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测试结果来看,优秀运动员的去脂体重为54 60kg,明显高于一 般运动员51 33kg,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体脂含量平均值为13 30% , 低于一般运动员的1854%,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表明: 与一般运动员相比,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去脂体重和较低的 体脂含量。同时从表5-6也可以看出,本次测试运动员的去脂体重和 体脂百分比都稍高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全国冠军组女子摔跤运动 员,但统计结果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同项群不同项S优秀女子运 动员体脂含M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摔跤运动员的去脂体重最高、体脂含 量最低,与柔道、散打和跆拳道等项目运动员相比,以上指标数值均具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〇〇l)。
表5-6同项群不同项目优秀女子运动员体脂百分比统计表
柔道
散打
跆拳道
摔跤
摔跤
样本量
41
16
12
5
53
去脂体重
一
4831*
43 57 * *
53 57
5460
体脂百分比
18 36
24 22 * ?
19 78
12 88
1330
来源
任弘①
李大新◎
高红③
房冬梅④
本研究
注:与本研究比较〃;><〇?〇丨非常显著性差异;?pcoos显著性差异。
① 任弘,等对女r?柔道运动员体沏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2): 215 -220
② 李大新应用M?nark测试系统对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尤械能力的研究[J]武术科 学,2007 (12): 52-54
③ 高红,等中国优秀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初步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 (4): 362-367,
④ 房冬梅,等女了?摔跤运动M无氧代谢能力和体成分的初步研究[J]徐州师范学院 学报,1993 (3) : 63 - 67
悔十y丛M
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女子摔跤是按体重级别 参赛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合理的体重是保证其参与正常训练以及在比赛 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2)女子摔跋与柔道、拳击和散打 等项目虽属同项群项0,但因竞赛规则和项H特征不同,对运动员身体 成分的要求也就有所区别。房冬梅、冯美云的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冠军 组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脂含量要明显低于非冠军组(一级、二级)运动 员,运动员的去脂体重与无氧代谢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大量研究文献 表明,去脂体重与机体力量及运动能力成正比关系,其成分越高,肌力 越大,爆发力越强。因此,根据摔跤项B的特点,运动员去脂体重较 高,体脂含量较低,才能具备更好的力量素质,从而更好地满足比赛需 求。从上述数据及女子摔跋自身项0特征分析,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 有去脂体重较髙、体脂含量较低的典型身体形态特征。
腰臀比(WHR)是近年来人们用来反映腹部脂肪堆积的指标,正 常范围女性的腰臀比为070?080,理论丨?认为超过(I 85以上的女性 属于腹部肥胖。本次测试中优秀组的腰臀比均值为075,显著低于一 般运动员的078。这一测试结果与高红的研究结果相似,50?70kg优 秀女子柔道、摔跤运动员的腰臀比均值为076吧实际测试中发现我国 世界女子摔跤冠军的腰臀比一般都在0 74?0 76之间浮动,如48kg级 黎x X、刘x的腰臀比为074, 63kg级景x X、苏x x分别为074、 075, 72kg级王X、秦x x为075。以上测试结果证明我国优秀女子 摔跤运动员的腰臀比值较低,并较为固定。因此,与一般运动员相比, 腰臀比较低也是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所具备的身体形态特征之一。
优秀运动员的臂长显著大于普通运动员,从摔跤专项技术来看,比 赛中双方运动员的直接对抗都是从站立摔动作开始,而站立摔又都是通 过各种手法的带动、抓握和抢夺来为进攻创造时机、控制对手,从而更 好的为后续技战术的运用提供铺垫。因此,摔跤运动员具有臂长优势,
① 房冬梅,等女子摔跤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和体成分的初步研究[j]徐州师范学院 学报,〖993 (3): 63-67
② 高红,等中国优秀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初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
(4): 362 -367
有利于控制与对手的距离,使自己处于较为有利的空间位置,进而能够 更加有效保护自己、牵制对手,控制比赛节奏。从力学角度分析,臂长 有利于搂抱对方、加大力臂、增大跪撑摔的支撑面积,从而更有利于提 高进攻、防守及防守反击的成功率。因此,与一般运动员相比,优秀运 动员具有臂部较长的典型形态特征。
表5 -2为我国不同级别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体重级别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绝大多数原测形态指标 差异显著,且上述指标均值均随着体重级别的增加而逐步增高。从身高 指标上分析,我国48kg级运动员的身髙相对集中在150?160cm之间, 平均身高为156 54cm,其中153?158cm的身高占到66 7%; 55kg级 运动员的身高集中在160?168cm之间,平均身高为16253cm,其中 160?165cm的身高占到812% ; 63kg级运动员的身高在163?170cm 之间,平均身髙为16634cm,其中163?168cm的身高占到72 8% ; 72kg级运动员的身高在165?176cm之间,平均身高为171 48cm,其中 170?175r」m的身高占到66 6% 从近两届奥运会参赛运动员的身高情 况来看,我国各级别运动员身髙均略高于奥运优秀选手,(表5 -7), 但统计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1)不同级别优秀运动员的身 高具有明显的特征;(2)在身高这一因素上,我国不同级別的优秀运 动员符合世界级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高特征,具备从事这一项0的 良好前提条件。
表5 -7参加近两届奥运会不同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身高和体重统计
48kg
55kg
63 kg
72kg
奥运会
身高
体重
身髙
体重
身髙
体重
身高
体ffl
(cm)
(kg)
(cm)
(kg)
(cm)
(kg)
(cm)
(kg)
2004
15364
5021
16064
56 73
16492
6383
17009
7291
2008
156 19
51 19
16163
5794
165 06
64 25
169 33
7240
注:数据来源为世界摔跤联合会官方网站,运动员分别为在2004和2008奥运 会上获得各级别前16名的选手
Yoon的研究表明,最佳身体成分是每名摔跤运动员追求的目标之 一,因为摔跤是分体重级別参赛项0,运动员在每次比赛前都必须称量
请十W丛■■■
体重,只有体重小于其所报级别,才有资格参赛。因此,绝大多数摔跤 选手都尽量使去脂体重最大化、体脂含量最小化和体重最小化Yoon 的研究结果还得出,优秀摔跤运动员的体型-般都具有肌肉发达、身体 粗壮和体脂含量低等特征,并且级别越大的运动员体型越粗壮,相对力 量水平也越突出②。运动训练学专家也指出,摔跤等格斗项群运动员要 求有较高的身高与较长的四肢,身髙和体重保持恰当的比例?。上述要 求和研究成果与本研究统计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女子摔跤运动 员随着级别的升高,其身体长度、宽度和围度指标呈逐渐增高趋势,但 不同级别间体脂含量均值差异并不明显。为了进一步探明导致不伺级别 运动员身体形态差异的原因,本研究对运动员的派生指标进行统计,结 果发现在排除身高和体重等影响因素后不同级别运动员只是在反映身 体充实度的BMI和克托莱指数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且均表现出运动 员身体充实度随着体重级别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其它派生形态指标的 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一方面再次证实了前人关于摔跤运动员体 型特征的研究成果,说明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有典型的专项形态 特征;同时也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在经过选材、长期的专项训 练和比赛后,不同级别的运动员在身体形态方面具有适应项目竞技特征 要求的共同特征,只是在具体评价标准上应表现出不同。
由表5 -4可知,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 BMI和克托莱指数分别164 18cm、6282kg、2331和383 55,各项指 标与世界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统计比较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各指标均 值基本一致。表4-5是按照奥运会参赛体重级别标准,将我国与世界 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划分为四个级别,然后分开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与世界不同级别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运动员仅仅在55kg级的体 重这一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〇〇5),而其它各级别在身高、体 重、BMI和克托莱指数这些反映身体长度和充实度的指标比较结果无统
① Yoon,J ( 2002 ) physiological profile of elite senior wrestlers | 1 j sport Med,32: 225 -33
② Yoon,J (2002 ) physiological profile of elite* senior wrestlers [ J ] sport Med,32: 225 -33
③ 贺子文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6
计学意义。这一方面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符合世界优秀女子摔 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在选材和训练方面具备较好的合理性和科学 性;同时也反映了女子摔跤运动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共性要求,女子摔 跤运动员只有在身高和体重上保持恰当的比例,才能更好地适应比赛
需求。
浏览6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