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内容也是无比丰富的。但 是,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所见到的武术现象却是非常 零散的。而且在封建史学中,不曾有人以当时社会生产方式 的变化去解释武术的演变与进程,也无人确切地考察人民群 众创崟和发展武术的社会条件及他们的独特贡献。相反,在 这片文人学士鲜于齿及的园地上,却充斥着荒诞的、邪魔 的、神秘的谬说。人旅群众在武术发展上的作用往往被 “神”、“仙”,甚W小说戏曲中的人物所代替。关于诸多 拳、械的发生和发展也往往从个人的思想动机去解释,认为 人物的思想动机起着决定作用,否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跳不出唯心史观的圈子。
因此,人们要正确认识历史上的武术现象,只有靠唯物 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 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历史活动的基础,因此,研究武术史, 不应该到人们的头脑中,那些所谓人类内心之动机去寻 找,而要到社会的每个特定历史时期所采取的生产方式 中,即到社会的经济中去寻找。如关于武术的产生问题, 有些人认为,我国进入新石器时期,已有大量磨制精良, 平泽锐利的生产工具,如石斧、石矛、石戈、石刀、石镀 等。这些器物工兵不分,以其斫物则为器,以其格斗即为 兵,从其型制的不同,可见其使用方法各异,并由此得出逸 入新石器时期,武术已经产生。这些同志忽略了生产斗争与 阶级斗争的界限,忽略了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在其中所 起的作用。作为人与人格斗的技术的产生虽与生产斗争有 关,但当它转化为人们相互残杀的技能时,已不在是生产斗 争的范围。历史告诉我们:氏族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私有制的萌发,中华大地上战争日益频繁起来。于是,. 一部分人与兽搏斗的工具在适应战争发展的情况下,开始R 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了专门杀人的武器。也就是说,原. 始社会趋于解体的时候,是武术开始形成的阶段,至到奴泰 制国家的建立,这一过程才宣告结束(这指军旅武术),因. 此,武术产生的最早时限只能定在阶级社会的前期阶段,而 不是我们祖先进入新石器时期的时候。
在一些问题的研究上,往往会产生很不一致的意见。iff 有关中国武术套路的产生与发展时期,有人依据“子路戎月艮 见孔子,拔剑而舞之”(《孔子世家》),以及《史记?项 羽本纪》记载的鸿门宴上的剑舞,认为在先秦最迟到汉初, 武术套路已有相当的发展。而有人则认为“套子”作为武术 术语出自宋代,北宋才是套路开始发展的时期。意见不一 致,竞相差千余年。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武术历 史本身的复杂性,史料的缺乏;另一方面是没有把握住社会 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对社会文化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套路作为武术运动的一种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 一朝一夕之间完成的,更不是在脱离社会经济基础的条件下 发展的。它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而且始终随着社会经济基 础的变化及上层建筑的影响而演进的。从这个观点出发,再
去看待上面的问题,就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唯物史观认为尹既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发展的 历史,是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那么,它首先应该是从事物 质资料生产的劳动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 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武术亦然,就武术器械而 言,无论是弩机、弓箭,还是戈、矛、戟、刀、斧、剑、铜 锤等等,无不是大批奴隶、农民、手工业者不断创造、不断 革新、不断改进的成果。它们集中了无数直接生产者的智 慧,特别是进入封建社会后,人民群众创造了大量用于习 武、健身、娱乐的武术拳械,而且历代不断扬弃提炼,丰富 发展,沿传不息。有关武术的理性认识也是人民群众在实践 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现在流行于国内外的大量拳械,几乎 都可从民间找到它们的发展渊源。现在创编和简化的大部分 套路皆取材于传统套路,总而言之,历代人民群众在武术上 的卓越贡献正是今天武术事业发展的基础。当然,承认人民 群众是武术的创造者,并不等于否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 大作用。他们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他们能够反映历史 发展的要求,比一般人认识得早,实践得旱,影响也大些。 明末清初太极,形意等拳种的创编说明了这一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是指 观察,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法而言。它的范畴可以 大体上归纳为发展的、联系的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没有 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武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 部分也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 的观点,而不是用僵死的、停滞的观点来认识和研究武术发
展的历史。
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发展都有着不同阶段的客观 历史发展的过程,各种事件和人物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 生和发展,因此研究武术现象,就是要把问题放利一定的历 史范围之内,注意各方面的联系。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每一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 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包括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的 产物,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说,要尊重历史7 要实事求是。
现在中国武术史的研究水平还不高,很多问题都需要深 入研究,因此学会并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有利于逐 步克服武术史研究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有利于防止研究中 的非历史主义倾向。
浏览5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