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武术论文集


二十一、赵堡太极拳谱(抄本)|武当武术论文集





练气要诀



元气淆温浊气练, 必须开裆收下气, 滚肩束胁攒脑胫, 气从口入非自口, 气从鼻出不是出, 人气之时不用力, 更由口诀真妙诀,前辈留下健身力, 站立又要膝盖藏。 开裆下腰最为良。 却从嘴角入小肠。 鼻从五脏入膀胱。 出气之时贵自强。 似闭不闭张不张。



元气淆温浊气练, 必须开裆收下气, 滚肩束胁攒脑胫, 气从口入非自口, 气从鼻出不是出, 人气之时不用力, 更由口诀真妙诀,



前辈留下健身力, 站立又要膝盖藏。 开裆下腰最为良。 却从嘴角入小肠。 鼻从五脏入膀胱。 出气之时贵自强。 似闭不闭张不张。



以上是练气要诀,上面重点介绍了开裆。开裆即是开胯,开裆 气自下,裆是两个胯,每个姿势结束时,必须开裆松胯,这有利于气 沉丹田。如单鞭一式,从起动到过渡,最后两手拉成单鞭式时,必 须开裆下腰,从上至下含脸、垂肘、松腹、收臀、开裆、塌腰。其气自 然而下,随姿势下沉时,右脚跟微微外撇,气降丹田。如果开裆不 好,气不易完全下沉丹田,达不到最佳效果。气不归丹田,停滞于 胸腹,也会有不太舒服的感觉,所以必须松胯、开裆、下腰,当时我 这里所介绍的转胯,是身法的根本,所以与单纯的松胯是有区别 的。我们从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一书中得到启示,其中每一句 话都是精髓;他在“太极拳启蒙规则”中写道:“两膀两胯为四大 节,膀为稍节之根;胯为根节之节,周身活泼全赖乎此。八小节:两 肘、两膝、两手、两脚节节随膀随胯依次运动。勿令死滞,自能随 顺,与膀胯为一。



周身活泼全赖于此。杜元化对膀胯的作用是非常明确的,两 手、两脚,节节随膀胯依次运动。也就是说主要由膀胯为主宰,发 动肘、手、膝、脚的运动。“勿令死滞,自能随顺,与膀胯为一。”身法 是否活泼,通过膀胯做到节节贯串,四大节、八小节活动自如,所谓 折成件件,穿成串串,一气呵成,全赖于膀胯运动的运转和统一。 笔者对肩膀在太极拳中的作用也颇为了解。它在整体拳架上起着 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否化尽、拿死全在于此,但我的体会在身法上 胯比膀更为重要,而且胯还支配了肩膀和肘、手的动作。两人推 手,双方搭手画圈,你能感觉到对方的手是以身法和潜在于内的裆 劲,或只是手上的功夫。太极拳的初步阶段,以手领手,以手领身, 只是初级功夫,很难制伏对手,进入以身领手,这里有许多技巧,除 了掌握太极拳的要领,然后要以裆胯为主的身法,又能节节舒展, 动静开合,丹田呼吸,能使内气鼓荡,心气合一,虚实阴阳,忽隐忽 现,走架时如行云流水,与人推手,使对方感到变幻莫测。



由裆胯发动全身,使之节节贯穿,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同 时又是全身的虚实、重心的变换、开合与收敛、阴阳之动静、内外的 统一,全赖于裆胯的主宰作用。裆胯如同火锅底,把丹田轻轻托 起,裆胯之运动自如,转换灵活,都有赖于尾闾的调节作用,形成了 胯间的小三角,虽然胯根的运转十分重要,但掌握正确的方向又有 赖于尾闾,他像是一个陀螺仪的导航系统,也是一种自动调节器一 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千变万化。



太极拳的架势是由各种划圆动作组成,处处有太极,四大节、 八小节无处不划圆,这是由裆胯主宰而表现在外的太极圈,在内裆 胯又指导了丹田的运转,所以有诸外必有诸内,丹田也随着裆胯一 起划圆,好似外部打的是大拳,小腹打的是小拳,有曰腹拳。赵堡 太极拳的行功丹法是活丹田,内丹有升降、开合、虚实、收放、阴阳 的运转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腹式呼吸,它是鼓荡内气,增强内 功的重要手段。原则上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外凸,形成逆 腹式呼吸。大家都知道逆腹式呼吸在太极拳里的重要性,但在实 际应用时往往配合不好,因为刻意使腹部配合呼吸很不容易,一套 拳打下来会感到非常劳累,弄不好会感到胸闷气喘。其实太极拳 的逆腹式呼吸是同裆胯之间的运转相配合的,当裆胯向内划圆时, 腹部会自然内收,无需腹部用力收缩,当裆胯由内向外划圆时,腹 部自然外凸,无需非用力外凸,这样自然腹式呼吸和身体的动作配 合起来。所以整个太极拳动作由一个发动的源头,一切都是自然 而然形成的,只要牵动裆胯,由内向外太极拳自动运转。





浏览71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