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诠释-理论篇


十一、(杨式)太极经义|杨式太极拳诠释-理论篇





(杨式)太极拳三十七势之运行是奇正相生、刚 柔互运、虚实渗透、动静浑然、蓄发相变、互为阴 阳、互为开合的。其实,天地间之万物,各有其性, 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太极拳以形象体势为形质, 以意态神情(韵)为性灵。有形象体势而无意态神 情者则枯涩,有意态神情而无形象体势者则浮滑。 无形象体势无意态神情者妄,形象体势意态神情相 左者荒。形象意态、体势神情相辅,则形质与性灵 融贯,精、气、魂、魄、神、韵充实,行拳自然如 行云流水。



太极拳取象,宜参其变化,明其展蹙穿插之妙 理。蹙以求其结密,展以求其婀娜,穿插求其呼应。 使太极拳势顾盼生姿,浑然天成,以合形体之妙用。 因而演练之时,除应注意形象体势外,更应注意神情 意态,意注神态,则得其动静开合之势;得其势,则 得其吞吐蓄发之象;得其象,则得其虚实方圆之韵; 得其韵,则得其阴阳刚柔之劲。势、象、韵、劲兼 得,则得其神。形神兼备,则意趣横生;魂魄俱矣, 则奇妙无穷,走架行拳自然一派生气。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拳 谚说:“外炼筋、皮、骨,内炼精、气、神。”太极



拳则进行志、意、神、筋、劲、骨、精、气的全面锻 炼。南方少林五拳——龙、虎、豹、蛇、鹤拳各主练 神、骨、力、气、精。似有其相类之处,但太极拳除 神、骨、劲、气、精之外,尚有志、意、筋三个方 面,说明太极拳更加全面、更加注重心理意志的锻 炼。



身心之在,古哲谓之形神,俗说“意自形生,形 随意转”。张景岳说:“形者,神之本;神者,形之 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意者,忆 也;神者,神、魂、魄、意、志、思、虑、智也,即 心也。古人云:“灵明知觉之谓神”,说明意、神皆 是精神意识,形者,体形也,是形体物质。即是说, 人是身体与心神共融之共称,是精神与物质之统一 体。心神因身体之形而显现,形体被心神所制御。拳 谚说的“天君泰然,百体灵动”就寓此义。心神和形 体是互为依存之整体,同生死,共存亡。换句话说, 人的意识是从有形之体产生的,而练功的形体,是听 命于意识的指挥而转换变化的,它完全遵循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太 极拳有正确的哲学理论为先导,倡导“天人合一”返 本归真,恢复人之为人的天然本性,主张神中合形、 形中寓神,神形兼备,尤其重视精神和心理意志的培 养与训练,这是世界上任何拳种所无法企及的,也正 是太极拳的难能可贵之处。



为了更好地理解太极拳,将有关经义术语诠解如 下。



(一)太极阴阳解



“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朴素辩证法中的符号。 阴爻的符号为一(据学者研究,阴爻的符号原为n) 阳爻的符号为一。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自然 观,它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和阳这一 基本的哲学范畴,是中国古人对一切物质存在的方 式,即生、变运动的高度概括,在古人看来,天地万 物之生成发展都是阴阳交感的结果。中国自古所谓的 阴阳,原不是神秘抽象的玄学,而是对宇宙秩序与混 沌间的一种领悟,阳是创造与秩序,阴是顺承与混 沌,秩序中总会有混沌的可能,混沌又可凝合而成秩 序,也就是说序可化为非序,非序中又有序,此即为 秩序与混沌的变化,亦即阴阳的变化、相生与相成。 在西方文化把客观世界认识得越来越繁杂紊乱的时 候,阴阳相生的运动观,为人们提供了开启世界、解 释宇宙万物的简单方便的钥匙。其基本内容为:



1. 阴阳的对立。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相 反的两种属性。古人用太阴水三和太阳火三作为其 基本性质的象征。俗说“水火不兼容”是也。



2. 阴阳的互根。指阴阳的对立统一,有相依存, “阴阳既济,互为生化,阴阳合德”之谓也。“阴赖 阳以化,阳赖阴以成”。“阴之与阳,异名同类,化 分为二,合之则一,分之而致万有,合之自归一无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的“欲避此病(双重为 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



杨式诚诠释



― 《事 一理论篇



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就是把对立而可 相依存的局部力量统一起来成为-整体的力量——整 劲。



3. 阴阳的消长。指阴阳的平衡是相对的,一方 的消长、变化、消亡、不足,就必然影响到另一方, 引起另一方的滋长、旺盛;反之亦然。邵雍说的“天 生于动,地生于静,动之始则阳生,运之极则阴生, 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即此义也。



4. 阴阳的转化。指阴阳两方面发展到一定程度, 可以向其对立的方面转化。“阴之与阳,惟极乃复, 阳极则阴,阴极反阳。阳者阴之生也,阴者阳之化 也,阴阳互为其宅,相与体用。”朱熹曰:“太极分 开,只是两个阴阳,阴气流行则为阳,阳气凝聚则为 阴。”阴阳之二气,实则太极之一气耳。



太极拳最深奥神秘之处就在于阴阳动静。所以行 “一阴一邛日之为道”的说法,它概括地体现了中国" 千多年的哲学和拳学,同样也反映了拳家的学养、性 情、气质、风貌诸方面的千差万别,然而要洞察这微 妙的千差万别,却要独具慧眼。太极的阴和阳,分别 同阴卦和阳卦相合。在走架行拳的外形上,典型以 “手”为例进行划分,凡掌心向外、向前或向上者为 阳,反之,掌背向前或向上者为阴。若以经络学说的 “手六经”来分阴阳,则以手厥心包经的劳宫穴位 (在掌中央部位)为参照。凡“劳宫”向里或向下者 为阴;反之,则为阳。其他类推,阴阳相生的运动规 则如表2所示。



杨式太极宝典丛书之一



表2阴阳相生的运动规则































退



















































A











































































攻;



i方







出'







阴阳中含相对相反之义的柔刚、虚实、蓄发、开 合、奇正、吞吐、屈伸于其间,而未尝失其所以为太 和。自然界之阴阳,日月相推而明成焉,寒暑相推而 岁成焉。太极拳刚柔相推而变化生焉。变化者,吞吐 蓄发之象也,动静开合之势也,虚实方圆之韵也,拳 权刚柔之劲也。虚实渗透、奇正相生、蓄发相变、刚 柔相济、动静浑然、阴阳合德,则变幻莫测而通灵, 太极成神明焉。





浏览60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