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太极拳的全套 拳式,虽然有八十四个,但是,除去 无动作的預备式和一起一收(即“太极起式”及“合太极”) 两个簡单动作向来不箅拳式以外,实在只有八十一个拳式, 再除去重复式子四十五小,可以称为基本拳式的也只有如下… 三十六个:(1>扭雀尾8式 (2>单鞭11式,提手上^ 势3式,<4)白鶴亮翅3式,樓膝拗步3式,<6)手。 揮琵琶】式,(7)搬拦捶4式,(8)如封似閉2式, (9)十字手2式,(彳0>抱虎归山2式,(1 )肘底看捶
式,(12)倒掸猴2式,( 3)斜飞势2式,(14)海底 針2式,G5)扇通背2式 (16)撇身捶5式,(17>云
手3式,(彳8)高探馬3式,(19)左右分脚1式(20)轉 身瞪脚1式,(21)进步栽捶1式,(22)披身踢脚1式, (23)退步打虎】式,(24)二起脚2式,(25)双峰貝耳 1式,(26)野舄分鬆1式,<2乃玉女穿梭1式,(2 ) 下势2式,(29>金鷄独立1式,(30)迎面掌3式,(31) 十宇摆蓮1式、<32)樓膝指襠捶〗式、<33)上步七星1 式,(34)退步跨虎1式,(35)轉身双摆蓮 式,(36> 弯弓射虎1式。以上三十六式中,有十九式是有重复式子 的;还有退步打虎一式有連績倣左右式的,本书只列左式; 金鷄独立一式,可以作为左右二式,也可以把左式含混过去 的,在图解中另有說明。此外,樓膝拗步、倒描猴、云宇、 野馬分窠、玉女穿梭五个式子都是左右手連續敢三次或者四 次,也可以說是一个名称里面包含了儿个重复式子,总之, 把基本拳式肯定为三十六个,是比較适当的。因此,所作图 解,主要在說明上述兰十六式的动作,对其余重复式子,除 非在接合上有不同的地方必須加以补充以外,只是按照次序 排列名称,不再重复說明,以节省鋪幅。另外,还有儿点意 見,也得咐带說明一下:
下面所作图解,以說明拳式的劫作为主 并不涉及 动作的用法。因为太极拳是重劲不重着的,讲着法必須同时 讲劲,这对尙未楂劲的初学者来說 是很有困难的,而且每 一个拳式,从着法来說,虽然都有一定的用法,但是,在应 用时,在任何一个环形动作里处处都有交化可說,若要解释
瘠楚,不但作者限于水平,也限于箱幅, 好略而不談。
学太极拳应当先从拳式入手,这是毫无疑义的,担 是,要练好太极奉,以提高这一項运动的健身效杲,还荽从 理掄上和法則上去弄淸它的关鍵所在,如果只学会一套空架 子,虽然也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在收获上却要差得多了。
图解里所补充的拳照和吳先生的拳照,由于师生功 夫有深浅,难免有不少大岡小異的地方(主要是补充的拳 照,在姿势上比較有力,不如吳师拳照柔和自然;問題在于 动作的质量,幷不在于动作的式样,替如写字,同一个宇, 由于质惫不同,顬味不同,宇样也要显出差別)。学奉者在 图解里遇到动作上或者方向上有不尽相同的拳照,应当文 宇說明为主,补充拳照只可作为参考之用。
各式的顒序和动作的进退轉折方位路緣, 参関揷 頁《吳式太极拳路綫示意图”。
关于图照方面的几点说明
1.本图解共計图132幅。其中有74是按照吳鑑泉老师 的原来拳照所描,其余是檜者周元龙作者与赵穿邨所补廂 的拳照檜成吳氏体型的。今将按吳氏'原照所描之图的图号列 明,以便饋者参考:1、2的惻面图,3、4、5、6乙、 7、8、9的側商图, 0、 、12v 14、15、16、18、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0、 35、 36、 33、 39、40、42、43、44、45、46、的正面图,50、51、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C 62、 65、 68、 69、 71的 正茼图,73、74的正商图,7 的正商图,79、60的正商
图,82、84、90、9 、92、93、95的正面图 96的正面图, 97、彳03、106的正面图,109的正面图, 1的正面图,112 的反面图和1〗6。
等于向西。当諛者练习純熟后可 以根据场地的形状任选方向,不 一定要把預备$从固南站立开 始。 12 为了便利讀者查对拳式的方向,把图照中姿势的方 向暇定为:面向饋者等于向南,背向繽者等于向北,面向饋者 右面等于向东,面向績者的左面 餐
等于向西。当諛者练习純熟后可 以根据场地的形状任选方向,不 一定要把預备$从固南站立开 始。 1
3.图中所有带 实綫或虛
紐的箭头,是表示手或脚的动作趋向。所有图中的箭头,是 表示由本图过波到下一图的动作趋向^ 凡原为較簡单的动 作,在文字中可能說明的而檜上箭头反致混淆者,不再在图 中表示其动怍趋向,可参看文宇和后一图,就能明了。
4?带有实綫的箭头是表示右手或右脚的动作趋向,带 有虛後的箭头是表示左手或左脚的动作趋向。
表示脚跋着地;由于太极拳中脚的动作也較細致,为了表明脚与地 商的关系,在脚旁格上阴影,借以区別:
表示脚跋着地;
④表示脚尖着地。第一式預备式(图1)
④表示脚尖着地。
本式并无动作,只要靜心站着,身体正直,勿挺胸,眼 向前平覷,两肩放松,两臂自然垂直,指尖向下,手背向前 〈用垂掌不用俯掌,是吳先生晚年的姿势),两脚平行步,两 腿直立,膝弯不要挺出,其余可参考基本动作章的有关說明。
第二式太极起式(图2)
从上式(图1)两手同时提起置于胸前,左外右內,左 髙右低,左手为側掌,掌心向里,拇指尖与鼻尖正对并要一般 高,右手为立掌,掌心向外,指尖在左睃之下,同时,左脚 踏出半步,成为虛步,脚睽着地,脚尖上翘,右腿趁势微 屈,承担体重,面仍向南,如图2 (附厠面图)。又,左脚尖 上翘的多少是与屈右腿的高矮有关,在惻面图里左脚尖上翘 ? 6 ?
不多,就是右腿屈腿(即坐 )較高的緣故 第式拔雀 (图3—图6)
动作一:从上式(图2)在原地向右轉身,先轉左脚与 右脚成丁字式,踏实后,脚尖向西,随即微微屈腿,承担体 重,同时向右轉腰提右脚落在左脚的右前方,变为脚踉着地 的虛步,两脚相距半步,在轉脚的同时,右手循弧綫,由下 而上,經过左手掌心,向前伸出,成为立掌,拇指尖与择尖 相对看齐,左乎也同时向里往下微微收回,至指尖接近右手 腕旁时也变为立掌,两肘下墜,眼親正西,如图3^
动作二:从上式(图3)步法不变,两肘同时下沉,左 肘接近胁部,两手在沉肘的同时徐徐轉向,右手轉为仰掌,左 手轉为俯掌,指尖偏向上方,在沉肘轉掌的同时,微微含胸 坐左腿,腰亦微向左轉,右手作舀水状,預为下一式的伸掌 蓄势,方向正西不变,如图4?
动作三:从上式(图4)两手趁势微带弧綫向前伸出, 右臂不要太直,同时右脚踏出半步变为弓步,体重在右腿,
左腿伸直,方向不突,如图5。
图5方时指尖已漸漸轉向上方,动作四:从上式(围仍 为弓步,右手循自然弧綫向右方 平移,左手指尖搭右腌上随罔移 轉,同时向右微微旋陳,身体和 两手手指均轉向西北方,如图6 甲。此时,腰已不能再向右旋, 即趁势徐徐坐左腿,并徐徐轉向 正西,变弓步为虛步,同时右手 屈臂垂肘收小弧圈,轉至右肩前 即徐徐轉极向正西方推出变为正
图5
方时指尖已漸漸轉向上方,
掌,左手踉在右腕之下,由脩掌轉为仰掌,两肘微屈,身向芷 西,眼視前方,如图6乙。攬雀尾总是与下一式单鞭紧接在 一起,在連績运动时原难看出图6乙与图7两动作間的段落, 本书为适应初学要求,故把图6乙作为本式的末一动怍 本式是动睽最多的一个式子:第一动怍要向右动睡;第
二动作要向左动腰;第三动作在伸手时要长腰;第四动作从 坐腿到向前伸窣,腰部要做全圓形的旋轉动作,这些腰的动 作都是与手的动作密切相結合的。初学者如能把这一式子的 动睽学会,对其他式子的动腰就比較容易了。
第四式单鞭(图 一图
动怍一:从上式(图6乙)屈右膝变虛步为弓步。变步 时,右睥尖微向左轉,使身体从正西略偏向西南,同时两赀 也向西南方伸出,不要伸直(身体和两手也可先向正西方, 到下一动作时再轉脚向西南方),右掌照原状向前推出,微 微曲掌,掌心偏向西南,左手仰掌照原状仍在右腕之下,眼 覜右手前方,如图7。
动作二??从上式(图7)右掌靼輕落下,指尖向下,撮 五指变为抓拳,此时体重已經放右腿之上,趁势提左脚循弧 綫向左后方迈步,脚尖轉向东南,右脚尖亦趁势向南轉动, 随即屈腿作騸舄式,两膝与两脚尖同一方向,身体略偏向东 南;在左脚迈步的同时,左手离开右婉,掌心向里,变仰掌
为立拳,随即向左方移动,移至左頰前方时,即将掌心轉向 外商,继績移动,向东方(略偏南)推出,仍为立掌,头部 也随着左掌向左轉动,眼視东南,如图8。
第2式提手上势(图9—图 0)
动作一:从上式(图8)左脚尖轉向正南,陆即坐左腿 承受全身重量,并将右脚移置于左脚的右前方半步变为虛 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与左脚同向;在变換步法的同时, 右手孤拳放开,落向胸前变为侧掌,攀心向里,全臂成环抱 形,同时将左手移匾于右手里面近腕处,仍为立掌,掌心向 前,身体微向前焴,眼親前方(正南),如图9 (此图是表示 右手已在上提的姿势,故向前傾身較細面图的_势为小)。
劫作二:从上式(图9)右脚尖落地踏实,左脚拴势上 步与右脚成为平行步,两腿微弯,在并步的同时,右手趁势 徐徐向上提起,并轉动小臂一直提到頟前一、二寸許轉为伸 掌,左手同肘下按,置于胯旁,臂部伸直,伹不要太直,指尖 微向上翘,掌心微向下按,身体方向不变,眼仍前親,如图 。。
第六式白鶴亮翅(图1彳一图12)
动作一:从上式(图10)不劫步,向左轉颉,使身体轉 向东南方,两手仍照原状不变,醌綫与身体同向,如图 这一式子,原先在轉腰前,要先将上身向前略脩,有时俯身 太过,常被做成低头的样子,吳先生在晚年已把它略去,仅 在轉腰的同时微微傾身,以助其势9
动作二:从上式(图11)左臂趁轉腰的佘势从左后方直 臂向上拳起(待臂与肩平时再屈肘),同时将身体轉向正南, 此时左手已拳到左額的左上方与右手同在額上成为立掌,掌 心向前,再沉肩便大臂稍稍下降,两手距离与凊寬相彷彿, 眼親正南,两腿仍微弯,如图12 (这一图摄影时角度不合, 故两手显高,练习时两手要放低一些)。
第七式搂膝拗步〈图 3—图 9)
动作一:从上式(图12)两脚同时向左轉(左脚轉跟右 脚轉掌),脚尖向东,左脚成为脚眼着地的虛步,右腿微弯,在 轉脚的同时,左手向身前落下成为俯掌,指尖偁向东南,右手
轉为側窣,匱于右頰之旁,大臂与肩相平,眼親东方,如图13。
动作二:从上式(图 3)屈右腿,左脚移前半步,脚眼 先着地,徐徐踏实,变为弓步,右腿趁势伸直,改为左腿承 担体重,在左脚提腿上步的同时,左手趁势向下樓膝,移置 于左腿膝旁,仍为脩掌,指尖朝前,在左手樓膝的同时,右 手(側掌,指尖朝前)从頰旁徐徐前伸,边伸边轉小臂,至 臂直时成为正掌,身体和親後均向东方,如图14。
动作三:从上式(图 4>趁右臂伸直时微微突掌的余 势,将右手收回胸前变为立掌,掌心向左,同时,左手亦自 下而上置于右手指尖之上,作成立掌,掌心向右。在收回右 手的同时,趁势收腰坐身,并将左脚收回半步变为虛步,使 右腿承担体重,身体和覼綫的方向均不变,如图15。
动作四:从上式(图15>左手落下,右手提到右頰之 旁,回复到图13的式样。
动作五:从上式(图13)把图14的式样重复一次,如 图16。
动作六:从上式(图16)右手落下变为脩掌,指尖偏向 东北,左手上提置于左頰之旁,变为側掌,同时,右脚自后 面上前一步半,置于左脚前东南角,变为虛步,身体和親桟 仍向东方,如图17。图 7与图13实在是同样的式子,不过在 手脚的左右上恰恰相反,請对照图13的图解&
腿趁势伸直,同时右手樓右膝后匱于右膝旁,仍为浓掌,左
手从頰旁朝前伸出,_小臂,变为正掌,身体和規綫的方向
均不变,如图 。图 与图14实在是同样的式子,不过在手 脚的左右上恰恰相反,請对照图 4的图解。
动作八:从上式(图18)左手落下,右手提到右頰之 旁,再回复到图13的式样,与劫作四相同,图解从略^ 动作九:从上式:(图13)把图14的式样再重复一次,
与动作二或者五的动作相同,图解从略。
劲作十:从上式(图14)把图15的式样簠复一次,与动
图19作三的动作相同,如图19。
图19
这一式子还有两个要点,在 这里作一个总的說明:(1>在 左手樓左膝之前,先要朝右面撇 身(即不动步而轉睽)随着右手 的前伸再徐徐轉正;右手樓右膝 时也要先韌左面撇身,然后随着 左手的前伸,再徐徐轉正;(2> 作正掌(如图 4和图到达轶: 点时,拇指尖要正对鼻尖:收掌式(如图15)左手拇指尖也 要正对鼻尖。目前有一些敎师为了迁就初学,对上述要求都 不够严格,以致学者在动作的圓活上和粢势的平正上,也不 免有一些欠缺的地方,特地指出,以备参考。
第八式手挥货费(图20—图21)
动作一:从上式(图 9)左脚上前半步变为弓步,右腿 趁势伸直,同时两手手掌变換方向,左手轉为掌心朝外朝下 右手轉为掌心朝里朝上,仍为立掌式,(轉掌时要微微沉肘) 轉掌后,两手随即循弧梭朝前上方徐徐伸出,左臂較上式
(图19)为直,右臂較上式更屈,身体和 綫仍向正东,如 图20。
动作二:从上式(图20)右脚朝前并步,与左脚成为平 行式,两膝微屈,同时两手循左方弧綫趁势从上方向胸前撖 微收回,屈垂时,作手揮琵琶的形状,方向不变,如图 2\。
图 20 @21
这一式子,动作虽然簡单,但在初学时,一般都不易做 好,因为两手的伸出和收回均走弧綫,在連嫌动作中有一个 椭回形,如果腰部不能慠出同方向的阖动作与它相适应,在 姿势上是无法做到全身和諧的。
第九式上步撤拦捶(图22—图24)
动作一:从上式(图21>左脚上前一步成为弓歩,同时 两臂先微屈再循右面弧綫朝前伸手,弁轉变手掌,成为左掌 心向南,右掌心向北,均为立掌,身体和親綫的方向均不 变,如图22。
动作二:从上式(图22)将身体收回坐在右腿上,左脚 撖微抽囱变为虛步,同时,两手趁势循左面弧規一起收回,
左手只收回一、二寸仍停在前商,右手边收边握拳(正桊) 直收回到胯旁为止,方向不变,如图23。
第十式如射似闭(图25—图27)动作一:从上式(图24>右臂微微抬起并向左商微锇 弯屈,仍为正拳,同时,左手从右背下固轉向右臂外倜,仍田24 25动作三:从上式(图23)随即将右拳从胯旁直接辆前方 正中伸出,臂直,箏与肩平,仍为正拳,一面将左手徐徐收 回匿于右臂肘旁,仍为立掌,同时,左脚微微前移趁势回复
第十式如射似闭(图25—图27)
动作一:从上式(图24>右臂微微抬起并向左商微锇 弯屈,仍为正拳,同时,左手从右背下固轉向右臂外倜,仍
田24
25
为立掌,但掌心方向与前相反,身体和步法均与上式相同, 如图25。
动作二:从上式(图25>右臂继績向左面弯屈,右尜随 势放开,变为斜形立掌,指尖向北,左手沿右臂前移亦变为 斜形立掌,指尖向南,此时两手小臂已成为交叉形(如X〉, 随即向左右分开,两小臂向上竪直成平行式,两肘下墜,两 手 形立鞏变为正形立掌,手指向上,掌心朝里。在变換手 法的同时,趁势将身体坐于右腿,左脚微微收回,变为虛 步,身体和風綫仍向正东,如图26 (該图为了看淸两手故摄 影时微带側形)。
动怍三:从上式(图26)两手轉为掌心相对,苒轉为掌 心向外,然后徐徐朝前方平行推出(突掌),两臂伸直仍为 立掌,掌心向东,在两掌前推的同时,趁势上步,回复原先 的弓步疼,方向仍为正东,如图27 (該图仍微带側形,原因 上)。
第十一式+字手(图28—图30>
动作一:从上式(图27>两臂仍伸直向下落,两掌先抹
70
后按,到两臂垂直时?于左滕前面变为脩掌,指尖朝前,步 法与上式相同,方向仍为正东,如图28。
动作二:从上式(图2 >两手向左膝两旁徐徐分开,同 时,两脚尖轉向正南(左脚尖也可不轉,因为是連績动作,
随势就要并步的),屈右 腿,变为弓步,左腿伸直, 身体轉向正南,此时,两手 仍在继績分开,徐徐由下而 上,与肩相平,右手略髙, 左丰略低,均为側掌,掌心
向前,眼視左前方(如把重 28 点放在右手,也可随着右手
轉头,眼覼尨前方,到下一动作时再轉向前方>,如图29。
图30动作三:从上式(图29)两手上拳过头,再自上而下尚 里合攏成交叉状,右手在外,左手在里,均为立掌,掌心分 向左右,同时,左脚上步与右脚平行,身体和親後均向正
图30
南,如图30。
第十二式抱虎归山(图31—图32)
动作一:从上式(图30)向右微橄撇身,将体重置于右 腿,左脚随即向左前方迈出一步,两_脚尖均轉向东南,左 腿成为弓步,右腿伸直,同时,左手落下樓左膝,置于左胯 之旁,成为脩掌,指尖朝前,右手趁势向东南方推出,轉为 正掌,身体和視後均向东南,如图31 (式与图16相同,但方 向不同)。
图3 32动作二:从上式(图31)向左微微搬身,使左腿承担 体重,陆即将脚尖轉向西北,同时提右腿轉身向西北,落脚 于左脚的西北方,脚尖向西北,成为弓步,左胳趁势伸直, 在轉身的同时,右手落下,樓右膝后匱于右胯之旁,变为脩 掌,指尖向西北,左手自下而上置于左頰之旁成为側掌,指 尖向西北,轉小臂,徐徐向前(西北)推出,臂伸直时变为 正掌,掌心向西北,身体和親綫与左掌同向,如图32。这一 式子,早先是作为正反樓膝拗步来称呼的,現在作为一个連
图3
32
續动作称做抱虎归山(請参閲拳式名称章又,上面所n]疗 向,动作一为帘南向,动作二为西北向,在早先也用正南向 和正北向,可由学者自便。
第十三式拔雀尾(图略)
本式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图32)将左手收回胸前,右手自
下面上置于左手之上,如图3 ,但方向是向西北不是向正西, 以下再接傲图4、图5、图6备动作,身体和視綫均向西北。
结十四式斜单鞭
(图 33)
本式也是重复式子,可 从图6接做图7、图8的式 子,但要身向西南,眼駔正 南,如图33 (此影斜向西 南的角度不够,故身向西南 和眼親正南的角度也不够, 练习时希注意)。
第十五式时底看迤(图34—图35)
劫作一:从上式(如图33,身向西南)先向左面撇身, 使左腿承担体重,随即将左脚尖轉向正东,向前弓腿,同时 右脚伸腿,循弧棧向南挪动置于左脚后方的西南角〈如图
1各形),使身体轉向正东,在轉身的同时,右手放
开抓拳,两手臂腕伸直朝左面平移,平移时,左手略馒,右 手略快,均为俯掌,至手指向东时,两臂成为平行式,眼親 正东,如图34。
动作二:从上式(图34>趁两臂刚阐平行随即柚身坐吞 腿,并将左脚收画半步变为盧步,同时两手徐徐握拳,屈左 鬌墼肘,使拳向上竪立成为立拳,虎P朝里,一面将右拳攏 0胸前匿于左肘之下成为正拳,方向不变,如阁
第十六式倒揮猴(图36—图37>
动作一:从上式(图35)朝前傾身,左脚趁势前移半小 步,随即属鼷变为弓步,右腿伸直,同时左拳放开向前微微 落下变为仰掌,右拳仍在左肘之下,方向不变,如图36。
劫怍二:从上式(图36)左手循弧綫向左后方平移,徐 徐屈肘,变仰掌为側掌,醒于左頰之旁(如图17的左手>, 右拳放开变为俯掌〈如图 7的右手),同时屈右腿变左腿弓 步为虛歩(如图 3的歩式),将体重置于右腿之上,然后提 左腿后退一步半变为屈右腿的弓步式(原先的弓步是屈左腿 的),在退步的同时,右手作下樓势置于右膀之旁仍成俯 掌,左手从左頰旁向前徐徐伸出,随伸随轉小臂,至終点 时,变为正掌,方向不变,如图37。这是第一个倒掸猴。
动作三:从上式(图37>屈左腿坐身,右腿由弓步变 为虛步(如图17的步式>,同肘照图 3的动作,左手落下 变为俯掌,右掌提置于右頰之旁,变为側掌,然后提右腿退 后一步半,再变为屈左腿的弓步式,一面左手作下樓势,置 于左胯之旁,仍为俯掌,右手从右頰旁向前徐徐伸出,轉小 臂变为正掌,方向不变,图从略(可参閱图14的姿势)。这 是第二个倒掸猴。
动作四:从上式(与图 4相同)先照图 7接做落右掌提 左掌的劫作,再变弓步为虛步,如图13的步式,然后提左腿 后退一步半,再变虛步为弓步,同时两手則接做图18的动怍, 回复到图37的式子,方向仍为正东。这是第三个倒掸猴。
倒掸猴是后退式的摟膝拗步,在倒退前是拗步的虛步 式,到倒退后,变为拗步的弓步式,这是与摟膝拗步不同 的,其他动作可参考摟睬拗步的图解。又,他书有把囹36作 为肘底看捶的最后动作的,本书仍照旧肘传授作为倒掸猴的 第一动作。
第+七式铒飞势(图3 _图邓)
动俘一:从上式 <图37)脚步不变,微微向右面側身, 同时左手轉膀轚肘,将正掌轉为仰掌,身体趁势微微前傾, 右手仍在跨旁,眼親正东,如图38。
动作二:从上式(图38)左脚自后而前向右脚的左前方 踏出一大步,脚尖轉向东南,屈腿成为弓步,右腿趁势伸 直,脚尖轉向正南,同时左手向左方伸出,仍为仰掌,右掌 向西南方按下,与左手的伸出相呼应,身体偏向南方,眼親 右手手背,如图39。
第十八式提手上势
(图 40)
本式是重复式子,两手向胸 前合攏与第五式的第一动作相 同,伹两腿是由屈左腿的弓步直 接变为屈右腿的弓步,与第五式 的虚步不同,面向正南,如图 40。玖下,左脚向前并攏变为平行步,右手上拳,左手下 按,均与图10的动作相同,請参考該图图解。
第十九式白鶴亮翘(图略)
本式是重复式子,可从图 0的式子接做图!1和图12的 两个动作,图解从略。
第二+式搂膝拗步〈图略>
本式是重复式子,从图 2的式子,只要接做图13和图14 的两个动作,图解从略。
二十一式海底針(图41一图42)
动作一:从上式(如图14>接做图15的动作,面向正 东,如图4
动作二:从上式(图41>右手由立掌落为垂掌(掌心向 北)斜向前方揷下,左手趁势下移置于右肘之旁,变为側掌 (掌心向南),同时,左脚变为脚尖着地,两腿趁右手下揷 之势稍稍弯下,身体微微前傾(不可低头) 眼向东方平 視,如图42。本式在傾身时最容易低头,为避免此病 也可 采用直身下挿的姿势。
第二十二式爾通背(图43—图44)
动作一:从上式(图42)左脚向东踏出变为弓步,右 腿伸直,同时两臂照原状向上抬起,右臂与肩成一直綫,左 掌仍在右肘之旁,变为立掌,身体方向不变,眼仍东親,如 图43。
动作二:从上式(圉43)右手徐徐收回,左手徐徐伸 出,同时左脚轉向东南方,右脚轉向西南方,使身体轉向正 南,同时左臂伸直,掌心向外,仍为立掌,右臂弯屈,手掌 收至右額旁翰为反掌,随即趁势蹲腿做成騎屌式,面向东 南,眼規左手手背,如图44。
第二十三式撤身達(图45—图46)
动作一:从上式(图44)左脚尖轉向西南,身体亦轉向. 西南,体重加在左腿上,右腿为虛腿,同时两手落下,在左 胁前握拳相对,右拳在上左拳在下,都为俯挙,眼規正南, 如图45。
动作二:从上式(图45)随即提右脚向西北方落步,变
为弓步,脚尖向西,左腿趁勢伸直,脚尖亦向西轉正,使身 体轉向正西,同时翮右手俯奉为仰拳,并趁势抽回置于右胁
旁,仍为仰拳,左手在右拳瑚轉 之前变为仰掌,置于右斑之上, 随即轉腌向前伸出变为立掌,掌 心向北,指尖向上,臂部不要伸 直9右拳的抽回与左手的伸出要 同时到达終点,此时的身体也要 由正西微微擻向西北(即向右撇 身〉,親後仍向正西,如图46。 图46的右拳被身体遮住,不能看見,可参考图46的正面图, 但方向应为正西,不要誤解。
图扣 图46正商囹
第二十四式却步嫌拦捶(图47—图49>
动作一:从上式(图46)两手向前伸出,左手仍为立 掌,指尖微向前方,右拳由仰拳伸为正拳,两手再微微收 回,趁势屈左腿,变弓步式为虛步式,方向仍为正西,如 图47。
动作二:从上式(图47)趁弓步变为虛步的余势,提右脚 退后一大步,并趁势屈右腿,变为左脚在前的虛步式 同时将 右拳收回仍匱于右胁之旁,为正拳式,方向不变,如图48。
右拳自胁旁向前平伸,仍为正动作三:从上式(图48> 拳,左手向里收回,置于右 肘之旁,仍为立掌,在伸拳 的同时,身体前移,左脚趁 势上半步,屈左腿,变虛步 为弓步 右腿伸直,方向不 变,眼親正西,如图49
右拳自胁旁向前平伸,仍为正
第卄五式上步描 雀尾(图50>
本式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图49)右奉放开(形状与图
3相似两手接怍图4的动作,趁势坐右腿,变弓步为虛 步,如图50,再接做图5的伸臂动作,趁势提右鼴踏前一大 步,屈腿变为弓步,与图5的式子完全相同,这就是本式的 “上步”。以下再接做图6甲和图6乙的动怍,以完成攬雀
尾的全式,親明从略。
第卄六式单鞭(图5 )
本式也是重复式子,可从图6乙接做图7、图8的式 子,完成时,如图5】(此时身体巳偏向东南)。
第廿七式云手(图52—图53)
动作一:从上式(囹51)右脚不动,左脚尖轉向南方, 趁势伸左腿,变右腿为弓步,同时,左臂垂直落下,向右方 上抄,匱于右腕下变为仲掌,右手抓 拳放开,手指向上《 起,变为立掌,掌心向西南,身体微向右制,眼親正南,如图 动作二:从上式(图52)屈左肘将小臂向上竪起,左 宇仰掌变为立掌,掌心朝里向左徐徐移动,轉为掌心朝外 时,将臂伸直,掌心向东(轉腰較小者可向东南),同时右 臂由垂直落下,轉向左方上抄,置于左琬下,变为仰掌,两 手要同时到达柊点;在云手的同时,两脚尖均轉向东南(轉 腰較小者可单轉左脚尖,如轉矂較大,左脚尖可偏向东方), 趁势向左轉膜,屈左皤,伸右腿 变左腿为弓步,身体偁向
左臂垂直落下,右臂屈肘竪起,重复图52的动诈,至两手将 达終点身体向西南时,左脚向东踏出一步,左皤伸直 右腿 弯屈,仍为弓步式,两脚尖均轉向西南,形式与图52相同3 身体偏向芷西,眼親西南。这是第二个云手。
动作三:从上式(图53)右脚趁势向东并步,并步后,动作四:从上式(如图 52)接做图52轉为图53的 动作(即动作二> 苒接做 “动作三”的全部动作,回 复到图52的形式(如轉鼷 較大可用“动作三”的方 向),如图54,到这里已锹 完第三个云手了。
动作三:从上式(图53)右脚趁势向东并步,并步后,
第卄八式单鞭(图55>
本式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因54>接做图8的动作,方向
相同,如图55?
第卄九式离探马(图56)
本式是从东南轉向正东的式子,从上式(图55)右脚尖 轉向正东,趁势向左轉身,坐身于右腿之上,随即将左脚收 回大半步,变为脚尖着地的虛步,脚尖也向正东;同时落左 臂,屈肘,肘尖貼近左肋,左手与小臂平,交为仰掌,指尖 向东;右手抓奉放开,随着轉身的动作,收回胸前,继續向 左前方伸出,置于左腌之右上方,成为立掌,掌心向北,眼 親正东,如图56。这一式因为两手懾在左面,有人叫慠左高 探馬,原先是不加左宇的。
第十式左右分脚(图57_图60)
动作一:从上式(图56)右手向前伸出,茧手和臂伸直 成为脩掌时,继續向右方平移,至指尖向东南时,手臂落下 再屈肘上抄交为仰掌,匱于左腕之下,指尖向东北,左手随 着右手帱动的方向在胸前轉半个圓圈将仰掌变脩掌,置于右 腕上(如图綫所示指尖向东南,两內腕相搭成交叉形,同 时左脚踏出大半步变为弓步,趁势向左面撇身;在撇身的闻 时,两手握奉上拳置于左額之前,两內腕相搭成交叉形,均 为立拳,左拳在里,右拳在外,眼向东覼,如图57。
动作二:从上式 <图57>在两拳上拳的同时,趁势提右 腿,随即向东南方賜脚,高与胯齐,脚商与腿相平,左腿伸 直,同时,两拳分开变掌,自上而下,右手落向东南方,左 手落在左方,均为側掌,两臂伸直与肩相平,身向正东,眼 親东南,如图5 。(图中要将左臂照出,故方向略偏)
动作三:从上式(图58)踢脚后随即向前落步成为弓 步,脚尖向东,同时两手收回,在右胸前作成左手立掌、右 手仰掌的形式(即志高探馬的式子>,身体与覜梭均向正 东,如图59。
动作四:从上式(图59)两手向左面轉圈,轉成左手仰 掌(在下)、右手脩掌(在上)、两腕相搭的交叉形后,随 即握拳上拳,置于右額之前,两內腕相搭成交又形,均为立 拳,左拳在外,右奉在里,同时向右面撇身,眼規正东,形 状与图57相似,但图57是左撇身式,这是右嫌身式,手脚都
要左右易诠,譆参考“动馆一”的說明,
动作五:从上式(与图57相反的右撇身式〉在两拳上拳 的同时,趁势提左腿,醵即向东北方踢脚(右腿由屈变为略 直),同財,两拳分开落下,左手落向东北,右手落向右 方,均为儺掌,两臂伸直,与肩相平,身向正余,眼親东 北,如图60 (图58是右分脚,图60是左分脚)。
本式是左右脚連績起躡的动作,中間的右高採馬,在练 熟以后,可以餌化,即从團58落为弓步后直接搵拳相搭,拳 至右額之上,接做图60的动作。如此,可以使左右連績分脚 的动怍,戤得更如紧凑,原先在高探馬之后,只有左右分脚 的名称,也就是以这神倣法为根据的。
第卅一式转身蹬脚(图6 _图62)
动俘一:从上式(匣6。两手屈时收回,握拳上荜,置 于右額前,左拳在外 右拳在里,均为立拳,同时屈左膝成 提腿式,小臌下垂,脚尖朝下,随即将右脚尖轉商西此 身 体也帱向西北 眼祺正西,如图6
动作二:从上式(图61)随即将左脚向正西蹬出,脚尖 微向里翹,两手动作与方向相反的图60的动作相同,跟親正 西,如图62。
以上各式,在踢脚或者蹬脚之前,都有缠串上拳的动 作,請記住:凡是踢(蹬)左脚总是左窣在外、右 拳在里, 颺右脚总是右 拳在外、左拳在里。以后还有賜脚动作,仍要
第卅二式进步栽瘙(图63—图65)
动怍一:私上式(图62>左脚橙出后随即落在右脚的左 前方一步,屈胧成弓步,右腿伸直,同时左手落下,樓左膝 后置于左腿之旁,左臂垂直,掌心向下;右手先牧至右頰旁 再向前推出,由側掌轉为正掌,身体和視綫均向正西,如图 63。这一动作与图14的动作相苘,但方向相反,可参獮图 的有关說明。
动作二:从上式(图63>右脚上前落在左脚的右餅方一 步,届腿成弓步,左眩神直,同时右手樓右膝,放在右腿 旁,左手先提至左頰旁再向前推出,均与上式的动怍相似,
但手脚要左右易位,方向不交,如图64 (可再参関方向相反 的图18的說明)。
图63动作三:从上式 (图64)左脚上前一步, 固复图63的弓步式,同 时左手樓左膝后,循弧 綫从左方向上轉置于右 肘之旁,成为科形立掌, 右手握拳提至右頰之 旁,随即向下前方棰下,
图63
64成为倒拳,要与左手立掌同时完成动作,身体微向前傾,眼 覲右拳的前方,如图65。
64
上面一二两动作,为 悝利初学,故按照樓膝拗 步的式子分別图解,练熟 后,应当作成連嫌樓膝上 步的式予,将左右手的前 推动作胳去。
第册3式翮身 镞身捶(图66) 、
本戎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图65)右拳向上向后翮,交 为仰拳,身体亦趁势向后轉,左脚在原地脚尖轉向正东,右 脚从左脚的右后方随同轉身移至左脚的右前方,相距一步, 成为屈右腿的弓步,同时,左手在右拳翊轉时仍搭在右臂肘 部一起轉动,先变为俯掌,当右拳从胸前抽回移匿于右商肋
图65 图66
旁的同时,左手再向前捋出变为立奉,臂微屈,身体由芷东 微向右撇,眼从左手指尖之上平親前方(正东),如图66(帝 参閱方向相反的图46的动作)。
第册四式上步 探马(图67)
本式也是重复式子,上式(图66)为右腿弓步,現在左
脚上步变为左腿弓歩,同时左手向左肋收回轉为仰掌,指尖 向前,右 拳放开向胸前伸出,变为立掌,掌心向北,身体和
第舟五式披身賜脚(图6 )
本式是图57和图5 的重复式子,不过在賜脚后身体要微 向左后方傾擬,使下一式可以趁势退步,其他說明从胳,踢 脚的姿势如图6 。
结舟六式退步打虎(图69_图73)
动作一:从上式(图65)右腿趁身体向左后方傾側的佘 势向西北方落下伸直,屈左腿为弓步,右臂照原状伸向东南 不变,左手上拳,循抛物綫向东南方落下,羅于右肘的左下 方,均为立掌,身体和鹿梭均^]_南,如图69。这一动作, 最初是用眺跃劲作的,即右腿落下时左脚踢起,后来不用铫 跃曾改为交X步式,即右腿跪在左腿的后面,如图69的参考 图,現在交叉步也好久不用了。
田69 图仍的##图
劫作二:从上式(图69>两手不变,左脚退后一步,屈 右脎为弓步,方肉仍为东南,如图70。
动作三:从上式(图7。>右手自上而下循弧耧收回胸 前,握成立拳,拳背向外,左手自下而上循左商孤錢拳至左 頟上方,握成虎口向下的反拳,两拳虎口上下相对,同时,
屈左腿,将右脚收回半歩,变为脚尖着炮的虛歩,身体轉向 正东,眼 前方,如图这一动作,有抬鹿与不抬腿两种 做法,抬腿很不崧做,因为本式要逄擬退步,还沒有站稳就 要抬腿,初学都有困难,故此处用虛步式,使身体可以站 稳。如要练习拾腿的式子,蘄参開图7 的正面图。
第卅七式二起脚(图
本式有两种赐法神与图58的賜法完全相同;一种是
从上式(图71)右腿先向正?提起,再順势用棟扫式向右面 賜出,同时,两手向左右平分,均变为脩掌,右手指尖向东 南,左手指尖向东北,身向正东,眼親东南,如图72。
第册八式双峰贯耳(图73^=74)
劫作一:从上式 <图72)右脚趁势向前落下成为弓歩, 同时两手轉为仰掌向胸前会合,随即向腹前按下轉为俯掌, 指尖栢对,两费微屈怍环抱形,身体和親綫均向正东,如图 73 (本图为照象方便,方向略偏东南)。
动作二:从上式(图73)步法不变,两手左右分开向上 豳轉,趁势握拳,分置于两額前成为立拳,虎口相对,两臂 锇屈,仍作环抱形,方向仍为正东,如图74 (賅图的两拳是 两手由下而上尙未拳到額前时的姿势,故較正商图的两拳为 低。正商图因摄影角度不合,两拳亦嫌微高,练习时应放低 一些)。
第舟九式獮身=起脚(图75—图78)
动作一:从上式(图74)跪左腿弓右腿,向右轉身,两 腿成交X步,两立拳亦趁势交叉置于右頰前,左拳在外,右
拳在里,两內腕相交,左拳拳心向里,右拳拳心向外,身体 偏向东南,眼親正东,如图75。
动作二:从上式(图75>右腿伸直身体立起,左脚趁势 向东踌出(亦可用陵脚),两拳左右分开,左手循抛物綫落 向正东伸平,右手循抛物綫落向南方伸平,均为惻掌,与图 60的动作相似,身向不变,眼視东方(略懾北),如图76。
动作三:从上式(图76)左 脚不落地,右脚尖向右轉向正 西,身体亦轉为同一方向,两 掌趁势握拳,收回胸前,成交X 式,镫于右頰前面,均为立拳 (左拳在里,右拳在外),眼視西 南,如图77。
动作四:从上式(图77>左脚 向前落步成为弓步,随即将脚尖 轉向东北,变为坐腿式 右脚趁势
将脚尖轉向正东,收回大半步,变为脚尖着地的豳壤,两箏 不变,但在轉身时趁势移匱于左頰之前,身体镉向东北,規 親正东,如图78。另柑正因图,以供参考。
动作五:从上式(图73)右脚向东賜出(因为是轉身 式,也可用蹬脚,但右辉已落地,与前商第册一式轉身蹬脚 的提腿踢出不同,所玖还是用踢脚为暱,上商“动怍二”的 賜左脚,因为是蹲身式,用蹬脚是方便的),两拳变为側 掌,与圉58的动怍完全相同,方向也同为正东,图解从略。
这一式子,在图解里,虽然分做五个动怍、但在連續进行 时,实只有轉身踢左脚和翻身賜右脚两个迪續动怍,以踢右脚 为主,所以叫做翮身二起脚。又,本式是由上一式的向东,在 左右踢脚后,仍轉回原方向,初学时很容易弄錯方向,希注意。
第四十式撇身捶(图略)
本式是簠复式子,从上式(如图53)右脚落地时接做图 45和图46的动作,但方向恰恰相反,是向东不是向西,图解 从t这一式子,也有改用“髙探馬”的,不如撇身捶为
1D2 ?
順,故照旧不改。
琯四十一式上步搬拦捶(图略〉
本式也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如图46,但方向相反> ,
左掌右拳一起向前伸出,左脚趁势上前一步,成为弓步(如 图22),随即左掌微微收回,右拳抽回到右肋旁,变为立 拳,趁势坐右艇,左腿变为虛步(如图23),以下接撖图24 的动作。这一式子,是上步不是卸步,与廿四式不同,方向 也相反,与第九式方向相同,希注意。其余动作可参考图 47—图49或者图22—图24的有关說明,图解从略。
第四+二式如封似闭(图略>
本式也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如图24>接揿图25、图25 和图27的动作,图解从略。
第四+三式十字手(图略)
笫四+四式抱虎归山(图胳)
第四十五式扱雀 (图略)
第四+六式斜单鞭(图略)
以上四式都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如图27)接做第十一 式一到第十四式为止 动怍与方向完全相同,图解从略。 第四+七式舒马分祭(图79—图84)
动作一:从上式(如图33,但不参照原路綫)左脚尖轉 向西方,右脚收回半步变为虛步,同时两手纗向胸前变为立 鞏(如图79);随即屈左肘,使左掌錄近右肩,右掌趁势落 下,变为垂拿,手臂伸直 斜向身体左商,身体亦撖向左轉 (脚步不动),眼親西北,如图80。另附正面图,供参考。 动作二:从上式(图80)右脚上前半步交为弓步,同时
? 103 ?
图79 图 O两手向上下分开 右掌自下而上向西北方伸出,变为仰掌, 左掌从右肩落下向东南方掠出,变为俯掌,两手分向上下 时,掌心鸾相对而过,右手向西北上伸时,右肩随同惻向西 北,身体和覜綫均偏向南,如图81。
图79 图 O
动作三:从上式(图 )步法不变,身体由側回正,同 时,两手仿照图80的动作,将右手攏回左 变为立掌,犮手 向右方落下变为垂掌,身体撖向右轉(脚步不动),眼規西
南,如图82。
动作五:从上式(图83>步法不变,身体由惻回正,左 手搛回右肩,右手落向左方,与图80的劫作相同(伹脚步不 同> 如图84。图 4图抑动作四:从上式(图82)左脚上前一步变为弓步,同时, 两手上下分开,左掌自下而上向西南方伸出。变为仰掌,右 掌从右肩落下向东北方掠出,变为俯掌;在上下分手时,掌 心相对而过,左肩随同左手的伸出側向西南,身体和親綫均 偏向西北,如图83。
动作五:从上式(图83>步法不变,身体由惻回正,左 手搛回右肩,右手落向左方,与图80的劫作相同(伹脚步不 同> 如图84。
图 4
图抑
动作六:从上式(图84)右脚上前一步变为弓步,两手 上下分开,与图81的动作完全相同,图解从略。
动作七:从上式(如图81)右脚收回半步变为虛步,两 手攏回胸前均变为立掌,如图以下照图 O和图81的动作 重复一次做到图85的式子为止,可参考动作一和动作二的說 明,图解从略。
第四+八式玉女穿梭(图 6—图91> ’
动作一:从上式(图85)左膊移匱于右脚前半步变为虛 步,同时,左手上抄,屈臂作环抱形,交为仰掌,匱于左胸 前,高与肩平,右手从右上方循抛物綫向左手小臂落下,翻 成俯掌,身向正西,眼親西南,如图
36动作二:从上式(图86)左脚随即踏出半步变为弓步, 两手照原状趁势向西南方送出,边送边向外轉左膀,轉至左 手掌心向下时,趁势坐右腿,左脚回复为虛步,左膀继績向 上轉,至左掌掌心轉向西南,将变为反掌时,右手趁势向南 方(微儸西)推出,变为立掌,左脚再回复弓步,身体帱向
36
西南 <脚歩不动),眼親同一方向,如图87。
动作三:从上式 <图87>右手立掌轉为仲掌,左手随即 收回落在右手小臂上,变为俯掌,同肘把向西的左脚尖向右 轉向正东,身体陆同向后轉,右脚移至左脚前半步变为虛 步,身向正东,眼親东南,如图88。
动作四:从上式(图 8)右脚路出变为弓步,两手向东 南方送出,同时轉右膀,至右芋掌心向下时,趁势坐左腿, 右脚变为虛步,右膀继續翻轉至右掌心轉向东南将变为反掌 肘 左手趁势向南方(撖镉东〉推出,变为立掌,右脚回复 弓步,身体轉向东南(脚步不动),眼親同向,如图89。(附 注:图86和图87是玉女穿梭的第一小犮式,图88和图89是轉 身后第一个右式,两式动作相同,但身体的方向和手脚的在 右都是相反的。)
动作五:从上式(图的)右手向左落下变为垂掌,左手 拳茧右肩前变为立掌,同时,右胖收回半步变为虚步,形式 和动作与图80相同,但方向相反(应当是向东>,以下接做 图81的动作(方向与图31相反),以上是野馬分鬚的式子,‘ 从此式,左脚上前一步接做图86和图87的动作,身体和規綫 均向东北,如图90 (这是轉身后的第二个左式)。
动作六:从上式(图90)接做图88和图89的动作,身体 和親棧均向西北(两手的动作可参考图沾和图89的說明,伹 方向是相反的),如图9 这是轉回原向后的第二个右式夂
第四+九式授[雀甩(图略)
本式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图91)接做图3到图6乙的連 鈦动作,說明見前,图解从略。
第五+式弟鞭(图略)
本式也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如图6乙〉接橄图7和图 8的动怍,方向相同,图解从略。
第五+—式云手(图略>
本式也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如图&)接做第廿七式的 各項动作,方向相同,图解从略
第五+二式单鞭(图92)
本式也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如图5幻接做图8的动作, 成为图92的式子,图解从略
第 +三式下势(图93>
动作一:从上式(图92)两脚尖轉向东,右鼯趁势伸 瘴,使左腿成为弓步,同肘,左手屈肘,将掌心轉向南,仍 为立掌,右手放开抓拳,循抛物梭自后而前落在左腕之下,
变为立掌,掌心向北》身体和親 錢均向正东,形式与图22相苘。
图93
动作二:从上式(如图22>右脚向商北退后小半步,脚 尖向南轉(略偏西),身体趁势蹲下,体重镉向在右腿方 面,左腿伸直,脚尖轉向东南,脚底全部着地,在蹲身的同 时,两手下沉,左臂伸直,指尖接近左跸,变为側掌,右手 抽回胸前,指尖接近左臂肘部,亦变为倜挲,身体向南(略 镉东),勿弯睽低头,眼規左脚前方,如图93。
第五+四式金鸡独立(图94_图96>
动作一:从上式(图93)身体向前直起,右腿趁势伸直, 左腿弯屆变为弓步,两挪尖帱向正东,两手随着身体的直起 同时抬起,将右手伸出在左手的前商,仍为側掌,掌心分向
图95图沾正面图动作二:从上式(图94)右 手继績向上抬起,轉为反掌(姆 指在下》置于頟前上方,指尖向 北,左手鹎为脩#随即向下按, 指尖向南,撖向上 ,在右手抬 起的同时,右鼸陆同提起,膝高 亍胯,右脚在左膝前,脚尖翹起, 左腿直中傲屈,身体和規钱都向 正东,如图95 <所柑正面图两手 距离教近,是比較含蕃的姿势)。这是吞式。
图95
图沾正面图
劫怍三:从上式(图95>右脚向前落下成为弓步,右手 随落下轉为脩掌,右掸踏实后,左腿随即提起,左手同时 自下而上穿过右腕向上拳起轉为反掌(拇指在下> 置于左額 之前,方向不变,如图96 <附疋面图这是左式。
上面是敝左右同样的“佥海独立”,如做左右不同#的
“金鸡独立”,可参照图96的式子,在做爾两手左上右下同 为仰掌时(即左手未轉反鞏,右手未轉婿掌之前> 就轉後下
第五十五式倒樺猱〈图略>
本式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图96)左手落向翁方伸出,轉 为立掌,臂伸直,与肩相平,同时右手落下鼸于右胯之旁, 左腿趁势向后伸出,右腿弯屈成为弓步,方向不变,形式与 图37相同,这是第一个倒掸 L以下接做第二第三两个倒搛 猴〈即第十六式的动作三和动作四),方向不变,图解从略。 第五+六式斜飞势(图略)
第5:十七式提手上势(樹賠)
第五+八式白鶴亮翅(图略>
第五十九式搂膝拗步(图略)
第六+式海底针(图略)
第穴+—式爾通背(图路)
第六十二式撖身捶(图略)
第六十三式上步嫌拦插(图略〉 第六十四式上步搛雀尾(图略)
六十五式单鞭(图略>
第六+六式云手(图略)
第六十七式单鞭(图略>
以上十二式都是重复式子,可从上式(如图37)依次接 做第十七式到二十三式(即撇身棰式)的各項动作,再依次 接做第四十一式(因六十三式是上步式,故不用二十四式) 和第二十五式到第二十八式的各項动作 以做到图97的式样 为止,图解从略。
第六十八式迎面掌(图98)
本式从上式(图97)两脚脚尖一起轉向正东,趁势屈左 腿伸右腿,变为弓步式,同时,右手放开抓拳,自后而前掠 过左手(此时左手亦正在抽回)循左臂下商收回,置于左腋 下,变为俯掌;左手原为立掌,趁势收回轉为仰掌,在右掌 下徐徐抽回胸前,再从右掌上面練过,向前伸出,轉为正 掌;身体和親綫均向正东,如图98。
第六十九式转身+宇搮蓮(图99_图100)
动作一:从上式(图9&>两脚尖向右一起轉向西南, 苘时右脚脚极提起变为虛歩,在轉身时(即轉脚时),右手 趁势下按,左手趁势上拳,轉为反掌,掌心向前?于左額上 方,身体偏向西南,眼視正西,如图99。
动作二:从上式(图99)右脚趁势提起离逾左膝,随即 循弧綫从左向右横踢(用脚的外脚不用脚尖),同时,左手 貞上而下从右方掠向左方拍脚而过(拍不到脚的,可以拍 腿),身体轉向正西,右手仍在腋下,眼規西北,在将要拍 腿时的形状,如图100。
图99 图100
第七十式搂臃指裆鐘(图 01—图 劫作一:从上式(图1。。>在拍右脚后,右脚趁势落在 左脚的右前方成为弓步,闻时右手从左腋落向前方,在右脚 未落地前,樓右膝;另一面,左手在拍脚后,即屈肘#到左 頰旁成为側掌(指尖向前、拿心向里〉并随即向前伸出 完 成摟膝拗步的式子,如图 01。
动作二:从上式(图 。!>随即上左脚,落在右脚左前
? 3
方半步,先作虛歩(脚极或脚尖着地都可),由右鞴承栽体 重,同时,左手落向左膝右方拽左膝而过,右手屈肘提起随
图101势捶拳(虎口向上) 于右胁旁。在上述三动 作同时完成的时候,左 脚随即开出半步,腾踉 一着地,再屈膝落雠掌 踏成弓步,同时,右箏 随势向前下方伸出(虏 口仍向上),其时,左 手在摟膝后巳循弧形动
图101
作回到左膝前,即趁势置于右臂的肘湾旁,上述左手、左脚 和右拳的动作也要同时到达定点,如掛102。
第七+—式 上步拔雀甩(图略)
本式是重复式子,
从上式(图102)右脚 上前一步1在左脚前成 为虛步,两手向上拳 起,慠成图3的形式,
以下再接做图4、图5 和图6的动作,囝解从略。
第七十二式雎鞭(图硌)
第七十三式下势(图略)
以上两式路是重复式子,可从乙依次接联第五十二
式和第五十三式的动作,做到图93的形式为止,如图 03。
七+四式上歩七瞿(图104)
本式从上式(图103)身体向前直起,右腿趁势伸直,左 腿弯屈变为弓步,右脚随即上前一步变为虛步,脚跟着地 <也可脚尖着地),此时左腿由弓步变为微微屈膝的直立式, 同时两手向胸前会齐,右手继績上拳,髙出左手之上均为立 掌,方珣仍为正东,如图彳04。
@ 103
第七十五式退步? (图 05—图106)
动作一:从上式(图 )右脚退后一步,魘伸直,屈左 覼为弓步,两手铨终落下,微向 右偏,变为垂掌,成交叉形,
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臂近乎 垂直,身体向东,眼視两手前下 方,如图 。5。
动作二:从上式(图105)
询后坐身,右麗直立(採微屈>,
左颺随势提起,膝高于胯,小鼴 伸向右方(即南方)脚尖肉东 围
南,无需上翹,同时两手左右分开,左手成为抓尜,臂伸直 与肩平,右手成为立掌,臂伸直,較左臂略髙,身体仍向 东,眼規东方(略镉向东北>,如图彳C5 (此图因摄影角度 不合,故右手显髙>。附正面图供参考。
第七十六式转身迎面掌(图107)
本式从上式(图 。6>左脚趁势循右方向后落地成为弓 步,身体轉向正西,右脚趁势轉脚尖,两脚尖均与身体同 向,在轉身前,右手搛回左肩前,仍为立掌,左手趁势落 下,再向上轉至右腕里面,在右手移置左腋下的同时,趁辖 身余势放开抓拳向正西伸出,变为正掌,眼親西方,如图 107。
第七+七式转身双摆蓮 <图108_图109)
动作一:从上式(图 07)两脚脚尖同时向右轉向正东, 左聪傲屈,右脚收回少許变为虛步 同时两手一起向右面平 移,右臂伸直,右手变为立掌 掌心向南,左手撫至右胸前变 为侑掌,指尖摒向西南,身体轉向东南,眼親右手,如图108。
方向不变,双手拍脚后,眼親东南,在提腿肘的形式如图 109,两手将要拍下时的妾势,請閱图〗09的正面图。动作二:从上式(图 08)左腿立直,右腿趁势提起, 膝高于胯,小腿向左面伸出,同时两手锨向上拳,当右脚从 左向右横踢时,两手随即自上而下向左方拍右脚(拍不着脚 时也可拍腿>,左手先拍右手后拍,要依次掠过脚背,身体
方向不变,双手拍脚后,眼親东南,在提腿肘的形式如图 109,两手将要拍下时的妾势,請閱图〗09的正面图。
本式与轉身十宇摆蓮同,在拍脚后,右脚就立即着地,
故未能把拍脚后的形式摄成图片
第七十八式璿弓射虎(图1 。_图 12>
动怍二:从上武(图 0)脚步不变将两手从左面落下动作一、从上式(图109)两手拍右脚后,右脚随即向 左脚的东南方落步成为弓步,左腿伸直,此时两手已随着拍 脚的余势伸向左方成为俯掌,身体向宗,眼親东北,如图 110 (图中两手看不出,可参考图110的正固图)
动怍二:从上武(图 0)脚步不变将两手从左面落下
图112 函112反面囝第七+九式上步迎面掌(图1 3>本式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图112)左脚上前一步,右循弧綫經过腹部移到右面,仍为铕掌,身体方向不变,如图 (附图11 的正商图>,随即趁势握拳向东方击出,右 拳 在上为反拳,左拳在下为正拳,两拳平行,虎口相对,身体 微向东南,眼親正东,如图1 2〈所附反面图,两拳距离較 近,也是比較含蓄的姿势)。
图112 函112反面囝
第七+九式上步迎面掌(图1 3>
本式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图112)左脚上前一步,右
拳变为俯掌,左奉变为仰 掌,左掌微微抽回,右掌向 左掌前落下,左掌再从右掌 上面向前伸出,轉腕变为立 掌,身体与規綫均向正东,
如图113也有在本式前先 做一 “上步高探馬”的式 子,再接做迎面掌的,本书 认为略去高探馬在动佯上比較紫礤,故照旧不改?
? l
第八+式麵 撤身捶(图4>
本式也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图113)左手收回置于农 手下商,随即向右轉身轉向正西(先轉两脚脚尖),同时右 手握拳上翮廣于右肋旁成为仰拳,左手从右拳奉心捋出伸向 前方变为立掌,如图n%
图114 图115
箱八+—式上歩离探马(图115>
本式也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图114)左脚上前一步成 为弓步,左手屈肘变为仰掌,右拳放开,向前伸出置于左掌1 之上成为立掌,身体仍向正西,眼親右手前方,正准备再上; 步接慠下一式的形状,如图115。
第八+二式上步拔雀图略)
本式也是鲎复式子,从上式(图1 5)右脚上前一步, 两手趁势雜轉接做图4、图5、谭6各动作,說明見前,图 解从略。
第八+ 式单鞭(图略)
本式也是重复式子,从上式(图6乙)接做图7、图8
两动作,說明見前,图解从略。
第八+四式合太极(图略)
本式是最后一个式子,从上式(如图8)两手同肘落下 置于胯旁,变为垂掌,掌心向后,右脚随即向左并步与左脚 成为平行步,回复第一式的形式,如图彳 5。
以上所作图解,主要是杷上肢和下陂 的动作,分別作了說明。对于很重要的矂 部劫作,仅仅在第三式(攬雀尾)最后一 段的說明里略为提及,其实,太极拳的每 —个式子或者每一个动作都要在动手动脚 的同时一起动膜的(参関盘架子法則里的 “灵活”一点),初学虽然可以不在动腰 上下功夫,但动睡是全部动作里的一个重 要部分,所以在开始学习动作时也应当十 图116
分注意它。其次,太极拳的动作是要全身同时活动的,在图 解里,B經在許多动作上加上“同时”字样,也希望学习者 給以注意。至于其他法則,应当根据学习程度而酌分先后, 在盘架子的法則里巳經作了总的說明,足供参考硏究,而且 在图解里也无法細說,所以一槪不諛。
浏览3,7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