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取得突破的关键点研究


二、加强不同部位的力量训练|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取得突破的关键点研究





从前面的分析可见,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腰背、肩及肘关节等 部位更倾向于最大力量,这与该项目的技战术特征是一致的,因为该项目 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以绝对力量来与对手形成对抗,形成把位控制和占据 主动,因此,上肢的绝对力量就是基础保障,而对膝关节而言,则显示出 快速力量占有主要的位置,这也比较符合该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学特征。运 动员在比赛中不仅需要与对手形成有效对抗态势,占据主动位置,更需要 快速的移动能力。在对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主要技术运 用情况的统计中显示(表49),在站立技术中,转移技术站到了非常大的比 例。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移动能力不仅能够有效的形成进攻优势,也有利于 提高防守与反攻的成功率,这就需要快速力量做保障。而从对国家运动员 的统计来看,快速力量并不高。当然,在测试中快速力量能力更加反映了 全身的移动速度,但与下肢的快速移动能力是分不开的,这也进一步表明 了需要增加增强式训练内容的重要性。同时,上肢力量的加大也有助于带 动全身移动的速度,笔者在这里以肘关节为例,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 的肘关节最大力量与动作速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图29),其中,动 作速度以l〇s摔布人为因变量。从图中可见,肘关节力量与动作速度存在一 定线性预测关系,这进一步表明上肢部位力量的增加将有利于动作速度的 提高。因此,针对该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部位的力量训练是提 升该项目体能训练水平的一个关键。



表49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自由跤冠军运动员主要技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技术类别



使用次数



成功次数



成功率(%)



抱单腿及变化



152



101



664



抱双腿及变化



57



39



684



转移技术



61



42



689



反攻技术



29



17



586



抱小腿及变化



26



6



23 1



头对头技术



27



13



48 1



穿腿技术



45



22



489



续表
技术类别 使用次数 成功次数 成功率(%)
出界技术 53 45 849
跪撑滚桥技术 48 34 70 8
跪撑要臂及变化 18 12 667
速度
500- 0 0 °〇8〇° 0 〇 Observed
450- 0 00 Linear
400- 〇1 r〇D 0
350- 0 ^^8 〇 8 〇
300- 0 0 0 0
0 0 0 0 T040 060 080 100 120力量续表
技术类别 使用次数 成功次数 成功率(%)
出界技术 53 45 849
跪撑滚桥技术 48 34 70 8
跪撑要臂及变化 18 12 667
速度
500- 0 0 °〇8〇° 0 〇 Observed
450- 0 00 Linear
400- 〇1 r〇D 0
350- 0 ^^8 〇 8 〇
300- 0 0 0 0
0 0 0 0 T040 060 080 100 120力量图29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肘关节力量与速度的相关性分析图29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肘关节力量与速度的相关性分析(注意:不同部位为控制变量,r-0416, P=0004)(注意:不同部位为控制变量,r-0416, P=0004)另外,从对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统计中也可以 看出(表47),常用的训练手段有爬绳、卧推、卧拉、杠铃片推举、摔布 袋、摔布人等;从发展力量的部位来看,主要以发展上肢力量为主,下肢 力量训练的比例非常少(图30)。这种训练虽然能够保证运动员上肢力量的 增长,但没有很好地发展下肢力量,尤其是下肢的快速力量,对下肢力量 训练仍然停留在以深蹲、抱蹲等为主的最大力量训练方法,而且这种最大 力量训练主要是以下肢肌纤维增粗为基础上的,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 了下肢快速力量的发展。另外,从对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统计中也可以 看出(表47),常用的训练手段有爬绳、卧推、卧拉、杠铃片推举、摔布 袋、摔布人等;从发展力量的部位来看,主要以发展上肢力量为主,下肢 力量训练的比例非常少(图30)。这种训练虽然能够保证运动员上肢力量的 增长,但没有很好地发展下肢力量,尤其是下肢的快速力量,对下肢力量 训练仍然停留在以深蹲、抱蹲等为主的最大力量训练方法,而且这种最大 力量训练主要是以下肢肌纤维增粗为基础上的,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 了下肢快速力量的发展。%%60504030201006050403020100冬训期 竞赛期 夏训期冬训期 竞赛期 夏训期亚运前亚运前1全身 I腰腹 I上肢 I下肢1全身 I腰腹 I上肢 I下肢时间时间图30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部位比例图30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部位比例






续表



技术类别



使用次数



成功次数



成功率(%)



出界技术



53



45



849



跪撑滚桥技术



48



34



70 8



跪撑要臂及变化



18



12



667



速度



500-



0 0



°〇8〇° 0







Observed



450-



0 00



Linear



400-



〇1



r〇



D 0



350-



0



^^8 〇



8 〇



300-



0 0 0



0



0 0 0



0



T



040 060 080 100 120



力量



续表



技术类别



使用次数



成功次数



成功率(%)



出界技术



53



45



849



跪撑滚桥技术



48



34



70 8



跪撑要臂及变化



18



12



667



速度



500-



0 0



°〇8〇° 0







Observed



450-



0 00



Linear



400-



〇1



r〇



D 0



350-



0



^^8 〇



8 〇



300-



0 0 0



0



0 0 0



0



T



040 060 080 100 120



力量



图29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肘关节力量与速度的相关性分析



图29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肘关节力量与速度的相关性分析



(注意:不同部位为控制变量,r-0416, P=0004)



(注意:不同部位为控制变量,r-0416, P=0004)



另外,从对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统计中也可以 看出(表47),常用的训练手段有爬绳、卧推、卧拉、杠铃片推举、摔布 袋、摔布人等;从发展力量的部位来看,主要以发展上肢力量为主,下肢 力量训练的比例非常少(图30)。这种训练虽然能够保证运动员上肢力量的 增长,但没有很好地发展下肢力量,尤其是下肢的快速力量,对下肢力量 训练仍然停留在以深蹲、抱蹲等为主的最大力量训练方法,而且这种最大 力量训练主要是以下肢肌纤维增粗为基础上的,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 了下肢快速力量的发展。



另外,从对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统计中也可以 看出(表47),常用的训练手段有爬绳、卧推、卧拉、杠铃片推举、摔布 袋、摔布人等;从发展力量的部位来看,主要以发展上肢力量为主,下肢 力量训练的比例非常少(图30)。这种训练虽然能够保证运动员上肢力量的 增长,但没有很好地发展下肢力量,尤其是下肢的快速力量,对下肢力量 训练仍然停留在以深蹲、抱蹲等为主的最大力量训练方法,而且这种最大 力量训练主要是以下肢肌纤维增粗为基础上的,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 了下肢快速力量的发展。



%



%



60



50



40



30



20



10



0



60



50



40



30



20



10



0



冬训期 竞赛期 夏训期



冬训期 竞赛期 夏训期



亚运前



亚运前



1全身 I腰腹 I上肢 I下肢



1全身 I腰腹 I上肢 I下肢



时间



时间



图30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部位比例



图30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部位比例



国外诸多学者对摔跤运动员的上、下肢力量曾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 分析,如曾带出多名世界摔跤冠军的Myron Roderick指出,速度能力(即爆 发力)是摔跤运动员成败的关键,并进一步指出尤其要加强摔跤运动员下 肢快速力量的练习;Ethan Reeve (1994)对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研究指 出,对摔跤运动员进行下肢增强式训练将显著地提高快速力量,并成为制 胜的重要因素。而从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不同部位的训练统计来看, 下肢力量训练明显不足,而且主要是发展肌纤维增粗基础上的最大力量。 为此,本研究提出了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应加强不同部位肌力力量 的针对性训练。这种根据部位特点而进行的力量训练,不仅能够改变我国 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失衡现象,而且从训练学的角度来讲, 也将极大地提高其整体力量的发挥效果。Hansen (2001)曾对不同部位力 量训练的交互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图31),他将运动员分为2组,一组 (A组)只进行单侧的肱二头肌力量训练,而另一组(LA组)进行肱二头 肌和腿部力量训练。结果显示,LA组不仅训练一侧的肱二头肌力量训练水 平明显优于A组训练者,而且其未训练一侧的肱二头肌肌肉力量训练水平 也优于A组训练者。虽然,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验证, 但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不同部位力量的均衡化发展更有利于力量的整 体训练效果。






4 2 4 小结



(1) 就身体机能而言,有氧与无氧的强度和比例是体能训练中的关键 点,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而言,无氧能力显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正



博士乂丛



因为如此,无氧能力的训练一直占有非常高的比例,而且一直在强调高强 度的无氧能力训练,但实际训练情况却是无氧能力训练的强度一直上不去, 根据跟队的测试结果显示,乳酸值在4?之间。导致这一现象的原 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氧能力至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低强 度的有氧能力训练。运动员长期低强度有氧能力的缺乏,不仅使得训练的 强度一直上不去,而且由于运动疲劳的累积,致使许多伤病的发生,这种 比例与强度的失衡现象严重影响了其训练质量,也是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 员不能长时间保持高对抗能力的主要原因。



(2) 对于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而言,在最大力量基础上 发展快速力量是关键。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该项目运动员不仅需要最 大力量,更重要的是在对抗的前提下发挥出最大速度能力,即高的功率输 出能力做保障,单纯以发展肌纤维增粗基础上的最大力量是没有意义的。 同时,快速力量的增长又要依赖于最大力量的发展。本研究也显示出两者 存在明显的交互性作用。因此,如何在最大力量基础上提升男子自由跤运 动员的快速力量是体能训练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3) 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 是训练方法在训练指向上的偏离,从对当前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 训练方法统计来看,主要体现在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的训练手段,快速力 量比例偏少、尤其是以增强式训练方法为内容的训练比例更是不足,这使 得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快速力量、尤其是下肢的快速力量训练很 少涉及;二是训练方法在负荷的强度和量的控制上不够严谨,对次数、组 数及间歇时间的控制缺乏依据,原本为发展快速力量的方法由于时间的延 长,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这也使得本来比例就偏少的快速力量少之又 少。因此,在训练方法上加强针对性和全面性成为男子自由式摔跤训练的 又一关键性问题。



(4) 功能性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从本书中的统 计来看,这一力量形式与运动水平的关系并不显著,但这仅仅是一种统计 学参考,功能性力量处于人体运动表现的金字塔底端,发挥了基础性的作 用,同时更加注重对神经肌肉的募集能力和小肌群训练,丰富和深人了现 代体能训练理念。虽然不同的功能性训练方法的作用指向还不明确,相关 的实验性研究也不足,训练中存在一定的教条化和神化现象,但它的实施 无疑将对人体全身性力量的发挥和损伤的预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 针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进行不同部位的力量训练是一项重要
内容,国外的诸多研究也证实了不同部位力量训练的综合效应。本书中显 示,上肢最大力量的增长有助于全身动作的提高,而下肢也需要突出快速 力量的训练比例。从当前对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不同部位的力量训 练比例来看,一是下肢力量的练习比例偏少,主要是以全身或上肢练习为 主;二是下肢的力量练习主要是以抱蹲、深蹲等为练习手段的最大力量练 习,其快速力量的练习手段比例非常少。因此,合理调整和搭配不同部位 的力量训练方法比例显得尤为重要。





浏览37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