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练到技术高了,便能做到:一根鸡毛,一只苍 蝇,一只小虫,轻轻触及人体任何部位都能感觉到而立即 有行动对付。在推手时便能够做到他不知我,我能知他。
这里说明王宗岳的宗派观点很严重,是唯我独有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剖析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剖析的。作者生于二百多年前,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还未轰 开旧中国的大门,中国武术家还认为近身搏斗技巧在战 场上,还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剖析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剖析
李仁柳注:
这是说太极拳练得很好的人,感觉非常灵敏,反应 非常迅速,虽轻微如一根羽毛,一只蝇虫,一加到他的 身上,就会引起敏捷的反应。太极拳在技击上的特点主 要表现为“后发制人”或“后发先至”,你向他进攻,还 没有伤着他,而他的乘势反击,却已先伤着你了。即通 常所说的:“借力打人。”文中所讲“人不知我,我独知 人”,当系指此而言。有这样高的“内家”技击功夫,可 以有很大的克敌制胜的把握,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但是 文中所用“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等绝 对化的说法,却未免过分的夸张。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 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 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顾留馨注:
这种拳术技巧的门派是很多的,其他派虽然姿势动 作不一样,有区别,大概不外乎力大打力小,手脚快打 手脚慢。
所谓有力打无力,大力胜小力,手快胜手慢,都是 先天赋有的本能,不是学习出来的。这两段话,有宗派 观点,有形而上学的一点论。这其他拳种是“旁门"是 闹宗派,唯我独有,人家是旁门,自己是正门,是正宗, 这不是宗派观点是什么?
力大胜力小,有力打无力,手快打手慢,是一种规 律,但力量和速度也不是先天自然之能,也需要学习锻 炼才能加大力量,加快速度。举重,跑步、拳击、击剑、 摔跤都要经过学习锻炼才能提高成绩。“非关学力而有 (为)也”这句话是错误的,是天才论。
太极拳从名字的含义来讲是有柔有刚,有轻有重, 有快有慢。既要练习“四两拨千斤”又要练习“混身合 下力千斤”。单纯强调一方面,就有片面性,知其一而不 知其二。
李仁柳注:
斯技,指拳术而言;旁门,就是其他门类。就是说 拳术除了太极拳以外,其他门类的拳种还有很多,各种 拳术虽然架式各有不同,但重技击较量中,总不外是强 壮的胜孱弱的,手脚慢的输给手脚快的,这在外家拳中 确有比较普遍的现象。但说这些情况都是“先天自然之 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未免过甚其辞,外家拳一般都 是在人们用力习惯基础上的技术加工,这种“技术加工” 的水平也是大有高低的,倒是更普遍的现象,无论内家 拳、外家拳都不能例外。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 形,快何能为"
顾留馨注:
考察《打手歌》里有“四两拨千斤” 一句话,显然 不是用大力来胜人;要看到年纪(耄)七十岁,(耋)八 十岁的人还能够应付众人的围攻,取得胜利;老人体力 比较差,动作比较迟钝,还能御众取胜,说明“快”也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剖析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剖析不一定能取胜。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剖析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剖析
过去认为《打手歌》是王宗岳的作品,有人从拳论 中“察四两拨千斤”之句察字来判断,《打手歌》是王宗 岳以前人的作品,这是很对的。后来核对了陈家沟原有 的四句《打手歌》,才断定现在六句的《打手歌》是经过 王宗岳修订的。
这四句话是强调小力胜大力的技巧作用。
李仁柳注:
内家拳技击水平的高低,不决定于力气的大小和手 脚的快慢,主要决定于感觉和反应的灵敏程度,这确是 事实。但在双方水平不相上下的条件下,就不能说力气 大小和手脚快,一点也不起作用。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顾留馨注:
1 .“立如平准”是始终保持自己的平衡,身法端正, 像衡量东西的秤准一样。
2 .“活似车轮”是身手圆活如车轮的旋转那样,不 但不受来力,还能够使来力抛出去。
3 7575.“偏沉则随”是无论来力多么重大,要粘着走化, 不要顶抗,粘着处处放松走化不受力,叫做“偏沉”,能 做到偏沉,就能顺随,使对方有力也无处用。
75
75
4 .“双重则滞”是要避免两力相抗,如果两力相抗, 动作就滞钝,结果还是力大者胜力小者。
李仁柳注:
立身要像天平一样,中正不倚;动作过程要像车轮 一样,圆转灵活。运劲作势,要严格分清虚实,力点必
须高度集中在一点上,应用时才可以根据适应客观情况 的需要,能够极其敏捷的集中到某一点,又能够极其敏 捷的转移到另一点,做到随机应变。如果不能严格地分 清虚实,存在着双重的情况,则力的应用必然迟滞,极 易被人所控制。所以太极拳运劲作势是忌双重。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 之病未‘悟耳"
顾留馨注:
常常见到勤练太极拳多年的人,不能很好领会“懂 劲”和“粘随走化”的道理,往往不能制人而反被人所 制,这是用力顶抗,犯了 “双重”之病还未觉悟罢了。
浏览4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