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理论研究


一、内劲是隐于内的,是视而不见的|形意拳理论研究





外力则是显形于



外,是显而易见的。



从内劲与外力在人体的表面现象来看,藏内劲再大的人, 从外表上是不容易观察到的;而力气大的人,则在肌体外表上 多呈现肌肉群峰(肌肉非常发达)。例如,举重运动员或健美 运动员只要将臂一屈,马上就会隆起很高的肌峰,给人以力大 雄悍的感觉,容易被人观察到。



作者曾在北京见到一位八旬上下的老者,其面如童颜,皮 无给纹,皮肤细嫩,手指尖尖,从外表上看来好象手无缚鸡之 力,然而在搭手之间,老者的体态面容虽然与常无异,但其内 劲之大却令人难以抵御,才知老者并非等闲之辈。由此可见, 出于呼吸之间、一气之中的真劲,不但是转动圆活灵巧,往来 变化迅速敏捷,而且是不易被人所发现的,乃“真人不露像”, 实为内家之纯青功夫0而单纯注重求力者,则肌肉发达,外露 雄悍刚强之态,用力时不但肌峰群起,而且面部的表情也容易 显露。



(2)内劲具有圆活灵巧、弹抖柔韧的特性,而外力则具 有僵直呆滞、浑厚雄悍的特点。



单纯求力者,尽管肌肉非常发达,有一身浑厚愫悍的力 气,但这种力多直出直入,在全身各部的转换运用中,缺乏灵 活性,因此对于三节的互换运用,也就迟钝不活,所以多为拙 笨之力,而内劲则由于既有柔而刚的特点,又有韧而弹的特 性,而且它在人体中的变化,是随着形势的变化、意识的导引、 内气的转换而不断转移的,所以内劲在运用中,是圆活灵巧、 变化多端的,并有不易捉摸之妙。



内劲中的弹抖柔韧特性,好比是钢丝弹簧或皮筋一样,当 拉长它的时候,其柔韧性较强,在发放它的时候,弹抖性又比 较大矽卜力则好比是一截尚未经过精炼的生铁棍棒一般,虽然



它有浑厚强硬的优点,但却又有僵脆易折之缺陷。



(3)内劲有外示安然,暗含刚强,内提精神,暗藏杀机之 妙沙卜力则有外视凶猛,腹中空虚,粗筋暴肌,神色易露之像。



练内家拳的人,凡练至精、气、神、劲、意五者充实并合而 为一,得心应手,意、气、功、法自然相合并用之时,便能在阴阳 互易之间,动静所感之际,将千斤拙力化为乌有,这就是形意 拳中所讲的“领进落空”、“以巧破千斤”之妙用。



“内提精神”,就是说体内的精气神劲,在意念的导引之 下,不但是充实盈盛,而且可以随意运用,就好象箭在弦上、弓 张满月、伺机待发一般,可以随意而至、随意而变、随意而发。 “暗藏杀机”,就是说神不外泄,意不外露,使对方难以捉摸我 方之意图,就象拳经中所说的那样:“见之如妇,岂知如虎”, “静似书生,动如猛虎工俗话所说的“表面笑嘻嘻,暗中藏杀



卜 机”,也是这个意思。“粗筋暴肌”,就是说从体表是容易看到 卜 的经筋粗暴、肌肉峰起、力大雄厚,然而又显僵直之像。“腹中



卜 空虚”,是说单纯注重求力者,平时不重视丹田气的锻炼,真阴



| 不退,纯阳不增,清浊之气混合难分,故不能吐尽,新不能纳



| 满,因而气也就始终不能清净归根。



(4)内劲有用之不完,取之不竭之长处;外力则有一发 则尽,易于中断之缺点。



前面已经说过,内劲是产生于经络血脉中所流行的气血, 然而气血在人体之中的流行,始终是如同游云行走一般,总是 连续不断、周流不息的,因此内劲的运用,也同样是连绵不断、 步步深入、愈发愈大,即使是在发放爆发劲力时,丹田之气也 仍然是“抱七撑三”,尚存后备之劲气,不致于在爆发后气散劲 竭;而外力在运用时,则是一发则尽,无后续之力,所以容易中 断。这是由于劲有弹性,力无弹性(相对而言)之故。



(5)内劲主生于血脉间的营气之中,外力主生于筋腱间 的卫气之中。而肌肉、骨骼,乃是劲、力发放时的共同依托。



人体中的骨骼和关节的粗细及强壮程度,直接关系到劲 力发挥时支撑力量的大小,所以骨骼粗壮的人,支撑的力量也 就大,劲力的发挥也就充分。反过来讲,骨骼和关节细小的 人,支撑的力量也就小,所发挥的劲力也就弱。在《黄帝内经》 灵枢素问的经脉篇中讲:“骨为干”,就是说“干”有支撑的作 用,所以我们多把它称为骨架,就象古时建造房屋时所用的木 质大梁、椽子、顶柱一样,起“支”和“架”的作用。



关于肌肉的作用,在《黄帝内经》灵枢素问的经脉篇中认 为是「肉为墙”,是保护人体经筋、血脉、经络、骨骼的墙。因 为人体的肌肉本身,就具有一定弹性和伸缩的特殊性能,所以 它在攻防技击中,主要是起着减震、缓冲和滑动的作用。当 然,肌肉、骨骼在气体和液体的作用下,是具有生命力的,而房 屋的墙,则是没有生命力的。古代医学中之所以把肉比做墙, 是从它起着保卫和防护作用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比喻的。



关于筋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韧带,其质地坚韧、柔软 而滑溜,它生存在人体的皮肤之内、分肉之间,是一种带有白 色兼青色的带状或片状物体,是连接肌肉的一种坚韧组织。 筋腱不但质地坚韧,而且有伸缩富于弹性的特性,因此人体的 四肢之所以能够伸缩,五指之所以能够开合,两足能够履行, 两腿能够跳跃,筋腱的伸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内家 拳中所爆发的弹抖劲力,除了气血、骨骼、肌肉的共同作用外, 筋腱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在《神运经》中讲:“伸筋以拔力”,“松筋者涣也,汉筋者萃 也(汉者,奇男也,利害而威武也。萃者,集也,聚也)。松涣者 软之极也,汉萃者刚之极也。松如绳之系,汉如冰之清”,以及 在《黄帝内经》灵枢素问中言道:“筋为刚”,都是讲筋的作用 的,而且也足以说明了人的力,是来源于筋和腱之中的卫气。



所以说筋腱和卫气不但是四肢伸缩动转的主宰者,也是力量 的生处(当然,筋腱本身之所以能有伸长弹性,仍是气血所营 养的结果)。



以上为了说明劲与力之间的区别,列举了一些表现形式, 并引证了一些医学理论,加以粗浅的探讨,非敢评议内外拳术



两家之长短,因为在拳术之中,无论是外家拳,还是内家拳,都 不是截然分割的,练内家拳绝不是只求内而不求外,或只用劲 而不用力;练外家拳也绝不是只求外而不求内,或只用力而不 用劲的。所以内外两家拳术对于劲与力、营和卫的培养和锻 炼,都是在其互相交错中为之运用的,只不过是二者对气、劲、 力的锻炼方法、追求的方式上各有所异,对劲力、营卫所求的 侧重面不同而已。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就以劲力来 讲,虽然说在劲力二者比较下,劲比力要圆活灵巧些,但是劲 与劲比较也有笨劲巧劲之别。所以如果单纯追求劲的增大, 而不求内劲与体用的结合运用,那么这种单纯的追求结果,也 会导致劲的僵拙。反过来说,拙力通过一定的锻炼方法,并与 体用相结合,同样会易拙为巧,变笨为灵。





浏览52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