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


十三、用架呼吸与气的运用|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





气究竟是什么呢?经医学界多年的研究,仅见其端倪而未 明究竟。中医则认为是一种极其微小的物质,是一切生命的原 动力。结合研究的结果和中医学对气的认识,我们则认为人体 的气决定了人体内环境的调节与外在生物场的大小。通过练习 太极拳可以加强对人体正气的养蓄,对内增进了对内环境的调 节,促使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流畅无阻,“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外则使人体生物场加大,对外的感知能力与控制能
力增强,渐渐达到能“气分阴阳,机先动静”的程度。



关于气与拳的关系,吴图南师爷说:“气犹水也,拳犹浮 物也,水大而气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于拳犹是也。气盛则 拳之长短与姿势高下者皆宜短短数语阐明了气在练拳时的 重要性。



第二章 太极拳用架各论然而,在练拳、练功时如何注意养蓄就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了 Q平时我们练习练架与太极功时的呼吸首先要深、长、细、 匀,每每自鼻纳入丹田,切忌浅、短、粗、乱而积于胸中。应 纳于丹田,在丹田中加以存养。师爷曾传诗日:“勤学苦练养 丹田,学得胎息婴儿般;还精补脑后天气,藉此方能补先天J 深、长、细、匀的呼吸练之日久,渐成诗中所云婴儿般的胎 息,也就是胎息法。另外,太极拳还有一种呼吸法,为体呼吸 法。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利用皮肤进行气体交换的方法。人体 除应用鼻呼吸以外,毛孔也有小部分的呼吸作用,体呼吸就是 充分利用这种功能的方法。



第二章 太极拳用架各论



中医认为人体中有各种气,如先天而来藏于肾,为人体的 原动力的先天之气;脾胃受纳与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呼吸与 水谷精微之气合聚于胸中而成的宗气;生于中焦的营气和生于 下焦的卫气。其中卫气具有温分肉、肥嗪理、司开合的功能。 所谓的“司开合”,主要是指管理毛孔的开合。



我们经过太极功的训练后,卫气充足,毛孔的开合加强, 从而增强了皮肤的气体交换程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呼吸 法。吴图南师爷诗中所说的后天气,除呼吸之气外,还包含了 脾胃所纳受转化的水谷精微之气。二者在胸中汇合下纳入丹田 加以养蓄,复存养于玄关,以培补先天之气。吴图南师爷曾传 诗一首日:“丹田后命门前,当中一点是玄关;若能参透其中 意,功成祛病又延年J玄关前为丹田,后为命门,是先天精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途气与后天精气的交汇处,明代大医学家与养生家孙一奎将此处 称之为“太极”。此处即是变化阴阳、移精变气之所,也是 “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关键所在,亦是先贤所说“养吾浩然之 气”之法。吴图南师爷说:“气之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 失养故馁,为善养者,以复其初也°”这是说,人之初,真气 本盛大,但随着人的生长壮老,渐有耗损,故要养气以复其 初。谈到如何养气,师爷又说:“久之志一意静,心不妄动,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充塞乎人体之间J这是说运用胎息等 法养气之时,一定要心志专一而不妄动,吸其自然界中精华之 气,于丹田中存养,渐渐正气充沛,至大至刚充塞乎人体,则 能“体健身轻,益寿延年,能达到长寿之目的”。至于拳经中 所云“气以直养而无害”之方法,师爷说:“盖因外气易动, 动则牵动内气。实由外来之刺激,有以至之。非因于我也,故 以直养为宜耳。所谓外气以直养者,是本体不亏,而充塞无间 矣。”这是说气宜聚而不宜散,在内气充塞无间的情况下,外 气的运转有发放必要有回纳,方不至于有所耗散。这种发放与 回纳必须运用以上两种呼吸方法,其中以体呼吸尤为重要。所 以师爷又说:“直养非有相当之修养殊难奏效J在内外气的 关系上,师爷总结道:“内外本来相交培养,方可有济,然后 由于精气之充,发为作用——神全——立志——恒——静—— 曰 爱”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途



太极拳的以气运身,吴图南师爷认为包含运气和使气两部 分。运气一般地讲,是在吸气时把气收存于丹田,使先天之气 与后天之气融会贯通而蓄养之,使之至大至刚充塞无间;呼气 时以心行气,用意念引导气,令气随意抵达身体各部。使气就 是将蓄养的气在运的基础之上加以意的指使,由经络至孙络, 再至肌肉、至媵理、至皮肤,经毛孔的开发与外界相连,此即




《十六关要论》中所讲的“全体开发于毛二将其延长到对方身 上,明了对方的意图,并控制对方的呼吸,这是要经过太极气 功的训练方能达到的。太极拳气功一般要经过气沉丹田、气贯 手指、气贯脚背、气贯任督、气行经纬五个阶段方能完成。太 极拳用架中所要求的使气则是在此基础上修炼而成的。



第二章太极拳用架各论太极拳用架的呼吸与练架不同,练架呼吸是以自然为主, 而用架则因其动作迅速、节奏分明,与练架迥然有别。用架的 呼吸是随着其动作的收发节奏而进行的。最初发添为吐气,收 抽为吸气,节奏快时为偷气,节奏缓时为蓄养。因为用架动作 急促,所以使用正常呼吸是不够的,必须将平时所掌握的体呼 吸与胎息等特殊呼吸方法,施用到用架练习中去,再令其与有 节奏的吸气与吐气相配合,加之哼哈的发声,而形成了有节奏 的哼哈呼吸。然后通过推手训练和对方的呼吸相连,并将其感 反馈到用架练习中去,以配合以气运身,久而久之,自然如吴 图南师爷所说“举止灵敏,动作迅疾,进退拟合,无往不利, 舍己从人,应物自然,全身透空,因敌变化”。此外在之现象 实因“内具百折不回之毅力,万夫不当之勇气,表里相固,其 神全也”。故太极拳用架的练习与应用时要“精足气盛而神全。 内增毅力勇气,外具全神之笼罩,神形合一,勇决不馁“。听 说杨少侯师祖练习用架时要变脸,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少侯师祖 在练拳时神形合一的结果。



第二章太极拳用架各论





浏览42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