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简化练法


十七、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 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论丝毫间断耳|吴式太极拳简化练法



i 、

陈微明注:

练架子要分清虚实,与人交手亦须分清虚实,虚实虽要分 清,然全视来者之意而定。彼实我虚,彼虚我实,实者忽变而为 虚,虚者忽变而为实,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则无不胜矣。周身 节节贯串,节节之字,以言其能粉碎,能虚空粉碎,则处处不遇 牵连,故必不能牵动我,而我稳如泰山矣。虽虚空粉碎不相牵 连,而运用之时,又能节节贯串,非不相顾,有似常山之蛇,击 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背则首尾俱应,夫如是,然后可谓 之轻灵矣。又如千斤之铁棍非不重也,然有巨力者可持之起; 以百斤之铁链,虽有巨力者不能全盘掌之而举也,以其分为若

干节故也;其虽分若干节而仍贯串,练太极拳亦犹如意耳。

姚馥春、姜榕樵注:

演式时,要分别何处虚,何处实,敌实我虚,敌变虚则我变 实,虽一处有一处虚实,然明此一虚实,处处亦皆此亦虚实也, 彼重我轻,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演式时,一面动作,一面呼吸,运用自然,节节又能贯串, 如百节螟蚣四处行动,百节灵活,决无间断之病,太极亦此耳。

练架子时要分清何处为实何处为虚,敌实我虚,敌虚我 实,全身处处都有虚实,同时整个虚实彼此都有联系,全身各 关节要节节贯串,象螟蚣的身了一样,每一节每一节都能发挥 它的作用,而各节之间彼此都有联系,形成了一个整体。不论 前进或后退,拿人或化手,所有的动作,均须节节贯串,并且虚 实可以互相转换,转换时应没有间断的地方,才合乎太极拳的 要求。

李先五注:

每练一式必须分清虚实,能式式知虚实所在,则遇敌时, 彼实我虚,彼虚我实,能虚自明,则胜负判矣。且演式时,运用 最贵自然,呼吸尤须不断,四肢百体处处虚实,而劲蕴于内,则 节节贯串,有如机器之枢纽然。机掣-一开,贝I]百处转动,绝无间 断,自然轻灵,太极亦犹斯意也C

周稔丰注:

怎么做到处处均有一虚实?什么叫虚?虚就是灵活,松软 的意思。什么叫实?实就是紧张、坚实的意思。在一定意义上 讲,虚就是松,实就是紧张。虚实在太极拳运动中是相辅相成 的,相反相成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在运动中,总是某一群肌肉收缩,另一群肌肉同时放松,

,276 ?

缺少那一个对立面也不能完成运动。所以在太极拳运动中,无 论上肢、下肢、躯干,以及身体各部,都存在有虚实,“处处均有 一虚实"也就是这意思。

以下肢为例,左腿负担全身的重量或大部体重,则左腿为 实,右腿为虚,若把全身重量或大部体重移在右腿上,则右腿 为实,左腿为虚,譬如“单鞭”中弓步(杨式)主要由右腿负荷体 重,因此右腿为实,左腿为虚。而手的虚实,意念着重于右手, 则右手为实,左手虚,意念着重于左手,则左手为实,右手为 虚。仍以单鞭为例,左手为实,右手为虚,因为这时意念着重在 左手,这是初步分清虚实。

就整个左手来说,也要分清虚实,左掌外侧为实,这是第 二个分清虚实。所以就整个单鞭动作来说,左右手和左右腿有 虚实之分,左手有分虚实,这实际上也说明“处处均有一虚

在人体各部虚实的存在,按位置来说是不固定的,按时间 来说是短暂的,它随拳术姿势的变化而变化。要想虚实灵便, 动转自如,就要进一步做到“虚中有实,实有有虚”,也就是要 求在虚实动作中,肌肉的张弛有意识地留有少许伸缩的弹性, 以便肌肉关节伸缩转化。有人提出:“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 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粘粘煞”等等也就是这个意思。“对实 的用劲,要注意分寸,不是滞涩的,也不是僵硬不灵的”。以单 鞭为例,左手为实,右手为虚$所谓实中有虚,就是注意力重点 集中左手,不须用力都要放松,右手为虚,但也要意念贯注其 中,亦即糊劲不丢,这就是“虚中有实”,是为了平衡重心,并使 左手发力更足。

从生理上来看,如果肌肉长时间紧张收缩,一方面会使生 化过程容易发生阻碍,加快疲劳。另一方面神经系统长时间兴 奋,得不到休息,容易产生保护性抑制,降低工作能力,所以做 动作时肌肉应当协调地进行工作,紧张与放松交替,也就是虚 实耍时刻变换,这样不仅可以训练中枢神经和身体机能,而且 在有节奏的周期性工作中.,肌肉紧张与放松交替进行,这有助 于恢复肌肉工作能力,使肌肉得到J种特殊“休息”。这时对血 液循环也很有好处。肌肉放松,血液就便于流入肌肉,肌肉紧 张时血液便积极沿静脉被输向心脏。

在虚实变换中,要特别注意使不参加工作的肌肉及时放 松,这对改进技术起很大作用,对很多方面都有好处。肌肉在 不工作时放松,能减少机体的生理负担。对抗肌在其拉紧时主 动放松,对动作的制动作用就小,能节省承担克服工作的肌肉 的主动力。同时对抗肌放松,还可使关节有校大的灵活性,对 发展关节的柔韧性颇有好处。

太极拳对协调性要求是很高的,只有肌肉没有多余的紧 张时,动作才会完成得轻松自如,柔和连贯,若肌肉参与工作 不及时或对抗肌放松较迟,则动作便做得拘束、生硬,不仅影 响肌肉的工作能力,而且对动作的准确性也有影响。

在推手时全凭精神贯注,虚实变化得巧,虚实在推手中表 现为一守一攻或一空1实,这里所说的空,是指我以虚迎对方 的实,使之发力落空,也就是“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的意 思。推手中不仅自己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还要掌握对方虚 实的情况,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失O

综上所述,一个人要想把虚实运用到太极拳的推手和每 个姿势动作中去,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方能较好地掌握和 运用,现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一 .在每一动作中,首先分清下肢虚实;在变换虚实中,经 常把体重放在一腿上,这也是逐渐增加下肢力量的一个好方 法。

二. 迈步不可过远、过大,如果两脚1距离过远,则换步不 灵,虚实不易变化。

三. 身躯中正不偏,学会用意不用力,一足落地踏稳,再迈 另_步。

四. 在体力和时间允许时,多练推手,可进一步体会动作 虚实变化及其作用」’

刘苍晚注; .

《太极拳论》分上下两段,上段主要讲体,下段主要讲用。 体中讲气讲神,要求全身圆满、完整。并指出“主宰于腰”关键 在于腰腿。用中讲虚实关系,举上下为例,具体说明其应用,而 意味着前后,左右也都类似,无须赘述。但无论是体还是用,都 必须在“贯串”和“用意”两处下深刻工夫,时时用意,处处贯 串,拳架如此,打手也如此,因此,将贯串和用意体现于通篇, 作为重点C

手文涛注:

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可以说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的补 充。“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是很重要的论 述,又对上下、左右、前后之虚实变化予以强调,含有辩证观 点,也是周身一家的要求。

孙晖意释:

本诀总括起来讲了二个问题,一是讲用功,二是讲用

? 279 ?

“用''。从“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起,至“凡此皆是意,不在外 面'‘止,是讲用功问题,自“有上则有下”句起,至“无令丝毫间 断耳”止,是讲用“用”问题。

用功的核心是:轻灵,贯串,鼓荡,神敛。轻灵者是既轻又 灵,轻是一羽不能加的体现;灵是活泼自如八'面玲珑的意思。 如拳经所云,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进之愈长,退之愈促,左重 左虚,右重右杳,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即是“灵”的各个方面体 现。那么怎样做到一举动全身俱能灵活呢?具体说来即是我 们在练拳中马步两脚的前进与后退的交替轮换。心中经常存 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意味,一举手一抬足身体如在水中, 觉得有水的阻力一样,久久练习即可达轻灵之境。对此可体验 猫行的动作,猫爪抬起时,爪心涵空,落地时十指抓地,且四爪 的起落均轻如棉絮,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轻灵、稳健与敏快感。 节节贯串周身骨节均要协倜如一,神意不散。气宜鼓荡者内气 与外形有机的相配合,一强…弛松一紧,犹如海风吹浪似 的波澜起伏,神宜内敛者,料料要内含,外不露的意思,所谓内 固苟神,外示安逸者是也。以上四者是个整体,缺一不可,都是 在备识支配下实现的。

提出三个病态,即断续、缺陷、凸凹。断续是指练拳一趟不 能一气呵成;缺陷是说的从形到神意作的不到家;凸凹者,即 运动不均匀的意思,二人对持中的“丢”和“顶”,也是凸凹的表 现。.此三者皆是病态,必须力戒和克服。

'提出正确的方法是:“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 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 势它的意思是力从根发,通过腿臂的弹性力,而从手指上表 现出来,总控制台就是腰部。拳诀有云:上下一条线,全凭左右 转。即是说的腰部的控制作用。所以说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 整一气,完整一气若即节节贯串之意。形意拳有所谓“稍节动, 中节随,根节催,'也是讲的完整一气的具体方法。真能达到以 上练法,那就向前退后得机得势亍,如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 便散乱,那么必须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下边讲用“用”问题c用“用”即是发挥练拳的效能问题。具 体有二:一是头脑中必俱整体观念,即有上则有下,有前则有 后,有左则有右。这个上下、前后、左右,同样施之于己于人。只 要时时注意这个整体观念,那么就能处于不败之地。但归根到 底,不过虚实而已。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 一虚实。虚实者阴阳也,刚柔也,动静也,一句话,就是“太极气 用现代语释,也就是一切矛盾事物的对立和统一。

二是头脑中必俱“生克观念气即敌以刚进,我以柔应,意 即以柔克刖;敌刚进失势,必转化为柔退,以补救于刚.失,则我 乘敌柔变退守之际,顺势以刚进击乏。是为以实击虚,敌必披 靡矣。设敌拳艺纯熟,整体观念很强,柔中寓刚,退中寓进,则 当以我实击彼虚之时,敌以柔化引我落空而又以刚进还击我 柔退之虚,则我必再乘势以变化之,这便构成了刚柔虚实的循 环往复,所谓互相制约的生克现象就是如此。至于“周身节节 贯串,勿令间断”,已见前释,不再赘述。


浏览5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