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理论研究


十九、四梢之意|形意拳理论研究





1.发为血梢



这里所讲的发,除了主要指头发以外,同时也包括全身的 毛发在内,所以说当警起四梢时,并不是单纯地把头发警起 来,而是全身的毛发都要警起来。头发,是全身毛发的重要组 成部分,所以在讲血梢时,多以头发做为代表。



对于血梢,在古拳谱中云:“心怒生气,气冲血动,血轮发 转,精神勇敢,毛发虽微,怒能冲冠,气足血旺,力能撼山”。



但也有的拳谱中云「怒气填胸,竖发冲冠,血轮速转,敌 胆自寒,毛发虽微,摧敌何难”。






对于古拳谱,应该用科学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对待。例 如,说“怒气填胸”,尽管这是指在爆发劲力的一刹那间的运 用,但用“怒气填胸”的说法,未免有些欠妥,因为“怒”则容易 伤肝,而且怒则性暴,暴则伤气,因此用“怒气填胸”一语来表 达爆发劲力,是不太确切的。



作者认为,爆发劲力的正确运用,应该是气自丹田吐,逼 肾劲气翻,劲气升于脊,透胸贯梢节,转抖于龟尾,胸出宜闭 合,出入宜弹抖,行程在寸间,方不致于有伤五脏。但是在平 时的练习中,或在爆发劲力之前,仍应遵循心平气静、蓄气储 劲、舒胸实腹、丹田气沉、气不外泄、注意力集中的原则。?



习形意拳的老前辈之所以要把“怒气冲冠”这句成语引用 到拳经之中,完全是为了告诉我们在爆发劲力时,一定要把毛 发真警起来,而不是似警非警,因此才用“怒发冲冠”一语来形 容血梢之发警起的程度,但在练习时切不可把这句形容词当 做警起血梢的标准去追求。



总之,毛发是人体中气血运行的末端,又是人体表皮的门 户,警起血梢,就是要紧闭门户,使全身的毛孔闭合,肌肉紧 凑,气血集聚,以增大身体中的内劲。



2,舌为肉梢



古拳谱中云:“脾醒舌灵,胃健肉长,增田气壮,肌肉成强, 充实脏腑,刚柔悠扬工 又拳谱中云「舌卷气降,虽山亦撼,肉 坚比铁,心神勇敢,一舌之威,落魄丧胆



“脾醒舌灵,胃健肉长”,主要是讲了脾主运化,胃主消化 的功能,舌为肉之梢且通于脾,肠胃的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 功能增强了,肌肉也就自然丰满而光泽。这几句拳经歌讲的 很符合科学道理。但“一舌之威,落魄丧胆”的说法,却颇有些 玄虚夸张。舌欲催齿,确实能起到一定的催发劲力的作用,但 是不是能使敌人“落魄丧胆”,就不一定是那么回事了。从人 的胆量、劲力、神攻、气攻、形攻等实际运用来讲,起决定性作 用的仍是精、气、神和意、气、功、法,这些才是真正使敌人”落 魄丧胆”的内外因素。就是单从四梢来讲,肉梢之舌也不过是 其中之一而已,所以单讲舌的功能,是远不足以制人的(当然 也不能否认舌在运用时所起的一定作用)。



“胃健肉长”是脾、胃、肠三者健壮的必然结果。但能不能 使“肌肉成强”呢?不能。肌肉成强是靠各种运动和通过一定 的锻炼方法之后所求得的,所以也并不是说脾、胃、肠健壮的 人,都可以达到肌肉成强的程度。况且对于武术运动员来讲, 增强脾、胃、肠功能,使其健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长肉长膘。 恰恰相反,而是要通过锻炼,达到减少脂肪、坚实肌肉、增长韧 带的目的。所以拳谚说:“宁练筋长一分,不求肉厚一寸”。这 是因为筋腱的伸长,不但有利于助长肢体在运动和技击中的 灵活程度,增大探长击远的幅度,而且对于增大卫气、增大本 身的力气,也是极其有效的。



3 .牙为骨梢



古拳经中云:“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眦裂目突, 惟牙之功,令人恍惚”,又有拳经中云「化精填骨,骨实齿坚, 保齿之道,最忌凉热,冷冬炎夏,唇包齿藏,年迈耄老,上下成 行”。



骨在五脏之中属肾,肾乃增生骨髓之源,同时也是脑髓的 生源之处,因此肾脏健旺、精髓充足的人,不但可使脑海有余, 同时也可使骨骼坚实。反之,如果是肾脏衰弱、精髓不足的 人,不但大脑的精髓会亏损,而且骨骼也会随之而提前 老化。



', “切齿则发”,讲的是在爆发劲力的一刹那,一定要将上下






牙齿扣紧,要有牙欲断筋之狠,才有助于劲力的增大和发放。



但是,切齿绝不能故意使上下牙齿左右挫动,或故意令其 咯咯作响,更不可养成毗牙咧嘴的陋习,这样做不但面部表情 有失文雅,而且对于坚固牙齿也是非常不利的。



“眦裂目突”,“眦”指的是上下睑的结合处,当发放劲力 时,应将上下眼睑绷紧,并聚神于二目之中,故言“有神在目”。



“唇包齿藏”,“最忌凉热”,都是保护牙齿的方法。牙齿保 护得好,食物入口以后,能够被咬碎,有利于胃的消化。如果 牙齿保护不好而过早地脱落,则对于消化系统的负担就会加 重,不利于促进新陈代谢的循环。所以说肾不壮则骨不坚,骨 不坚则齿不固。



4 .指为筋梢



“指”又称为爪,既包括手指又包括足趾。手指、足趾都是 经筋之末端,故称指(趾)为筋梢。筋是主宰人体四肢伸缩开 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生无气则不能生存,无精则不能 营养,无血则不能灌溉,无骨则不能支撑,无肌则不能聚力,无 皮则不能包裹,无毛则不能司汗,无筋则不能伸缩。所以经筋 是主四肢之伸缩、手掌之开合、身体之动转、两足之进退起落 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手的抓力、握力的大小,虽说一方面是与 指骨的粗细、壮衰、强弱的关系至密,然更主要的是与经筋的 粗细和坚韧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所以在拳术之中习练 指功(或称鹰爪功),一方面是为了锻炼指、掌骨质的坚韧,另 一方面则主要锻炼经筋的伸缩机能和坚韧性能。



在人体之中,主要有十二条经筋,具体分为手三阳、手三’ 阴、足三阳、足三阴经筋。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之末梢,盘旋 于腕、肘、腋、肩、踝、膝、股、髀等各关节处,又多布于胸、背、 腰、腹之间,而最终足三阳经筋合于“顺”(即面部),足三阴经






筋合于“阴器”(即腹部),手三阳经筋合于“角”(即头部),手三 阴经筋合于“贲”(即胸部),使之周身上下、左右连接一贯,牵 动浑身之四肢身躯、骨骼、关节之运动。



在武术之中,功夫主在手,根基主在足,吐气主在腹,发劲 主在腰,转抖主在尾,整劲主在合,弹抖主在绝,助力主于四 梢,配合主于五行。在手者指掌之功,在足者步型步法,在腹 者丹田之气沉,在腰者肾命之劲气,在尾者尾骨之转抖,在合 者内外之六合,在绝者爆发之寸劲,在梢者等起血肉筋骨,五 行者内外五行.手,在古拳经中云:“虎威鹰?猛,以爪为锋,聿 攫足踏,气力兼雄,指之所到,皆可奏功”,又云:“手足之功,手 抓足蹬,气力兼并,爪生奇功”。均说明了指在攻防技击中占 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出手伸掌时,必须是伸掌如瓦珑, 从曲中求直,不可伸直展放,过曲不力,过直则易折,故宜微 屈。足趾在足掌落地的同时,要掌踏趾扣,五趾抓地;当足在 起钻时,五趾须向上领翘。



总之,明了三节多一变,明了四梢多一力。管起四梢,必 须是在爆发劲力的一刹那间,而且一定要真正W得起,要有 “发欲冲冠,舌欲催齿,牙欲断筋,指欲透骨”之意,才能在一瞬 间猝变其常态,爆发出最狠毒、最凶猛的急刚之劲。但在平时 的练习中,则应保持似警非警,似松非松,心平气和,养气养神 之总则,才不致于使学者误入歧途。





浏览8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