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式 第五十二式 第五十三式 第五十四式 第五十五式 第五十六式 第五十七式 第五十八式 第五十九式 第六十式 第六十一式 第六十二式 第六十三式 第六十四式 第六十五式 第六十六式 第六十七式 第六十八式 第六十九式 第七十式 第七十一式 第七十二式 第七十三式 第七十四式 第七十五式 第七十六式 第七十七式
第五十一式 第五十二式 第五十三式 第五十四式 第五十五式 第五十六式 第五十七式 第五十八式 第五十九式 第六十式 第六十一式 第六十二式 第六十三式 第六十四式 第六十五式 第六十六式 第六十七式 第六十八式 第六十九式 第七十式 第七十一式 第七十二式 第七十三式 第七十四式 第七十五式 第七十六式 第七十七式
玉女穿梭 揽雀尾 单鞭 云手 单鞭 下势 金鸡独立 左右倒撵猴 斜飞势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左搂膝拗步 海底针 扇通背 转身白蛇吐芯 进步搬拦捶 上步揽雀尾 单鞭 云手 单鞭
高探马带穿掌 十字腿 进步指裆捶 上步揽雀尾 单鞭 下势
杨式杨式第七十八式 第七十九式 第八十式 第八十一式 第八十二式 第八十三式 第八十四式 第八十五式第七十八式 第七十九式 第八十式 第八十一式 第八十二式 第八十三式 第八十四式 第八十五式上步七星 退步跨虎 转身摆莲 弯弓射虎 进步搬拦捶 如封似闭 十字手 收势上步七星 退步跨虎 转身摆莲 弯弓射虎 进步搬拦捶 如封似闭 十字手 收势三、动作图解
杨式
杨式
第七十八式 第七十九式 第八十式 第八十一式 第八十二式 第八十三式 第八十四式 第八十五式
第七十八式 第七十九式 第八十式 第八十一式 第八十二式 第八十三式 第八十四式 第八十五式
上步七星 退步跨虎 转身摆莲 弯弓射虎 进步搬拦捶 如封似闭 十字手 收势
上步七星 退步跨虎 转身摆莲 弯弓射虎 进步搬拦捶 如封似闭 十字手 收势
第一式预备势
谱诀:聚精会神守中气, 平心和气意绵绵; 阴阳合德任自然, 动静未分混沌体。
动作过程
图1图1面朝南,自然站立,两 足平行,其距离以肩的宽度 为准。两臂自然分垂两腿外 侧,头正项竖。双目平视, 精神内固,气沉丹田,澄心 自滤,身心无为,气脉内和, 松静自然(图1)。
图1
图1
技术要领
1. 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落胯, 尾闾中正。
2. 精神内敛,思想集中,气息平和,心中无杂 念。
3. 体松涵虚,身桩端正,立身中正安舒,全身 重量平均垂落在两足上。恭然而立,心静意定,身静 无为。
注释说明
预备势即预备姿势。较早的太极拳老谱不立这一 式名,后有立名为“无极势”或“太极势”的,其内 容主要包括:
1. 调身松体。身体各部位忘情放松,调身可摆正 身体各部分的姿势,使各种机能得到平衡,强化各种 腺体的分泌作用,从而达到对精神的有效控制。
2. 调息自然。呼吸吐纳自然匀畅,调息以驾驭 呼吸,使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 增加肺活量,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促进胃肠的蠕 动,改善消化吸收的功能,同时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 的机能。
3. 调神入静。思想宁静,挨除杂念,物我两忘。 调神是控制人的意识活动,使身体内部的器官臣服自 己的意志和身体免出起因于机体紊乱的多种疾病。
调身、调息和调神三者相因互果,而入静为三者 之夫键。太极修炼者,在“无极势”的静态下做好演
拳前的准备,其目的在于使演练者避免突然进入太极 的行功状态,而出现精神上一时难以集中、心神不宁 和心猿意马等现象Q收势也以“无极势”结束,就不 至于草草收功,影响锻炼的效果。“无极势”的加盟 克服了始乱终弃的弊痛,从而使太极拳的锻炼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浏览2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