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手持刀,臂内旋,刀由下向上横向架起,举刀高过 头,刀刃向上,刀尖向前,微低于腕,力达刀身(图3-21)。
(2)右手持刀,刀由下向上架起,腕与头平,刀尖向前下 方,刀刃向前,刀身成斜形,力达刀身(图3-22)。
架刀一般是满把握刀,有“力托千斤”之势,根据刀法与
身法、步法的配合,力注刀身。在太极刀套路中,如白鹤亮翅 五行掌中的架刀推掌、玉女穿梭八方势中的虚步架刀。
要点:架刀时,刀身要护住己身,随转腰向头上或头前架 起,不可远离身体或头前上方,要求沉肩垂肘,臂呈弧形。
错误:架刀时,远离身体或远离头前上方,耸肩抬肘,臂 僵直。
纠正:在身前架刀时,要求刀身从胸前向头上方托起,臂 呈弧形,刀尖微低于腕。在头前架刀时,要求握刀把从胸前向 头前上方托起,臂呈弧形,刀身成斜形,刀尖向前下方。
技击含义:架刀属防守性刀法,用于撑挡对方由上而下的 攻击性器械。
12 第三章传统杨式太极刀基本刀法第三章传统杨式太极刀基本刀法.缠头刀:右手持刀,臂内旋提把过头,刀尖下垂,刀 背沿左肩贴背绕过右肩,按习惯从左至右缠绕,但必须是刀背 贴身而绕,提把超过头,左手先护右前臂,再护于肋部(图 3-23. 24 )o缠头刀为满把握刀,在太极刀套路中如玉女穿梭 八方势中的滚刀抛梭缠头刀。
第三章传统杨式太极刀基本刀法
第三章传统杨式太极刀基本刀法
杨
式
太
极
力入
n杨
式
太
极
力入
n要点:头部要正直,不可缩头。提把过头,肩要松沉,以 腕的转动引导肘关节使刀背贴近肩背绕行,用力均匀柔和,不 可猛绕头部及肩背。刀背要尽量贴身,不可远离身体。
杨
式
太
极
力
入
n
杨
式
太
极
力
入
n
错误:刀尖不下垂,提把过头时缩头歪脑,在头顶做云刀 状,腕部僵硬,刀背不贴身。
纠正:抓握刀把要活把捏住,以腕的转动引导肘关节的随 动,使刀背贴肩而过。上体正直,顶头立腰。强调刀身贴背, 不离身体Q
技击含义:缠头刀属防守性刀法,意义在于,我用刀格挡 从不同方向朝我头、肩、胸、肋等部位攻击的器械,并顺势反 击对方。
13 .裹脑刀:裹脑刀和缠头刀,均是防守性刀法,只是由 于缠绕的方式不同,区别为“缠头”和“裹脑”。裹脑刀的做 法是右手持刀,提起刀柄过头部,刀尖下垂,刀刃向外,使刀 背沿右肩贴背绕过左肩。在太极刀法中,左手配合裹脑刀既护 肋又护胸,掌从胸前顺刀背向前击出(图3-25、26 )o
要点、错误及其纠正方法、技击含义均同缠头刀,惟缠绕 方向相反。
浏览1,3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