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雍正十一年(1733)三月河南李佚名所作《六合心意 拳谱》。按这个年代,马学礼只有21岁,而此作谱之人一定学 在马学礼的前面,李是否为姬的弟子?虽然不能肯定,但至少 可以说明作谱之人肯定要比马学礼、戴龙帮要早,也说明李 佚名很可能是姬的传人。
(2) 雍正十三年(1735)正月,新安王自成作《拳论质异 序》。王自认从学于郑师,很可能是他看了李佚名(或是别人 的)的拳谱以后,认为李谱与郑师所述不同,所以出来写文章 “质异。”
(3) 乾隆十五年(1750)戴龙帮到马学礼处看望师伯马学 礼,并为马学礼拳谱作《六合拳序》。
(4) 乾隆十九年1754)七月,汝州王深琳作谱序。
(5) 同治十二年,戴文雄临终前,将其乾隆四十三年 (1779)重订墨本《心意六合拳》赠与车毅斋。这里也有一问: 戴家一直把拳谱名叫作《六合心意拳谱》而不是叫《心意六合 拳谱》。为什么前后拳谱名字不统一。古人行文造句是很讲究 每字每词的含意和顺序的O
(6) 乾隆四十四年(1780)汝州马定振作谱序。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六合心意拳拳谱是多人著作,可 以推理出,并不光姬龙峰传郑氏、马学礼,而是山外有山,人外 有人;只不过,很可能学这种拳术的人很多,但大多数遁迹山 野或隐居林泉去了。虽然练心意拳的很多,但马学礼、戴龙帮 乃其中佼佼者,后世敬仰他们是不足为奇的。
7 .心意拳与形意拳分家的由来
(1) 马学礼改六合拳为心意拳。
本书作者所习的心意拳的这一脉一直是口传身授的,一 代代祖师是这样传下来的:姬龙峰除了将此拳传给郑氏以外, 还传给了河南马学礼。河南洛阳马学礼原是习查拳的,学满 以后外出访拳,继续深造,过了黄河后听讲神枪姬龙峰独创一 套拳法,与常人拳法不同。马学礼知斯术奥妙,恐不能得其真 传,乃乔装哑吧,为佣于姬家一年(旧说三年),姬家以为马学 礼不会武功,早晚练功并不背马。马因查拳已学满,本来造诣 就高,所以得尽^其密旨要义。一次姬龙峰因事没早起,马学 礼就在姬家后花园中偷练,因功深气盈,内气鼓荡,神灵透顶, 收式时禁不住将雷声发出,这是一种功深的表现。姬龙峰听 了大吃一惊,到后园中一看,只有哑巴马学礼,追问之下,马学 礼双膝跪地,口喊师父,求老师饶恕弟子(旧社会偷拳是要被 追回的,也就是将偷拳者打残废),然后自陈来历。姬龙峰老 先生因嘉其志,以其所长而授之。故学六合心意拳得其神髓 者,马学礼先生也。马归河南,举其所知以诲学者,称其所学 .为心意拳。
马学礼在河南授拳,一时贽者盈门。而最称高足者,只河 南洛阳马兴(马三元)和南阳张志诚二人。自后张自诚传鲁山 李政,李政传鲁山张聚,张聚传买庄图,买庄图传袁凤仪,袁凤 仪传周口尚学礼、卢嵩高、杨殿青、宋国宾。宋国宾传褚衍玉。褚 衍玉传马琳璋,即今安徽之一脉也。现在心意拳盛行皖沪一带, 传出并流行国外,实乃卢嵩高、宋国宾二位大师之功绩也。
河南派心意拳也有二支:洛阳马兴一支,其拳艺有定身拳 36路、玄妙拳36路、轻身术一套(已失传)。马兴将36式定身 拳中精华集中汇集成“百花点将”。而南阳张志诚一系则有十 大真形、四把捶、内功功法等。
(2) 李洛能改六合心意拳为形意拳。
李洛能(1803—1888),讳飞羽,字能然,又号老能,河北深 州人。李素喜拳术,曾经商于山西太谷县,闻祁县戴龙帮善六 合心意拳,心慕之,遂往谒。因戴家世代富足,不以教拳为生, 其拳术相当保守,从不外传,故李不能登堂入室。后李洛能只 好跟戴家亲戚郭维汉学拳。因郭也只学了十大真形法,未学 桩法、用法,郭再传李洛能,故李对六合拳知之不多。但李学 艺用心,肯钻研,从37岁学到47岁,10年苦修,日夜习练,终 于功至上乘,已入化境,卓然成家。回乡后又广收门徒,大为 传播,遂摒除六合之名,改名为形意拳。
李洛能以形化意,以意化形,收了刘奇兰,郭云深,白西 园,车毅斋,刘晓兰,张树德,李敬斋,宋世荣、宋世德兄弟,所 谓八大弟子。其中刘奇兰的腾龙搜骨,郭云深的崩拳连珠,车 毅斋的游it化险,宋世荣的内功精传都著称于世。其中刘奇 兰的弟子李存义、张占魁,再传弟子韩慕侠;郭云深的弟子李 魁元,再传弟子孙禄堂;车毅斋的弟子李复祯、布学宽;宋世荣 的弟子贾蕴高、宋铁麟等都有声名于国术界,他们对形意拳的 日臻完善,对形意拳的发展都作出了巨的贡献。所以,形意 拳为逐代众人之创举也。
在形意拳的套路上,从原来的十大真形,戴家发展了五行 拳,李洛能发展了三体式,以及后代弟子逐渐地把形意拳发展 成十二形、五行连环、形意八式、龙形八式、鸡形四把、猴形四 把等众多套路。现在形意拳不仅盛行三晋,而且由山西而河 北,以至于全国、全世界,影响之大,普及之广,都说明了形意 拳不愧为中华四大名拳之一,不愧被称为中华武术园中一颗 璀璨的明珠。
8. 流行于蚌埠的心意拳
军阀倪嗣冲投靠袁世凯,1917年来安徽作了督军,建督 军府于蚌埠。后河南人唐少侯任倪嗣冲的财政厅长,在蚌埠 建唐家花园,请来河南周口花匠,并请宋国宾和卢嵩高来到蚌 埠为他保镖,于是宋国宾、卢嵩高二人把心意拳带到蚌埠。
我师褚衍玉,山东曹州人,早年投宋国宾学艺,后又被卢 嵩高收为入室徒弟,经卢大师精心传授心意拳真传,艺术更加 精绝。为应证其术,又赴河南周口与尚学礼大师的外甥、开山 门大弟子李好友研习、印证,其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同 行皆称赞曰:“大江南北,练心意者,无出其右也。”
作者三生有幸,愧列褚老师门墙,多得褚老师指教。为不 忘先师教诲之重恩,授艺之良苦,虽学艺肤浅,实朝夕不敢忘 也。今幸逢国泰民安,武术昌盛时机,为强国强种,健康人类, 造福于民,故不惧丑陋,为发扬国术,举其所知,以献人类。
浏览1,7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