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简化练法


十六、“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吴式太极拳简化练法





陈微明注:



不得机不得势,必是手动而腰腿不动,手愈有力,而身愈 散乱,故有矿得力处,必留,心、腰腿也°



姚馥春?姜瘩樵注:



上下不相连,手动脚不动.便是不得机不得势,因而身法 散乱。凡演式不得.力,其弊定在腰腿,当于斯求之。



王培生注



倘若有不得力的地方,那毛病一定在于腰腿,必定是腰 腿的动作与全身不配合,以致全身散乱,所以有这种现象发 生,只要注意腰腿就能改进。



李先五注:



所谓不得机得势,必是手动而腰腿不动、不相呼应也;故 演式一有不得力之处,而致身形散乱者,当留心于腰腿间,弊 在其中矣。



“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 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了



陈微明注:



欲上欲下?欲前欲后,欲左欲右,皆须动右腿,然后能如 意,虽动腰腿,而内中有知己知彼9随机应变之意在。若无意, 虽代腰腿,亦乱而'已。



姚馥春.姜榕樵注:



每欲上下左右前后,皆须先动腰腿,以上所论皆是心与 意而非皮与骨,心意专一,上下前后左右乃得随机应变之妙, 否则意志不专?易入旁门。



“如意有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 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陈微明注:



此言与人交手时,随机应变,反复无常,令人不测,不可捉 摸,使人顾此时不能顾彼,自然散乱,则我可以发劲矣。



王培生注:



无论向上、向下、向可、向后、向左、向右的任何一个动作, 均须要动腰腿。 '



这些腰腿的动作应该与全身动作配合,不能在外表看出 腰腿动得厉害,也就是说腰腿不可乱动,必须依其它动作的需 要而动,要有计划的恰如其分的动,而不是乱动。



在拿对方的时候,应该含有变化莫测随机应变的意思在 内,表面上动作向上,其实他的意思欲向下,使对方不易捉摸。



假如把对方粘起,首先,应含有向下的意思,有如刨树桩 先措断其根,根刨断之后不用力就可把他推倒了。所以说广树 无根自倒,'这句话正合我们想要把敌人放倒,必先用方法使 其无根,重心不稳,之后才能任意发放。



怎样理解“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



这句话是符合辩证法的,没有下,上就不存在,没有前,后 就不存在,没有左也就没有右,反之亦然。无论盘架子或推手 中,这一观点都是对的。譬如上面有“虚领顶劲"下面就有松腰 垂臀,使上下似有对拉长之感觉,有利于脊柱关节的轻活,从 而亦利于运动中姿势的变换。又如:右手上拥,左手下按,不管 左右与对方是否接触,都应含有下按的弹性劲,较单纯用右手 的棚劲威力要大得很多。这就叫“有左即有右如果用臂手 的㈱劲,再能同时使上腰腿劲,这就叫“有上即有下七



左手前击,往往右手后辙,才能使前击有力,做出转动腰 脊的整劲。这就含有“有前即有后"的意味。但这里必须强调, 有上下、前卮、左右的多种矛盾中,还必须依据推手中,或走架 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重视动作 的差别性,掌握正确的方法。



譬如,左手前击右手同时后撤时,前后成为上下、前后、左 右诸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在前击与后撤这一矛盾中,前击往往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等。



李先五注:



每一动作,皆须动腰腿,乃能如意,且须上下前后左右,皆 能随机应变,否则,腰腿虽动,亦失效用矣。又若意欲袭人上 部,故作击下姿势,令人不测,防此失彼,斯能挫其根坏其本 矣。





浏览90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