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动作图解教学演示


二、双峰贯耳|杨氏太极拳动作图解教学演示





动作1:右腿向下屈,脚尖自然下垂,脚面略绷。以腰带动,用 左脚跟向右转体45度踏实。两臂随同转体也转向右侧(图187)。



动作2:左臂由左向右环至正前,两臂与肩同宽,掌心均向 上(图188)。






图187 图188



动作3:坐左腿,落右腿,右腿呈虚步,脚掌离地。两肘由前 向后收,两手置两胯旁,掌心向上(图189)。



动作乜重心逐渐向右腿移动,弓出右腿,成右弓步。两臂逐 渐向后往上,屈臂翻掌环大弧,由后向前往上握拳,拳向里扣,两拳 眼侧相对,拳心侧向外,横打对方左右额。两眼平视,面向东南(图 190)。



口诀:半面右转身,左臂环过来两臂与肩同宽。坐左腿,落






图189 图190



右腿,逐渐弓腿,两肘向后收至腰际,两手向左右环,屈臂握拳向上 往前击出两拳眼侧相对。



要点:



1.向右转体45度,只是方向变,而虚实不变。可用脚跟转动, 注意转体时之整体协调,以免身体摇晃。



2此式分三步完成:①转体;②坐腿收臂;③弓步出击。这三步 都需要相互配合好。尤其出击的动作,上肢两臂的难度较大,是由 下而上,从两侧向中间合击。在翻掌、扣拳、抡打过程中,下肢弓腿 的蹬撑两劲,要为上肢奠定稳妥的基础。



3. 两拳向里扣,两肘向外撑,两臂走成弧形,用侧面拳向对方 两鬓击打,因之其拳眼是侧相对的,不要做成正相对。



动作1:重心逐渐向右腿移动,使左脚离地。两臂分别由上 向左右,再向下,复至胸前搭成斜十字,左臂在外,两拳心向里(图 91)。









图191 图192



动作2:站起右腿,提起左腿,向正前方蹬出。两手逐渐松拳 变掌,两臂分别向左右展开,左臂在正前方,右臂在右侧,两掌心侧 向外。面向正东,两眼向前平视(图192)。



口诀:重心右移,两臂合起来,站起来(右腿),提起腿来(左 腿),向前蹬出,两臂同时开,屈过腿来。



要及、:



此式要点与第39式“左蹬脚”相同。




动作1:左腿自然下屈,脚尖朝下,脚面微绷(图193)。



动作2:左腿向下往左伸出。左臂略向里屈,掌心朝里。右臂 向下环,掌心侧向下。四肢随腰,以右脚掌为轴,使左脚由左向右旋 转,跨315度,使左脚落地,趾向东北角,坐实。右腿呈虚步,脚跟离 地。两臂随同转体在左侧屈臂相合,搭成斜十字,右臂在外,两掌心 朝里(图 194、195)。



动作3:左腿站起,提起右腿,向前蹬出,两臂同时分别向左 右分开,掌心侧向外,右臂方向为正东,左曹为西北。面向正东,两 眼平视(图196)。



图3图194口诀:左脚向左后伸出,两掌翻(左掌心侧向上,右掌心侧向 下),转身,重心落在左腿上,两臂合起来,站起来(左腿),提起腿来












图3






图194






图195 图196



(右腿),蹬出去,两臂开,屈回腿来。



要点:



1. 此式之转身幅度较大,须环360度,因此,须注意上下肢之 间的配合。如转身跨步及两臂之合,以及蹬腿与两臂之开,均须配 合适当,也应与其他动作相互一致,快慢适宜。



2此式转体动作是360度,仍回到原方向,但两腿之虚实有了 变化,原来实腿变为虚腿,原来的虚腿变成了实腿。因此,在转身 时,应以右脚掌为轴,当左脚落地时,脚趾方向应该是东北,这样, 就为下一式做好了八字步的准备。



第52式进步搬拦捶



动作1:右腿自然下屈,变右掌心朝上,左臂屈肘坐掌(图




动作2: 坐左腿,落右腿,



右脚尖向右撇出45度,趾向东南 落地(图198、】99)。






动作3:重心逐渐右移坐 右腿,迈左腿,脚跟着地,脚掌虚 悬。左掌向前推出,右手逐渐握 拳,挎至右胯旁,拳心向上,拳眼 向右(参照图56)。



动作4: 弓左腿,成左弓



步。由右向左转体,右拳随之内 图197 旋,变拳面向前,拳眼朝上,向前



图198图199伸出。左臂屈,由前向后,使左掌


















图198






图199



置右小臂内侧,掌心向右坐掌指尖朝上。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参照图57)。



口诀:坐左腿,落右腿,右脚尖打开。重心右移,推左掌,挎右




拳,左腿迈出。弓左腿,出右拳,收左掌。



要点:



此式与第14式“进步搬拦捶”基本相同,唯此搬拦捶是直接做 翻腕向右搬出,无俯腕左搬,动作比较简单。



第53式如封似闭



动作和要点与第15式“如封似闭”相同(参照图58?61)。 口诀与第15式“如封似闭”相同。



第54式十字手



动作和要点与第16式“十字手”相同(参照图62?65)。 口诀与第16式“十字手”相同。



第55式抱虎归山



动作和要点与第17式“抱虎归山”相同(参照图66?76)。 口诀与第17式“抱虎归山”相同。



第56式斜单鞭



斜单鞭与正单鞭动作和要点相同,唯方向和角度不同。第4



式“单鞭”定式方向为面向正东, “斜单鞭”定式为面向东南。由于 此式上接“抱虎归山”之按式,其 基础是斜的,虽具体动作与正单 鞭完全相同,但从形象上看,与正 单鞭有别,构成了斜的形象(图 200,并参照图77?81)。



图200口诀与第4式“单鞭”相同。












图200





浏览2,66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