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


十二、用架目的:舍着求劲|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太极拳用架的练习目的是掌握与运用太极劲,其原因是 “着”的速度是手足的变化时间,“劲”的速度是意、气的转 换时间。所以“劲”的变化,要远远快于“着”的变化。对于 舍着变劲的训练方法,吴图南师爷曾明确地讲:“用架之所以 神速者,在于每一姿势必须达到极严格要求,而缩短其历程, 愈快愈妙,渐能舍着变劲。”用架练习动作要准确,其目的是 在于应用抓、拿、截、闭、发、拿、打、化等法时避免失误。 动作短小快捷,其目的是在于练习舍着求劲。“由着熟而渐悟 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工这是练习太极拳的人所熟知的一 句话。练太极拳用架最初就是要做到“着熟”,将每一势的着 法使用练习到不用想的情况下就能自然使用,换句话说就是形 成了条件反射,即古人所谓“不用顾盼拟合,信手而变”,这 样才算到了懂劲阶段。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



前贤们说太极拳是“知觉运动”。所谓知觉运动,即是以 意导体,也就是在运动中寻找体感。其论曰:“运而知,动而 觉,运极为动,觉胜为知。”又云:“先求自己知觉运动得之 于身,自能知人……”然而能知觉运动,必先做到心清意静。 吴图南师爷曾嘱余:“先学静,次学悟(体会),次学练(锻
炼),次学养(休养)……”诚然,只有用心专一,方能运而 知,动而觉;只有边练习边体会,方能使知觉运动得之于身, 方能达到明己知人的境界,方能练有所成。但是知觉运动无论 是初练时的动作到家,还是后来的“以意行气,务令沉着”, 周身的每点变化全离不开人对意念的运用。



第二章太极拳用架各论练习太极拳用架首先要从各种功法入手,从功法中用意体 会松静劲气要比盘拳时更容易,这就是所谓“练拳不练功,到 老一场空”的关要所在。吴图南师爷将承传的太极功归纳为 “太极拳的四种功「只要持之以恒地勤奋练习,就能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随着功力的增长,再慢慢将之结合到拳架中去体 会,如松静的状态、弹抖、沾黏、鼓荡等劲路的运行发放等 等,先根据着法的要求一一找到各势拳法中,然后通过喂手训 练熟练掌握其应用,再将应用时的最佳状态反找到拳法中。如 此反复不断地从着法的实战应用去体会,去寻求意、劲、气的 变化,从而不断调整自己,以掌握太极拳用架意、劲、气的运 用要领,使外形动作逐渐变小,而内功劲气不断加大。



第二章太极拳用架各论



吴图南师爷曾讲过:外面要有点、击、推、按、钩、挂、 抖、弹,分、摆、踢、蹬、踏、踩、削、勾、抓、拿、截、 闭、啄、劈、碰、搓等方法,内里则必须气先劲后,互相吸 引,而且更重要的是吸引拿放过程中对进退抽添、相互牵引的 变化体会。然而,什么是进退抽添、相互牵引呢?这是说在练 习用架时,我们先用意念在体外设一点为目标,并用意、气、 劲向那个目标发放,退时再从同一目标用意、气、劲向回牵 引。这一收一放、一进一退形成了劲、气的抽添运行。这样, 与人相较就可用意念控制而做到不即不离,久而久之,自然 发、拿、打、化神意相合,即可“不用顾盼拟合”而随心所欲 了。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在杨氏老谱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八卦五行是人生固有 之良,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知觉运动得之后而方 能懂劲……”知觉运动是要调动全身各部感官,专心致志地去 体会太极拳,做到“先求自己知觉运动得之于身”。运动中先 求开展,再求紧凑,而且速度渐渐加快,同时,从实战出发体 悟周身变化,自能舍着变劲。另外,周身如意肌亦能为我所 用,形成条件反射,左右裕如,随手而应,也就是拳论中所云 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吴图南师爷对此有过一段精辟的论 述:“太极拳用架之目的在于舍‘着’练‘劲‘。劲之研究有二, 一解悟;一在乎练……招为外形有定势,劲为在内无定势。为 研究劲路之变化,通过一定时间体会,白然得出一种规律,亦 是研究运动发劲之理、刚柔动静之机之学也。运用规律应然有 余。因此认为,劲之变化循环无端,再通过渐悟之途径,能达 到愈练愈精、舍己从人之目的J吴图南师爷认为,通过对用 架“着法”训练,可以练习发劲、体悟发劲,然而劲运用纯 熟,又可以转换为招。再通过对劲之变化加以体验,渐悟其中 三昧,随其所好而用之,则能愈练愈精,自可应物自然了。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





浏览44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