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诠释-练习篇


一、“搬拦捶”|杨式太极拳诠释-练习篇





一式, 杨式太极拳称之为“进步 搬拦捶”。之所以称为 “进步”,是因为左右脚连 续各上一步。但须注意本 势的进步,第一步右脚提 起向前迈步落脚时,须将 右脚向右撇出,为左脚上 步创造条件。且第一步右 腿迈步的距离应较短(横 距亦不宜过大),相当于半步,故连续上步,名义上 是左右脚各上一步,实际上仅为一步半。拳谚说: “拳打拢,棍打开。”两人徒手相搏,原本相距不远, 加上“远拳、近肘、贴身靠”的尺度规律,如用拳进 步太深,反而难于发挥“捶”击的力量,甚至发生两 人相撞的现象,这就是本势连续进步只安排一步半的 原因。连续进步时,都要在松腰落胯、提裆沉劲的前 提下,由腰胯的虚实变化转换来带动手足速度均匀、 上下相随地协调运动,做到迈步如猫行。正如傅钟文 老师所说:“轻灵活泼虚实走,四肢随腰内外合。”整 个动作过程保持立身中正安舒和处处圆满。



2. 图58图58“搬拦捶”是杨式太极拳“五捶”的第一捶, 其手法由搬、拦、捶三个技击动作组成。由上势,右 掌变拳,覆拳由上向左、向下移动至左胁下时,仰翻 画弧向上、向前使肘略成直角而不露背,是为“搬气 向左往下为“俯腕搬”,简称“俯搬”,而由下向上、 往外为“仰腕搬”,简称“仰搬”。因仰搬以拳背搬 之,所以亦有称“拳背搬”。俯仰之间,翻腕而成, 因而又称“翻腕搬”。“搬”的作用,以我右腕顺势 搬动引化对方进攻我之右拳,引出对方的反作用力, 为“拦”做准备。所以“搬”时,不可只动手不动 腰,不用腰来带动的搬,是“搬”化不掉来拳的。






图58



图58



“搬”的动作过程必须完整,动作高度也要恰到 好处,不能“搬”得太低,也不宜太远,做到肘不离 肋。正确的“搬”动高度应与肩同高。



“拦”的动作,左手向前、右拳向后,虽方向相 反,但成呼应之势,左掌和右肘有前后对拉之意。 “搬、拦”是短打拳法中近距离的攻防兼备动作。能 “搬”贝U “搬”之,将对方搬出。不能“搬”,则在引 出对方反作用力的同时,趁机以“拦手”拦格开对方 具有向外抵抗性的右臂,迫使其“正门”大开,暴露 胸胁,为我乘虚捶击,攻其中路,重创对手创造条件。



“捶”的动作,弓腿、出拳和收掌要一气呵成。 动作失调,拳势也就散乱。出拳出掌不能直臂远伸, 拳掌太过于膝,易失重心,劲力也会僵涩中断;出拳 亦不宜过高,高度宜在胸肋间。



3. 杨家太极拳的拳形为四平拳,即拳的四维均 须平整。握拳的形式为:以中指领先,四指并拢蜷 曲,指尖微微触贴掌心。然后将拇指轻轻盖压于中指 中节,形成四平拳。因太极拳乃柔中寓刚之术,不以 刚硬为能,所以握拳不宜紧实,外形似紧非紧,内则



大松,以松柔为好。但虽为松握,须有团聚之意,使 之有分不开、击不散的作用。握拳时,拳背须与前臂 齐平,腕骨正直,腕背自然伸直,不可歪曲,不可内 拗或外凸,形成戳拳。



用法



接前势,对方以右拳击来,先以我右手腕黏彼 右手腕,从左胁下搬至右胁下,能将敌搬出则搬出 之,若不能搬出,亦将引出彼右臂的反作用力,此 时彼如欲抽臂换步,趁机以我“左拦手”拦格开对 方具有向外抵抗性的右臂,迫使对方正门大开,> 露胸胁,顺势进步,乘机以拳捶击敌胸。敌不及闪 避,必为我所击中。



注释说明



“搬拦捶”又叫“板拦捶”,武式太极拳作“搬揽 捶”,仅一字之差,陈式作“掩手肱捶”。陈式二路另 有“搬拦肘”,拳式虽全然不同,但“搬拦”二字有 假借关系。杨式太极拳和孙式太极拳以及国家改编的 88式太极拳均称“进步搬拦捶”。此“捶”名列“太 极五捶”之首,可见这是一招极为凶狠的招势。从拳 势的名称也町看出,该势的技击特点是一搬二拦三捶 三招连环着法加进步。“进步”是连续的,以适应搬 拦捶抡臂搬化、护中拦截和远拳捶击,以及一打就是 三下的技击三步曲的步法连续逼插进套跌打的需要。



此势的“搬、腰臂连运,化中有打;此势的 “拦”,臂随腰出,追、封、截、打;此势的“捶、



顺势进步跟上,捶击胸胁。搬拦捶三着连环,环环紧 扣,一气呵成,瞬间出击,防不胜防。



沈寿《太极拳体用全诀》说:“进步搬拦捶胸 胁,搬拦得法显技艺。”李亦畲传抄的《各势白话歌》 说:“搬拦捶儿打胸前。” “侠本”(吴孟侠)杨式 秘传太极拳九诀中《全体大用诀》说:“进步搬拦肋 下使”,可见“搬、拦”虽是短打拳法中攻防兼备的 动作,但在三着中还是处于从属的地位,是为最后的 “捶”击、重创敌人服务的。而“捶' 必须在“搬拦 得法”、引出对方顶抗性的反作用力、正门洞开、胸 胁暴露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捶”之犀利的前冲 直击作用。“进步搬拦捶” 一式,搬拦为辅,捶为 主,而妙在搬拦。三着贯穿,方显神奇。此势不但是 一着极为凶险的招势,而且是一着技术性极强的招 势,它重复出现(表4)。



表4搬拦捶式之重复



序号



势序前接势名称



!势序



该势名称



:势序;后接势名称



1



11



:左搂麽拗步



12



进步搬拦捶



i 13 |如封似闭



1 !



' i



2



24



撇身捶



25



进步搬拦捶



「 !



! 26 i上步揽雀尾



1



3



35



\ ,|



翻身撇身捶



j 36



进契军捶



r ,—■



;37 右蹬脚



! :



4



i !



43



转身右蹬脚



44



进步搬拦捶



45 如封似闭



5



66



转身白蛇吐芯



67



1



t



J4步唯暨



J8 :夹雀尾_



6



81



弯弓射虎



82



进步搬拦捶



83 !如封似闭



7



i



1



73



十字腿



74 j



1



1



进步指裆捶,



. . J



1 75 :上步揽雀尾






注:杨式太极拳85势套路中“搬拦捶” 一式,重复演练达六次之 多,不愧为“五捶”之首,可见其在杨式太极拳中的显著地位。其前后 衔接势式虽有不同,但由于该式极强的亲和性和技击性,使得它与前后 势衔接得天衣无缝。该式主要特点是左手搬拦、右手打捶,三着主次清 晰,层次分明,极具实用价值,故在套路中重复出现,旨在加强该势的 基本功训练。



因“进步指裆捶”势,亦有搬、拦、捶之义,用法之一有相似之 处,故亦列入此表。





浏览1,34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