不出门”,说的就是社会这 个层次。
余功保
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太极拳的?据说您学拳时跑的路很 远Q
张全亮
我1953年练摔跤,1956年开始练武术。先后习练过查拳、 弹腿、太极拳、八极拳、通背拳及佛道气功等。1974年拜八卦 拳名家李子鸣先生为师学练梁式八卦拳。接触太极拳是1971年, 先是杨式太极拳,后来又经已故著名武术家张旭初师兄介绍,向 王培生先生学练吴式太极拳,1985年正式进门。
我向王培生老师学拳的形式,一是经常到他家去请教;二是 创造条件,请他到我工作的地方讲课;三是坚持每周两个晚上, 到北京西城区少年宫听他讲课。
那时,南城一个点,北城一个点,我们是北城的点。那时向 王老师学拳的人很多,院里总是满满的,有入门弟子,也有学 生,有五六十人。当时我在大兴建筑工程总公司工作。开始听课 是开车去,后觉开公车去听课影响不好,就改乘公共汽车。过了 一段时间又觉得来回倒好几次汽车太麻烦,有时下课晚了还赶不 上车,又改为骑自行车。因不常骑车,路也不熟,开始由大兴县 城骑到西城区少年宫需两个小时,过一段时间路熟了,骑的也快 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后来锻炼的只需一个小时。
我每次都风雨无阻,傍晚下了班,骑车就走。我路最远,但 一般都是先到。晚上八点左右老师开始讲课,讲一两个小时。老 师走了,师兄弟们还要在一起互相切磋,多是到十一点多才散 场。我回到单位时就十二点多了,有时一点多。当时跟我一起学 拳的有四五个人,都是我的学生,他们谁也没有坚持住,我一直 坚持到那个学习班停止,大约有近四年的时间,学习了不少东 西。
老师系统讲授了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八十三式、太极刀、 太极剑、太极枪、太极粘杆、尹式八卦掌、八卦六十四散手掌、 太极推手、乾坤戊己功、祛病健身小功法等。从理论到实践,从
规范到实用,一招一势讲的非常细致、认真,学的非常过瘾。虽 然每次往返要骑车走100多华里,但也不觉累。
那时生活很困难,每月工资30多元,开始下课回家时路过 牛街花3毛钱吃一碗朝鲜冷面,但后来就觉得花不起了。就在下 班时买两个馒头、一块咸菜放在办公桌上,冬天放在暖气上,下 课回来再吃。虽然苦点,但因学到了真东西,又觉苦中有乐。我 的刻苦精神,曾得到老师的赞赏,对我也常有特殊关照。
浏览3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