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练功窍要


十二、阴阳乱点入扶法|心意拳练功窍要





【原文】 此醉形式是也。醉形者,忽前、忽后、忽左、 忽右、忽俯、忽仰、忽进、忽退、忽斜、忽正,势无定形,气 也随之乱为扶也。



【释义】 如果是醉形,其势可能忽然向前、忽然向后、 忽然向左、忽然向右,忽然俯势、忽然仰势、忽然前进、忽然 退后,忽然歪斜、忽然又正,其势没有一定的形态,但身体内 部的气也会随它的乱形而扶持。拳无定势,气有其道。



M 十三、刚柔相济



【原文】 势无三点不落,气无三点不尽。此阴转阴中间 一阳,阳转阳中间一阴之谓也。盖落处尽处气凝血畅而充实 之。所用刚法,则气扑满身。而兼阴兼阳,是气血流行之时, 宜用柔法。不达乎此纯用刚,则气扑满身,牵拉不利,落点必 不猛勇。纯用柔法,则气散不聚,无所归着,落点必不坚硬。 应刚而柔,散而不聚;应柔而刚,则聚而不散,皆不得相济之 妙。故善用刚法,落点即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善用柔法, 遇气如风轮旋转,滚走不停。若是刚柔相济得宜,方无气歉不 实、涩滞不利之患也。



【释义】 拳势没有三个点(头、手、脚)不会落,气没 有三点不会尽。这就是气的阴转阴其中必有一阳,阳转阳时其 中间也有一阴的原因。所以是落处或者尽处气会凝而血通畅并 且充实。所要用刚法,气就会扑满全身。如果兼阴兼阳,是在 气血流利的时候,应该用轻柔的方法。不然的话如用纯刚,当 气满全身时自会牵拉对身体不利,就是打击敌人也不猛勇。纯




第A *ft£乂第A *ft£乂用柔的方法,就会气散乱而不聚集,也无归落的地点,打击敌 人其落点一定不会坚硬。应该刚而且柔,散不聚集,如柔而且 刚,就会聚而不散开。以上都是不得相济的妙法。所以,善于 用刚法的,落点如蜻蜓点水,一沾水即起。善于用柔法的,遇 气时就像风车在风中轮转,滚动不停。如善于刚柔相济,才不 会因气欠缺而不实,不会因气涩滞而不利。







A *



ft















A *



ft











【原文】 以上总论:一身之大阴阳,俱以入其扶。至于 手背为阳,膊外为阳。三阳经行于手背之外也,太阳经起于手 之小指背,少阳经起于无名指背,阳明经起于食指背。皆上循 转外而赴头也。



手心为阴,膊内为阴。三阴经行于手膊之内也。太阴经止 于手大指内,厥阴经止于中指内,少阴经止于小指内,皆循膊 内止于指。



足背为阳,腿外为阳。三阳经行于足腿(外)?也。太阳 经止于足小趾外侧,少阳经止于足大趾内及小趾、次趾间,阳 明经止于足大趾及次趾背。三经皆循腿外,而止于趾背。



足心为阴,腿内为阴。三阴经行于足腿之内也。足太阴经 起于足大趾侧下,足厥阴经起于足大趾内侧上,足少阴经起于 小趾过足心涌泉穴。三经皆循腿内。



【注解】 ?《芸本》有“外”字。



【释义】 以上总结起来而论,人一身的大阴阳,都会进 入相互扶持。人的手背为阳,臂膊外面为阳,所以,手太阳 经、少阳经、阳明经都行于手背之外面。其太阳经起于手的小 指背,少阳经起于无名指背,阳明经起于食指背,都循环于外 而往头部走去。手心为阴,臂膊内为阴,手三阴经均行于手膊 内侧。太阴经止于手的大拇指内,厥阴经止于中指内面,手少 阴经则至于小指内面,而且都循环于手臂膊的内里面。



脚背也是阳,腿外为阳。所以,脚的三条阳经均行于脚腿 外部。足太阳经止于脚小趾外侧;足少阳经止于脚大趾内及小 趾、次趾间;脚阳明经止于脚大趾及次耻背部。三条经都循环 于腿外面而止于脚趾背部。



脚的底下脚心为阴,腿内侧为阴。足三阴经均行于脚腿的 内部。足太阴经起于足大耻侧下,足厥阴经则起于足大耻内侧 ±;足少阴经起于小趾过涌泉穴。三条经都循环于腿部内侧里 面。





浏览3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