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层意念,是具备了第二层意念后的又一升华。 有了 "不受制于人”、"控制人〃的能力,必然要求"发 放人〃。既"不受制于人〃,又要"控制人〃,更要"发 放人〃,就是第三层意念。在这个阶段(神明阶段的推 手),接触就能发,搭上就能放;同时,自己的拳已练 到周身一家,形体具备了极好的整体劲。学者能达此阶 段,即进入了太极拳推手的上乘功夫。此时,意有所 思,形有所动;拳架的形体,推手的意念,结合得更为 高级,质量更高。在这个基础上的阴阳合1,产生了更 高一层的太极,达到"出手就有”,"不招不架,只是一 "犯者应手即仆〃的境界,通向了 "浑元一气之 道",为推手步入散手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三层意念的训练,起于拳架、落于散手,主要 是针对推手而言的。它大致反映了赵堡和式太极拳推手 的三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但在功夫不同的阶段,都应有 相应的东西来充实、提高、完善它。如果想进一步了解 每一个阶段的拳架、推手、散手的具体变化情况,还需
专题论述。
第三节推手五字秘诀
-、听
"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耳听的功能、触觉功能 和气场感应功能。这些功能的获得,主要通过盘架子。 在长期的拳架练习过程中,耳听会越来越灵敏,动作会 越来越匀称,"浑元一气〃也会逐渐产生。耳听灵敏了, 稍微响动,即会觉察;动作匀称了,才会感知对方的不 匀;有了 "浑元一气〃,便会进入"不知而知,不觉而 觉〃的境界,使耳听、触觉和气场感应等功能,上升为 妙不可言的知觉反应。只有以听为先导,推手时才不致 成为盲人瞎马,临深渊而不知。
浏览3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