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武术论文集


二十三、谈太极拳中“沾与走”的关系|武当武术论文集





翟维传



太极拳在过去有人称之为“沾拳”。本人 小时候也听到不少对“沾拳”的谈论,说此拳 练到一定程度,在和对方交手时,能把对方沾 住,使对方前进不能后退不敢,完全掌握在自 己手中,身不由己,完全处于失控状态,在功 夫更高时,沾人的技艺更为精巧。



太极拳论中讲“沾即是走,走即为沾”是 太极拳功夫达到高峰时成功的论著,可是发 现有的人对“沾”和“走”的关系认识不清,认 为“沾”就是“走”,“走”就是“沾”。说成“沾” 和“走”是同样的技术意思,这是一个错误的 认识,不能单以字意上来理解。“走”与“沾” 本是二个含义两个劲别。“走”是走化对方之 劲,使对方之劲不易使于我身。“沾”是沾制 对方之劲,使对方身不由己用不上力。走化 是从人,是顺随的表现,不能称之为沾。沾是 在从人顺随的基础上,达到我顺人背的效果。 正如拳论中讲的“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 谓之沾”。所以先要把走与沾的关系认识清,懂得了走与沾,也就 懂得了阴阳变化。在练功时要逐渐去体会和提高,才能达到沾走 合一,阴阳相济的效果。



走与沾的功夫是通过二人对练才可获得的,单凭练拳架是练 不出来的,对练首先是练习舍己从人,不丢不顶,即锻炼听劲和摸 劲的功夫,然后达到沾连粘随更高境界。



“沾连粘随”分开来谈,应先从“随”字谈起,随是跟依的意思, 在二人推手运动时要和对方缓急相随,进退相依,不丢不顶,舍己 从人,跟随得灵才能得机得势,因敌变化须在“随”字上下功夫。



“粘”即在随好对方的同时,通过粘着点,探寻对方的重心,动 摇对方的身体平衡,使对方用不上劲。在练好“粘随”的基础上,进 一步掌握沾连二字,“连”是和对方的“劲”的连接和相合,是和对方 在频率上的合度,就是所说的摸劲和听劲功夫,听劲越灵,越易根 据对方劲的变化得到沾制对方的目的。



太极拳法要求通过走与沾的演变达到懂劲,在走与沾的变化 中,走化为沾制创造条件,沾制是走化达到的效果,两者缺一不可。 要逐渐达到走沾合一,家拳论中所讲“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 济,方为懂劲。光阴没阳起不到沾制的效果,达不到我顺人背、得 机得势目的;光阳没阴起不到走化从人的效果,达不到以柔克刚和 引进落空的目的,要求在每动时要做到有走即有沾,有沾即有走, 如果只走化而不沾制或只沾制而不走化,都不能达到克敌制胜的 目的,其根源就在于沾走不能相生,阴阳不能相济,也不能算为懂 劲。



以上所谈,习练者在没有一定的太极功夫基础上,是难以练上 身的。必须懂得了“走”与“沾”的关系,掌握“沾连”“粘随”之功夫, 才能在交手中做到引进落空和借力打人。就可达到沾即是走,走 即是沾的境界。



竞技推手基本功法浅说



原宝山



—>—



刖 S



推手是传统的形意、八卦、太极拳学习者 测试功夫高低与提高在实战中技术能力的一 种方法,它以“桃捋、挤、按、采、捌、肘、靠” 八大法,搭手后沾粘随,不丢不顶,缠绕旋螺, 进退反则,引进落空,达到四两拨千斤。在推 手中,轻松柔和,随曲就伸,运用所学的规范 拳式与自己数年的功夫,以巧取胜。由于推 手形势优美,既是技击手法,也是一种艺术的 观赏。在拳友之间形成了推手较技的一种方 法,就形成了武术中竞赛对抗性的专项运动。



八十年代初期,全国开展了太极拳竞赛 活动,九十年代国家体委批准列入比赛项目, 并有希望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竞赛运动。 由于某些人创意立新,用所谓科学的暴发力 进行推手,没有将太极拳传统的理与法融于 其中,致使太极拳推手竞赛进行了快二十年 了,还是在运动场上以顶牛、拉扯、硬挤力的方法进行,至今难进入 世界体坛。



近十几年来,体育界与武术工作研究者,曾发表众多的建议性 与批评性文章,认为太极拳推手应以太极拳套路功法为基础,否则 以暴发力推手,即就是进入世界体坛,失败者必是中国。这些宝贵 的意见,均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伟大的中国总设计师邓小平 为日本友人题“太极拳好”。确使中国太极拳有了新的起点,广泛 成为全民健身的运动项目,在表演与竞赛中,都有了大的发展,也 使世界多国人士热爱中国的太极拳,但是没有引起太极拳推手专 业人的重视,至今还是迟缓难进。



江泽民总书记与中国武术协会主席李杰,分别在1999年5 月、10月视察武当山,江书记说:“武当拳好,大家都要练,强身健 体。”李杰主席说:“传统武术是中国武术的根,要想一切办法,挖掘 整理,继承发扬传统武术。”国家领导把武当拳与传统武术视为中 国武术之根,把传统武术提到高度的评价,说明了国家领导对武当 拳与传统武术的鼓励与鞭策,那么我们体育部门与传统武术人士, 应当在国家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把传统的中 华武术瑰宝;用科学的方法结合现代体坛上的推手技术相结合,研 究一套既符合太极拳的理论、技法,又不用暴发力,在推手竞技运 动中,发挥中华武术的威力,能在世界体坛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发扬传统武术在推手中的应用,笔者将我跟随赵堡太极 拳第十代宗师郑悟清先生学习实践五十余年的赵堡太极拳七十五 式的式式招招实战的拳术,选录出适用于推手的拳式,使太极拳爱 好推手与推手专业队学习练功参考。此功法练时简单,实用性强, 只要持之以恒,必获其中奥妙。





浏览50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