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


一、练双峰贯耳时的呼吸|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





呼吸应顺其自然,同时应根据每个练拳者的具体情况 (年龄、体质和功力等)以及练拳的速度分别对待,兹以 双峰贯耳为例,试述之。



(1)拳架练法简述



上接回身右蹬脚。



① 腰胯右转45度,身躯朝向东南;左脚宜以脚跟为 轴碾转约45度,右脚落下,脚尖自然下垂,膝与胯平; 两掌随转体自左向右弧形移至右膝侧上方,掌心斜朝上。



② 左腿渐渐下蹲,送右腿向前迈步,脚跟先着地;两



肘下沉,带动两掌下移。



③ 右脚踏平,重心开始前移;两掌向左右,向上划弧 (其弧形似同生梨的下半部),两掌的间距略宽于肩,高与 胸齐,两掌心相对。



④ 蹬左腿,弓右腿,成右弓步;两掌变拳(先虚拳后 实拳)向上、向前、向里弧形勾击双方双耳,其弧形似同 生梨的上半部,两拳与太阳穴同高,间距为头部的宽度, 两拳眼斜向对。



(2)呼吸方法试述



对于身强力壮、肺活量大或行拳速度较快的拳友,在 动作①转身时宜吸气,在动作②、③、④出步、勾击时宜 呼气。



对于年高体弱、肺活量小或行拳速度较慢(练一套传 统杨式太极拳一般等于或大于30分钟)的拳友,宜分两 次呼吸,即在动作①时吸气,动作②时呼气,动作③时再 吸气,动作④时再呼气。



因此,练拳时的呼吸应根据每个人肺活量的大小、动 作的快慢,灵活掌握,力求自然,不可勉强。



3. 练拳时对呼吸的5点要求



(1)应养成以鼻子吸气的卫生习惯,它的好处在于:



① 使进入肺部的空气清洁、湿润和提高温度。



② 可保持吸气深长。



③ 增加横膈膜的活动范围,可提高肺活量和改善肠胃 等消化系统的功能。



(2) 柔、缓、匀是传统杨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呼吸 一般也应做到柔、缓、匀。吸气时应柔和、平稳,胸部要 松弛,自然地扩张和收缩,不能用强制的力量,否则呼吸 器官会产生僵硬、紧逼的感觉,势必影响拳架的松柔。缓 缓吸气后,宜稍作停顿,成为呼吸支点,随后缓缓地、均 匀地采用鼻或鼻口同时进行呼气,但切不可屏着呼吸,因 为屏着气会导致动作僵硬、下盘不稳,产生胸闷、气喘等 征状,甚至可能损坏吸肌或引起肺泡破裂,特别是对于年 龄大的拳友。呼气时,上胸部仍应放松,要用下胸肌,腹 肌和横膈来操纵,呼气一般应做到缓慢、节制、均匀。



(3) 对于初学的拳友来说,暂且不必顾及呼吸,一心 一意把注意力集中在“明规矩,合规矩”上,尽力使拳架 趋于规范,打下扎实的功夫,这是练拳的根本。因此,教 与学的拳友务必从严要求,否则将如古人所指出的那样: “教不严,拳必歪。”在这个阶段应采用自然法,即呼吸顺 其自然,像平常一样平静自然地呼吸。待到套路熟练后, 部分动作可自然地、逐步地过渡到拳势呼吸。



(4) 所谓拳势呼吸,就是在长期练拳中自然形成的一 种深长呼吸,是以呼吸运动去自然地配合套路动作,而不 是以动作去强行地配合呼吸。其一般的规律为:当承接上 一动作的过渡处或屈臂时宜吸气,此时身体有变轻之感, 有利于动作轻灵和蓄劲;当手掌(拳)向前或至定式时宜 呼气,这时身体有变重之感,有利于动作沉稳。同时,由 于呼气时肌肉的力量较大,有利于手掌(拳)前击时发 劲。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固然有一定的规律,但也需有必要



的灵活性,配合应自然,不可拘泥死板。



(5) 取法自然,是太极拳的哲理,顺其自然,是进行 呼吸的关键。如前所述,在初学拳的阶段,不应将注意力 放在呼吸方法上,呼吸应顺其自然。在自然呼吸的基础 上,经长期练拳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拳势呼吸。在 作拳势呼吸时,也必须使呼吸与动作自然地结合,能结合 则结合,不能结合则可增加一次呼吸,或采取纯自然的平 稳深长呼吸,不要刻意去追求,过于机械,更不要去生搬 硬套某些所谓的“呼吸流程”!以免酿成憋气、动作僵硬 等弊病。



总而言之,练拳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动作意念(过 程、要领或攻防)上,不要把意念放在呼吸上,不论是初 学时的自然呼吸,还是日后的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或 胸腹式呼吸,都应因人而异,』顷其自然地进行,不可强行 规定,正如拳论曰:“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 滞。”





浏览50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