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极拳式的技击特点
太极拳的姿势,是技击的基础.中国太极拳从张三丰创造后, 传至民间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在广泛流传中,各门派均有不同的 发挥,除太极北派六大门类外,又创编出近二十种不同名称的太 极拳,姿势大同小异,各有千秋。有动作繁多的,有简而易学的, 有表演型、参赛型,养生健身型。但是再多的太极拳,只能分两 类,即技击型的与非技击型的.武当赵堡太极拳是简而易学的“内 外兼修,技击型太极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一种比较规范的、简而易学的太极拳种. 招式简而实用,式式不离挪、捋、挤、按,一式一用或者多用, 无空式或不击人的招式,是武当身短打的绝技拳法。只要你按 规定的套路姿势学习,一招一式弄清楚,不贪不欠,招招式式到 位,不拖泥带水,经过一段坚苦锻练,绝对可以掌握太极拳的技 击手法与技术。
赵堡太极拳技击特点,关键要掌握好拳架的特点,只有掌握 了基本特点,才可以获得太极真搐.拳架要求:必须立身中正,轻 松柔和,进退反侧,用意不用力。凡出手运转,以圆圈与弧形缠 绕旋螺,不走直线。一动百动,一静百静。手动身随脚跟,没有 游意抽扯之形。快慢匀衡,不用僵力。前手走,后手跟,前脚走, 后脚催,手到.身到、脚到,形成一个总体运动。练架时,做到 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形 成内外相联,前后相需,上至脚底,内有五脏六腑筋骨,外有肌 肉皮肤,五官百骸,动时全动,静时皆静的完整拳架。掌握太极 拳技击技术,自会用时得心应手.
(2)太极拳的技击技巧
太极拳的技击术,完全蕴藏在拳架之中。经过拳架的学习、演 练、提高、熟练了拳架所有的动作,使内气鼓荡,肢体节节贯申, 动静如一,掌握了太极拳的功夫,为防身与除暴安良的搏击打下 了基础。由於动手搠捋挤按,进退反侧,浑身轻松自如,能以变 化多端,在与歹徒搏击时,能以避实击虚,随机应势,引进落空. 在得势之时,仅用四两之力而制服敌人。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 说:“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贯。”张三丰的 《打手歌》云:“挪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 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王 宗岳拳论推出了拳架与应敌的技术理论,张三丰的打手歌指出了 击敌技术方法。太极拳就是运用了这些哲学理论,贯串在全架、搏 击的实战之中。运用这些战略战术,拳式技巧和功夫,战胜了敌 人,夺取-个又-个的胜利,致使太极拳术成了武当绝技。
在太极拳式中,式式都有挪捋挤按,拳谚云:“操演时无人当 有人,遇敌时有人当无人”。就是说不论什么凶恶的敌人,都要相 信自己的笃实功夫,勇往直前,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击败对方。 但必须明白,太极拳有搏击技术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在与敌人搭手后,运用搠捋挤按的手法,避去对方的暴力,以顺 避逆,上下相随,网臂如胶似漆把对方沾住,沾连粘随,不丢不 顶,缠绕旋螺,运用太极拳的圆与弧的圆圈,稳固自己的重心,使 对方失去中心,拨去其根,把对方如稻草人一样扔出,显示出太 极拳的“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而不是以暴力硬拼,拉拉扯扯 凭力气大而打力小者,凭身强力壮者击身弱者,而凭技术技巧击 败对方。
太极拳的技击特点中,突出的是两只手,我们在练拳架时,好 多姿势中两手之距是七市寸,因为人的手腕与肘尖之距是七市寸。 凡与对方搭手,必须看住对方的手腕与肘尖的关节.人的手和肘 是打入的工具,也是看守门户的工具。我们控制了对方的手和肘, 使他欲进不能,欲退不得,门户难守。我若端其肘往高处去,自 然拨去了对方的根,使对方无力反抗,很易被我推扔而出。如果 折叠其肘,对方也是无法反抗’或者一手拉对方的手,一手端其. 肘,使其成直棍,则进退由我;他另一只臂伸不过来,我可以顺 手牵羊或者把他送出,都是制敌取胜之法。我们练太极拳时,两 手之距习以为常,遇到敌人时,出手很易控制对方手、肘两个关 节,这是其它拳术难以使用之技。再者我们的两只手在拳架中始 终是一手领,-手跟,前脚走,后脚跟。在搏击实践中,不论前 打、后打、上下打,都是前手打,后手催,形成了运用整体之力 而击。同时,运用手法,采捌、擒拿,随势而用,充分发挥两只 手在搏击实战中的特点,是战胜- -切敌人的关键。
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是以柔克刚。在搏击中,决不给对方拼,而 是对方刚时我柔,对方柔时我刚,见空不打见横打,见空不高见 横高。处处舍已从人,从不先发手击人。以防为主,不是垂危不 发。以制服对方为主,不轻易制人F死地。
太极拳的技击基础是以圆为宗,以圆稳固自己的重心,把对 方引入我之圆圈中打。拳势规范,虚实变化,阳不离阴,阴不离 阳,阴阳相济,愈练愈精。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运用太极 拳的技法技巧,以搠、捋、挤、按,采、拗、肘、靠八大法则,擒 拿格斗,发挥贴身短打的威力,制服歹徒,击败敌人,就能显示 出武当内家拳的绝技之威。
(三)太极拳基础理论完整
赵堡太极拳在明万历年间,由土宗岳传艺蒋发时,将张三丰、 王宗岳所著的太极拳有关拳论、拳诀、歌诀等一并传授给蒋发,蒋 发将其发扬广大。由于赵堡太极拳师得到了张三丰、王宗岳、蒋 发三代宗师的多篇太极拳理论,使他们在学习太极拳时,理论实 践相结合,不同程度的各有所得,各有所悟与发挥。四百年来,历 代赵堡太极拳师各有所著,除张三丰,王宗岳理论外,蒋发著《太 极拳功》、邢喜怀著《太极拳道》和《太极拳说》、张楚臣著《太 极极秘传》、王柏青著《太极丹功要术》、张彦著《太极拳的体用》、 陈清平著《太极拳论解》、和敬芝著《高手武技论》、杜元化著《太 极拳启蒙序》、和庆喜著《习拳大歌》、郑悟清著《论太极拳的体 用》、刘瑞著《推手五字秘诀》,历代宗师、传人所著的太极拳理 论专著,历史性地完成了国内太极拳界最完整、最全面的太极拳 基础理论。
赵堡太极拳属武当太极拳的直系拳派,理法、拳艺独树一帜, 位居太极北派之首,是“内外兼修"的武当内家拳。由丁拳技独 特,拳理完整,因而传播非常广泛,曾两次传拳陈家沟,并传给 河北永年人武禹襄,衍生发展为六大派太极拳系。
第三章我多愁堡太极摹
的理法基础
浏览73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