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检所谓松者,为太极拳之最要紧者。对此,马有清老师曾 说:“松,是太极拳的灵魂。”吴图南师爷所传授的太极拳传 统练法中有“松功”的专门练法。但是,有人把松说成对方一 来我一松,或把松理解成懈怠软弱,这都是不对的。首先,我 们应当明白“松”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招法,故而松是要贯彻 太极拳体用始终的。简单地将松说成对方一来我一松,将松仅 作为一种招法来认识是有问题的。然而松又不是懈,太极拳所 练就的太极劲是意、气、劲的混合体,松是练习太极拳和应用 太极劲时所应具备的状态。所以说,若没有太极劲作内涵的 松,是懈而不是松。相反,没有松的状态,也就缺乏练习太极 劲的基础o因此,练习太极拳若脱离了太极劲去追求所谓的 “大松、大空二则是空洞而不实际的。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检
至于松的状态,有人曾描述像一件衣服挂在衣架上,或者 像一朵盛开的花。而吴图南师爷则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并形象 地用风吹三种不同的树所作的反应,分别形容三种不同的松的 状态。开始时如风吹柳树,枝条摇摆而根不拔,继而如风吹杨 树,枝叶作响而本不动,最后如风吹松树,穿针而过而枝不 摇。这三种状态的比喻,道破了 “松”在势、劲、气三阶段的 逐渐升华,较其他人所描述的更为贴切。
在练用架过程中,只有“势松”,方能做到关节灵活、招 法多变,最后周身肌肉为我所用。只有“劲松”,意、气、劲 方能随动作而承接转换,方能节节贯串,从而达到“舍招变 劲”之效。只有“气松”,方能有敷、盖、对、吞,方能有远 距离感觉,从而做到“气分阴阳,机先动静” “先知先觉”,
发于机先;方能如松临风、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这些才是我 们在练习用架与应用散手时始终应保持的“松”,当然,也是 我们练拳当中所追求“松”的目的。
第二章 太极拳用架各论所谓沉,首先是指气与劲的沉,这是与浮相对而言的,决 不是要我们将身体练得沉重了。我们通过站桩与练架的锻炼, 能很自然地做到上身沉肩坠肘,下身松腰落胯,同时也能非常 自然地做到气沉丹田、松落涌泉和根起根落了,久而久之,练 就推挽不移的稳定性。另外,只有沉稳了,才能真正做到太极 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的要领。太极 拳大师郑曼青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涌泉无根腰无主,力 学垂死终无补J话虽简单,却告诫我们气劲松沉的重要性。 只有做到松沉,才能保持身体的稳定性,有了稳定性后,才能 再谈灵活性。因此,我们在练用架时,必须在根底坚实的基础 上,做到步法上的灵活、身法上的轻灵。此外,松沉也是沾连 粘随以及各种劲法的基础(以后有论述)。沉的另一个意思是 沉着,这是指在练习太极拳用架时要心静勿躁,总以“平常 心”全神贯注地体会每一个动作细节,体会盘架中的阴阳渐变 过程。久而久之,劲、气转换自能灵活自如,随心所欲。由于 沉着而产生松静,又由于松静而空灵油然而生,此时动作如树 临风,渐渐达到全身透空的境界。
第二章 太极拳用架各论
太极拳中讲到轻灵的地方很多,然而如何做到轻灵呢?古 人说:“身体者体健J欲要身轻,必从腰腿求之。太极拳是 中国武术的一种,在练习初期同样是要求基本功训练的。吴图 南师爷小时候在鉴泉先生拳馆练拳时,首先是练习抻筋、挝 腰、溜腿、下叉等加强自身柔韧性的武术基本功。在《太极拳 之研究》一书中,师爷曾详细地记录了拳馆中练习基本功的情 况。武术运动中有一句谚语叫“不怕力大一石,只怕筋长一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 nn >r ? -I i n.分”,就是经过基本功锻炼之后肌肉韧带柔韧性加强,全身关 节运动灵活、屈伸自如,运用到拳法上就能加强身法、步法与 劲的灵活敏捷性。因此,做到太极拳用架中所讲的轻灵,首先 是以加强柔韧性的武术基本功为前提。有人认为,太极拳的练 习不需要练习腰腿的武术基本功,事实上却恰恰相反。据吴图 南师爷说,他们幼年开始学习太极拳时,首先就是从抻筋、溜 腿、挝腰开始的。有人说那些都是年轻人的事,其实非也。诚 然,人过中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肌体柔韧性逐渐减退,但如 果不注意练习,任其日益衰退是非常有害的。至于有人说, “人老了,抻不出来了”,这也是非常主观的Q我以前曾亲眼见 一位77岁的银髯老者(从来没练过武术),开始腰腿不好,蹲 下起来很费劲,他每天在树林里不练别的,就只坚持压腿、溜 腿,半年以后不但腿踢过头,而且还能劈叉呢。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 nn >r ? -I i n.
我们在加强基本功训练之后,筋骨肌肉会为我所用,这时 再注重体验更高一级的东西,去追求太极拳用架中所讲的“轻 灵”境界,在经过一番基本功训练以后,筋骨的柔韧性得到加 强,这时,我们就要用意念加强劲、气的转换。无论在盘拳还 是练功时,都要注意在每一细微动作中,劲、气都要轻灵地转 换。关于这一点,杜育万先生记的《山西师传蒋发语》曾有过 明确的阐述:“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 通过此诀,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了解到,筋骨松、皮毛攻,是 保证劲、气能轻灵转换的关键。所谓筋骨松,可以通过松功的 练习,令全身每块肌肉能随意运动,足、踝、膝、胯、腰、 肩、肘、腕、掌、指主要关节能活动裕如。而且,通过太极拳 气功的特殊修炼之后,能做到“气遍身躯不稍痴”,然后逐渐 达到能“全体发之于毛”,从而能使毛发开发,做到皮毛攻的 要求。气先劲后,节节贯串,周身各点均能随意收发,抽添变
化,即可谓“虚灵在中”矣。然而,在太极拳用架中动作劲、 气变化都以轻灵疾快、势势相连、似断非断为标准,并且每个 姿势务必准确,所以,若要做到如此“轻灵”,非得在正确的 指导下,下一番脱胎换骨的苦功不可。
然而,“松沉”与“轻灵”初看似乎矛盾,但事实上按太 极拳的理论是有阴阳属性的,因此,对它们的理解不能是单一 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转化的。
浏览6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