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说卦》称“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 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刚者,强、 健、果断、壮盛、锐气、利器和强志以不屈不挠也; 柔者,刚之相对也,顺、和也,周行贯串圆转而绵延 也。刚柔是事物的体质,是事物对立的两种属性。事 物柔与刚的性质,从属于阴阳自然观即宇宙观的范 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完全符合阴阳相生的运 动观,因而生发种种刚柔变化之特征:
1. 刚柔相应,表示该两种力量处于合作之状态。
2. 刚柔相胜,表示该两种力量相互克制,即以 柔克刚或以刚克柔。
3. 刚柔相乘,表示该两种力量相互依存,即柔 从刚,刚乘柔,刚柔互承。
4. 刚柔得中,表示该两种力量互相渗透,相辅 相成而一统,即刚柔互运,刚柔相济,刚柔浑然。
杨家家传古典手抄《太极下乘武事解》曰:“太 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柔软之 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 有心之柔软也。所难者,内要含蓄坚刚而不施,外终 柔软而迎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有矣! 其功何以得乎,要非粘黏连随已成,自得运动知觉:, 方为懂劲,而后神而明之,化境极矣!夫四两拨千斤 之妙,功不及化境将何以能,是所谓懂粘连,得只视 听轻灵之巧耳。”
本篇之论,说明太极拳之运动惟刚与柔,柔刚相 对、相辅、相成而成统一。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 论?一理第--》曰:“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 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刚柔第十》日: “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 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 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 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然刚柔既分,而发用亦 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 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说明太极拳刚柔之 性质主要反映在气势、劲力上◎势之柔者,善随机而 变,随势而化,随形而体,随神而应;劲之刚者,善 随机而催,随势而乘,随形而用,随神而谋,各擅所 长。故刚柔不可偏用,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 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刚柔相济,则 粘黏连随,极尽其能;刚柔浑然,则腾(挪)、闪 (赚)、折(叠)、(引进落)空、挪、捋、挤、按、 采、冽、肘、靠无不尽得其自然矣。
杨式拳诀有“有意放松,无意成刚”之说,说明 太极拳的练法,由静入手,由松入柔,以至着熟,是 为初阶;积柔成刚,刚柔耳运,以至刚柔既济和合, 渐悟懂劲,是为中阶;刚复归柔,刚柔浑然,知缠绵 而进取,知依随而退守,缱绻卷舒,旋绕环化,皆成 自然,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蓄发相变,奇正相生,阴 阳合德,神气因应,神而明之而阶及神明,是为高 阶,亦即上乘。然而上乘神明境界之阶及,断断是离 不开勤、恒、礼、诚的。这就是王宗岳《太极拳论》 所说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 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中国拳术在实战中表现出来的内外统一和相合, 可概括为“气聚则刚、气散则柔”八字。太极拳内持 静重,外现清和,纯以神行,尚松静,崇柔弱,全身 意思,皆用精神。这是因为自然之规律是“刚强者死 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以及柔弱自然者常胜之道、 顺应机势之道、康寿矫健之道和太极入门及神明之 道。
清玄散人说:“所谓柔者乃松柔娴静之柔,自然 柔弱之弱,柔和柔润之柔,轻柔运化之柔,柔和气血 之柔。” “柔弱之施于旋绕,先天之劲力所以滋生; 柔弱之施于松长,后天之技巧所以契神,决远者原须 柔弱之松长而为要妙之技,破近者当靠柔弱之旋转而
作环化之资。”历代智能较高的太极拳宗师都凭习柔 缓而去粗糙,戒急躁;慎举动而化惆怅,除乖戾,和 性情;务镇静而敛浮气,增定力,富思考。从缓慢稳 匀中理解、消化拳理,理解、体验人生;在松柔、静 穆中不知不觉增加内劲,提升功力。
系辞说:“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事者 也。”陈鑫曰:“太极者,刚柔兼至,而浑于无迹之 谓也。”杨澄甫老帅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 里藏针之艺术。”就太极拳来说,刚柔乃其根本,为 了趋合时宜,顺应形势,刚柔是会变通的,刚柔相 摩,八卦相荡,相推谐合一体反复变化转换,劲力的 演绎就千变万化,生生不息。伴随着刚柔成分的不停 调节和千变万化,从而演绎出千姿百态的拳械招势。 所以拳械招势只能是内劲刚柔推演变化的结果,而不 是人为编排的产物。故说“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 知其轻里者也”。
老子崇尚“懦弱谦下为本”,之所以尚此收敛凝 聚,归于柔弱之教,正本于“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 死之徒”的宇宙自然规律。宇宙自然规律虽曰“万物 之功能发用放散至极,将不复存在,亦未尝禁止万物 之处处以收敛凝聚为事,抱其阴而负其阳,知其雄而 守雌。于自然之生命,虽必经生、壮、老死之历程, 而人能收敛凝聚精神和生命力量,使其减速达于壮老 之境,此即为长生久视之道”,然而太极拳乃是主自 然而论天道之无极太极,主静柔而立人极于人道,乃 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给世界最卓效的长生久视的修炼方 式。
浏览4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