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


六、逆式深呼吸是引进时吸气,小腹内收,发劲时小腹 外突,气沉丹田。内功拳种的“形意”“八卦” “南拳”都 是用腹式逆呼吸的。|吴式太极拳





王宗岳高度概括了太极拳的立身中正、松静自然地 运气、练拳和推手。这是抓住重点要领,要言不繁。



“不偏不倚”是说身体姿势不要歪斜失去中正,不 偏是指形体上神态上都要自然中正,正像书法家那样要




E*-,'""'---、 .一E*-,'""'---、 .一心正笔正。不倚是不丢不顶,不要依靠什么来维持自己 的平衡,依靠什么很容易出毛病,意思是要中正安舒, 独立自主。






E*-,'""'---、 .一



E*-,'""'---、 .一



“忽隐忽现”是说引气运劲要似有实无,忽轻忽重, 虚实无定变化多端,使人难于适应。



李仁柳注:



虚领顶劲,在形象上,就是“头容正直、使头顶始 终与脊椎保持垂直,不前俯后仰或左右歪斜。但必须是 用精神去引领头容正直,不是用力去上挺,这就叫做“虚 领”。因而即意识到向上“顶劲”,又使“气”仍沉于丹 田(脐下小腹部)不上浮,颈项有虚灵自然之意,不僵 直。《十三势歌》中所说的“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 顶头悬”,就是指此而言。在用意上,头顶是大脑所在, 而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虚领顶劲,神贯于顶,就可 以更好地发挥中枢神经对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的指挥和 调节平衡作用。能够照此做到,自然可以“立身中正安 舒,支撑八面”,“不偏不倚”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忽隐忽现” 了。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 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顾留馨注:



承上文,既要做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还要 做到对方从左方用力攻来,我左方虚而化之,虚而引之, 不与顶抗,使来力落空。如对方从右方用力来攻,则我 右方虚而化之,虚而引之,也不与顶抗,使来力落空。这 就是不犯双重之病。练到处处能虚而化之,虚而引之, 就是棋高一着,从而使对方缚手缚脚。



“虚”和“杳”都是不可捉摸的意思。



“弥”字作“更加”解释。我运用粘化划弧的引进落 空的方法,对方往上进攻,我高以引之,使有高不可攀, 脚跟浮起,凌空失重的感觉;如对方往下进攻,我低以 引之,使有如临深渊,摇摇欲坠,愈陷愈深的感觉。若 对方前进,我渐渐引进,使其摸不到我身上,有进之则 愈长而不可及的感觉。倘对方经我粘逼进攻,越退越感 觉不能走化。这四种情况都是粘走相生,不丢不顶,我 顺人背,我得机得势;彼不得机不得势。



以上四句的推手技巧,只要认真实践,人人都有不 同程度的进步,这种技巧又是无止境的。因之推手是活 到老、学到老的健身防身的技术。功力相等的不容易发 挥出这样的技巧,如果差距大了,例如:力量、耐力、速 度、灵敏技巧相差大了,这种高级技巧就显了出来。



李仁柳注:



这是指与人对练推手时,很高的“舍己从人”的功 夫。前两句是说对方加力于我左侧,我左侧立即顺势由 实变虚;加力于我右侧时,我亦立即将右侧顺势松开。 但变虚和松开都不是消极的,而是用“引进落空”的手 法或身法,都使对方的用力落空,由主动进攻变为被动, 而我则由于不以力顶抗,而是顺势引进落空,就可以利 用惯性作用和杠杆作用创造可以进行反拿反击的条件, 由被动变为主动。次两句是说对方要将我向上提起时, 我立即顺势加速度或变角度上提,使得我的上提,同对 方对比起来显得无限高(这里的仰,指的是向上,不同



于有些人理解的向后仰);当对方要将我向下引时,我亦 立即顺势加速度或变角度向下引伸,使得我的向下引伸 和对方对比起来,显得无限深。后两句是说,对方要将 我的出手向他自身引带时,我立即顺势加速度和变角 度,随之跟进,使得我的出手或加进身,显得愈来愈长 之势;当对方向我出手已逼近我身时,我立即以含胸拔 背之势,顺势向里收,使对方的出于从两臂到两手都陷 入我的小圆圈包围之中,我的小圆圈包围愈来愈紧促, 使对方有力使不出,而我则由于反包围中形成很强的蓄 劲,创造了可以乘机反击的条件。这些用的都是使对方 由主动变被动,而使自己由被动变主动的方法。可见“舍 己从人”是太极拳推手的一个重要原则。能“舍己从人, 就是有可能保持或争取主动,反之,爱主观的凭僵劲拙 力去盲目的顶撞,就总是很容易陷于被动。至于这些方 法运用水平的高低,那还要决定于沾、连、粘、随、不 丢不顶五种基本功不同的成熟程度,和圆圈弧线劲路走 的灵活程度如何。



[一羽不能加,一蝇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顾留馨注:





浏览38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