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荆轲予以肯定的是多数人。从司马迁开始,其后晋人左思《咏荆 轲》称颂荆轲说:“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J'唐人 骆宾王《于易水送别》还说:“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 寒。”贾岛《易水怀古》则说:“荆轲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易水流得尽,荆卿名 不泯° ”近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一二九》也大加赞扬荆轲:“吟到恩仇心事涌,江 湖侠骨恐无多。”人们大都认为,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 道理,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 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北宋苏洵在《六国论》中非议荆轲之 举说:“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 也。”朱熹在《楚辞后语》中也说:“夫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更认为荆轲其 人其事都不值一提。
第四章书剑飘零
浏览3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