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式太极拳


十二、太极拳之练习谈|杨澄甫式太极拳





杨澄甫口述张淖逵笔录



中国之拳术,虽派别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术,历来古人 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玄妙者,在在皆是,学者若费一日之功 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 学上,有相当之哲理存焉。故研究此道者,须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 当之时日,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而最紧要者, 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否则谈论终日,思慕经年,一朝交手,空洞 无物,依然是门外汉者,未有逐日功夫。古人所谓,终思无益,不如 学也。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摹炼,无论老幼男 女,及其成功则一也。



近来研究太极拳者,由北而南,同志日增,不禁为武术前途喜。 然同志中,专心苦练,诚心向学,将来不可限量者,固不乏人,但普 通不免入于两途,一则天才既具,年力又强,举一反三,颖悟出群, 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满足,遽迩中辍,未能大受;其次急求速效,忽 略而成,未经一载,拳、剑、刀、枪皆已学全,虽能依样葫芦,而实际 未得此中三昧,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如欲改 正,则式式皆须修改,且朝经改正,而夕已忘却。故常闻人曰:“习 拳容易改拳难”。此语之来,皆由速成而致此。如此辈者,以误传 误,必致自误误人,最为技术前途忧者也。



太极拳开始,先练拳架。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 一式一式由师指教,学者悉心静气,默记揣摹,而照行之,谓之练架 子。此时学者应注意内外上下:属于内者,即所谓用意不用力,下 —216 —



则气沉丹田,上则虚灵顶劲;属于外者,周身轻灵,节节贯串,由脚 而腿而腰,沉肩曲肘等是也。初学之时,先此数句,朝夕揣摹,而体 会之,一式一手,总需仔细推求,举动练习,务求正确。习练既纯, 再求二式,于是逐渐而至于习完,如是则毋事改正,日久亦不致更 变要领也。



习练运行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其一,口腹不可闭气; 其二,四肢腰腿,不可起强劲。此二句,学内家拳者,类能道之,但 一举动,一转身,或踢腿摆腰,其气喘矣,其身摇矣,其病皆由闭气 与起强劲也。





浏览30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