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言祖不言师”的戒训湮没了具体传承
作为华夏民族地道的宗教团体,道教不仅吸收了尊师重道 的优良传统,而且在教规传承体例上,强调“言祖不言师” 。 这是因为人类文明肇始,人们的信仰由自然崇拜和祖宗崇拜演 变,从敬拜祖先、宗亲到鬼神及国君,遂而发展变化为宗教崇 拜。传统的习俗一旦宗教化,它就会以各种文化形式延续下 来,道教就吸收这种文化形式,形成自己的祖师和神仙崇拜的 教规体例。而且道教所信奉的祖师多是一些创世人物、杰出内 功修炼家、雄才大略的圣贤、情操高尚的隐土、通达六艺精华 并济苦救世的科技伟人,以及宇宙自然之神灵。这些被道教神 化的祖师形象,在被教徒尊奉为祖师或神后,自成门徒弟子形 ? 成派系,一为表达对祖师的尊敬;二者表示向道之心和对祖师 j 开创业绩的继续;三是念念不忘沿祖师的足迹去追求而达到理 三 想的境界;四是相信祖师的神灵能保佑和提携自己。同时,先 J 辈祖师,惟恐后人学道不精,流入凡庸,创编愈繁,偏失其神 极 髓而有辱门风,故代有传训,以祖师为楷模,留道本为真传, 上 而其间过传者,不计名利,崇尚先祖,故知祖师三丰而难知中 间传承诸师。所以教徒们通常把自己信奉那一派的开山宗祖之 师,当成自己的祖师,时时称祖师门下弟子。如此便把张三丰
集太极大成的实际传承关系所掩盖,随着时间推移而渐渐湮 灭。元明时代的张三丰集太极丹道拳法之大成而开山立派,才 有这享誉当时的“武当派”太极武道。他作为祖师,当之无 愧,而后世子孙们自然奉之为祖师,传统势力约定俗成“言祖 不言师”,加之宗教体制和教规祖训,就把张三丰以后一代一 代具体传人给遗忘了。另外,历史上道人修炼,恨林不深,恨 山不大,多不愿出头露面,空争虚名;也有人知道自己功夫不 堪名标青史,便只言祖师而不留自己之名,加之武术之秘和拳 勇之位低等等,而使太极拳、武当武术的详细传承不能像史志 一样清楚记载O
2.上溯几代的传承及亲缘关系
当今道教在教规仪范上,仍保留挂单只言上下三代之说
法,所以我辈道教徒通常只知道师父、师爷、师太,至于师太 以上的先辈,常规下不多提,但却提自己祖师及门派,这既为
三丰祖师太极拳传承在中间师承的湮没多了一个佐证,也直接
为我师承三代作了明细要求。
武 当丰 太 极拳 综 述武 当丰 太 极拳 综 述武当三丰太极拳,据考是张三丰祖师在吸收当时流行的少 林拳之基础上,结合道教内自身的秘传功法,依据老子“反者 道之动”原理,翻少林外家而成独树一帜的内家,特别是与丹 道的结合,是张三丰丹道体系在元明之际逐渐明了,易操作化 后,把这太极武术推向更高层次,传扬和推广起了惊世脱俗、 名标武史的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拳种。
武 当
丰 太 极
拳 综 述
武 当
丰 太 极
拳 综 述
笔者最初是直接得授于武当山紫霄宫在庙前人郭高一大 师。
郭师高一道长原籍河南商丘。俗名郭玉杰,1924年出生 在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青年时正值国乱当途,他毅然投戎人
伍,在东北某地参加抗日战争。因受家乡尚武之风影响,在少 年时就在当地学习二郎拳、少林拳等,并在军队学以致用,因 仰慕东北武林闻名的武当传人宋唯一、李景林之神技,有幸结 识了当时太极拳杨派传人(像杨奎山、郭应山等),讨教内家武 术二后因部队打散,便到辽宁北镇闾山道观出家,隐身学艺二 当时闾山道观道长杨明真是武当三丰自然派传人,精通三丰太 极拳法,这位前辈在考查郭师后,把拳架教给了他,交嘱他多 用心体悟,又把心法和拳理以及内家八卦掌教给了在后山居住 的刘焕军居士。郭师把一套武当三丰太极拳熟练掌握后,开始 云游参学,继续学艺深造。当时正是年青力壮,加上有二郎拳 和入伍军训之基础,软硬功夫一时俱佳。随社会的变迁,而他 一直不忘习武修道,即使在文革中,中断了道教生活时,也不 忘练功打拳。当时在商丘的一家铁匠铺里,有一身功夫的煨工 师傅,就是郭玉杰。
宗教政策落实后的1981年5月,郭师父寻访到高道唐崇 亮在河南桐柏山隐修,于是就虔诚前往,恳求皈依传道,重人 ? 道门,成为全真龙门二十七代弟子,与师兄弟窦高寒、程高 | 壮、周高仙(周金富)、柳高元一起,受唐师爷教诲,遂悟通内 1 家拳理和内丹功法,并学得医药知识。因郭师太极拳丹道的偏 好而独得唐师爷太极拳功理功法的精髓和养生秘方,追随唐师 2:爷多年直到羽化后,才回武当山常住。
三: 郭师父在武当紫霄宫居住时期,正是中华大地武术、气功
热再度兴起的高潮期。他与时称“武当内家第一人”的朱诚德 极;道长,专门为上武当考察武当武术的有关人士表演武当功夫二 他的八宝如意站桩功和武当三丰太极拳充分证实了武当武术的
:存在和价值,随后多次为中央和地方主要领导进行表演,并获 得国家体委和湖北省体委授予“武术挖掘先进工作者(1986
年)”,他挖掘整理出武当九宫掌,太乙火龙掌,武当剑、太 极剑等几近湮灭的传统拳种古老套路,并在武当道教协会的领 导和支持下,开办“武当山道教武馆”,首任总教练,与同道 和门下学生们一起为振兴武当武术做了许多继承发展的事,特 别是培养出像钟云龙(现任武当道教武术馆长)这样的武当武术 名将和一大批武当弟子c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素有“北匡 南郭”之称的中国道教界两大武术巨擘相得益彰,闻名全国, 山东崂山匡常修道长以擅长腿法,湖北武当郭高一以武当三丰 太极拳著名,为当代道教武术的继承和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关 键作用。笔者虽作为武术爱好者有缘结识而欠缘长期受教,时 逢1991年郭师父决定进神农架原始森林隐修时,笔者决心第 二次投奔武当。1993年郭师父受湖北省道协和通山县委邀请 到九宫山主持瑞庆宫复修工作,笔者又长时间追随左右,达三 年之久,系统地学得三丰太极拳及其相配功法,笔者钟情“太 极道”文化,80年代文武空忙,蹉鸵岁月,但求学之心未改, 这样三上武当,二上九宫,才始得涉猎武当拳功的深层内涵。
师爷唐崇亮,俗名唐池远、唐道成,安徽颖上县人
(1869?1984年),少年贫苦,16岁当兵,受道教影响,在29 1
岁新婚之前夜,毅然割舍尘缘,到武当山金顶,拜于三天门八 i 仙庵龙门派第二十五代传人王信堂仙师门下,遂取法名崇亮,:艮 自称“霞光道人”,道号中和子,从此开始了他留须蓄发,身 著道袍的清静修持生活。此时,武当山道教正是大侠徐本善执 掌主事,尚武之风在道士中暗中比武,唐师爷师承三天门八仙 :鱼 庵当家王信堂,既学得上一辈承留的郭诚宾之中和派系列功 ;拳 法,尤其在武当拳功上学得更正宗的武当三丰太极拳等功拳, 又吸收和触类旁通徐本善等嫡传武当功夫,这样,这位驻世 115年的老修行,是集武术、内丹、医学以及易学于一身的一
代高道,后来他因人而异地把绝大部分秘方绝技传给门下弟 子。笔者才有幸师承这一代高道的功法,随后,又得当今武当 山道教掌教通圣道长王自德秘传心法,点化一百单八式及其奥 妙,再得孔德大师、刘焕军大师的指点,更纯正功拳。今逢机 遂以公布于世,以俟来者。
浏览2,5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