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原因:对捋的用法不理 解。纠正方法:通过练习,体会两手的位置,因为我捋的是对 手的左臂,一手在肘关节略上方,一手在腕关节,这样就决定 了我两手的位置不应该变化。
?手脚脱节,有的左腿已坐实,两手还在移动,有的两手 已动,但腿未动。产生原因:上下不相随,手脚各顾各。纠正 方法:手动脚动,手到脚到。
?身体不转动,面仍向西。产生原因:对用法不理解。纠 正方法:我以两手向左捋对方的左手,如只用两手的力量,身 体不动,失去腰的配合,结果就会落空,对手的左拳直击自己 的胸部,而且以腰带动手,就可拿住对方。
?动作没做完整,棚未到位即做捋,捋未捋完即做挤。产 生原因:对棚的动作用法不理解。纠正方法:对手进攻时,我 要捋到使对方的根基拔起,使之身体倾斜,当然我要捋到位, 过与不及都不好。 ?
?腰胯不松,动作不灵活。产生原因:对“命意源头在腰 脊”理解不清,所以动作显得迟钝,手臂漂浮无力。纠正方法: 要“刻刻留心在腰间”,腰胯要松沉直竖,要缓缓转动,腰胯不 灵活,腰腿就很难相顺相逐。
?手动脚不动,脚已弓到而手还在挤。产生原因:对“一 动无有不动”理解不清。应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才能有挤 劲,要前去之中必有后撑,否则不能加强反射力量。纠正方法: 手动脚动,手到脚到。
?抬肘。产生原因:没有注意沉肩垂肘和两前臂放平用力。 纠正方法:两肩要下沉,肘要低于腕,左手指斜向上,这样才 能两肘自然下垂,否则两肩僵挺,就会失掉轻灵劲。
?挤时两手过高或过低。产生原因:对挤的用法不理解。 过高,要形成挤力向上,易被对方化掉,达不到挤的目的,而 且胸前空虚易受对方进攻;过低,也易被对方化掉。纠正方法: 由胸前挤出,平直向前。
?两手由捋转挤的动作时划弧太大。产生原因:对用法不 理解,已经沾连的两手不宜脱手分散。纠正方法:右手腕略向 下即向上,左手随上,向前挤出,要急来急应,慢起慢随。
?两手划弧不平圆。产生原因:对太极拳圆的运动理解不 清。纠正方法:应以腰为轴,右后转带臂以臂领肘,以肘带手, 由前往后划弧。
?上体后仰,突腹歪倾。产生原因:对太极拳的身法要求 理解不清。纠正方法:要保持身法中正,松腰松胯,尾间中正。
0按出时手掌平直地正对前面。产生原因:手指松舒不够。 纠正方法:初学者手指应自然舒展,不要用力紧或张开,掌心 应略斜。
?两手平圆划弧和按出时手移动的弧线过大。产生原因: 对用法理解不清。纠正方法:平圆划弧掌根应高于肩。按掌时 高度相当于眼高。
(三)左单鞭
① 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着地;右掌变 勾手,左掌向左划孤至面前;目视左掌。(图20)
② 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前臂内旋,左掌 翻转向前推出,掌心向前,腕高与肩平;目视左掌。(图21)
图20 图21
1要点
① 上步时要先松腰胯后迈步,上步左手横开一致。
② 左推时要边翻边推。
③ 单鞭定势时,上体保持舒松正直,两臂舒松侧平举。
2教学口令
第一动作勾手左转转体上步
?第二动作弓步推掌
3 ,攻防含义
练习者可设想对方向我左侧击来,我则向左转身上左步, 左臂屈肘竖前臂向左格开其手臂,以掌按击对方左肩或面部。
4 .意气配合
此势动作完成1吸1呼1次转换,意识引导,虚领顶劲,含胸 拔背,沉肩垂肘,松腰松胯,尾闾中正,气沉丹田.第一动作 吸气,第二动作呼气。
5 .动作要领
① 转腰胯向左,右足以后跟为轴,足尖里扣要充分,重心 仍在右脚,两手随腰向左右荡动,上体要正直,不要前俯后仰, 左手向左前推出的同时,右勾手要有微微后撑的意念,不要随 转体前移(完势肘两臂之间夹角约为120度)。
② 左掌左划弧,两肘下垂,手随腰转,左臂要圆活地随左 掌划弧而屈伸,左臂不要伸直。
③ 定式时两手、两足要有上下相吸相系之意,左臂与左腿 方向要一致,上下要对齐,膝部不超出脚尖,右勾手的腕?关节 要弯曲-,五指撮拢下垂并与右足尖上下相对。
④ 勾手与左掌向左划弧应协调同步,以腰带动上体左转, 屈膝坐跨时上体中正。
⑤ 左转体时,重心落于右脚,左脚跟着地要轻,转体时要 松疏松胯,上步与划弧应协调一致,同步到位。注意上体保持 中正,不要前倾凸臀。
⑥ 弓步推掌形成时,应做到松腰松胯,上体舒松中正。两 臂要舒松侧平举。左前臂内旋带左掌翻转,应缓缓运动。左掌 向前推出时身体不可前倾,左弓步形成时左脚与右脚应有一定 的横跨度,不能在一条直线上。
⑦ 左臂划弧,要以腰带动,腰是上下肢转动的关键,在手臂划 弧时能舒松圆活,要求肩关节松沉,肘部微屈,腋下留有余地,上 臂与胸、肋部不要夹紧,应始终保持一种向外膨胀支撑的“搠劲”。
⑧ 翻掌动作主要靠前臂的旋转来带动,而不应由腕部的旋 转来完成。
⑨ 要沉肩垂肘,不要耸肩抬肘,左推手与右勾手的手臂都
要低于腕。 '
(0左手开始划弧,腰带动左脚转动,重心要在实腿的右脚, 不能使重心有转换(移到左脚,再移回右脚)。
,◎左手臂划弧时,上体不要转动过大,否则要“散”。
?&手靠近右手腕下方,掌心向里,边转体边向左移,在 咨过人体中线后,边移边翻掌向外,成侧掌向前推出,力在掌 极,同时要求肘部微屈,向下松垂,肩窝后缩,向下松沉,同 时沉腕、展掌、舒指。
?定势时,右勾手要比肩略高,左膝前弓右腿后蹬,但右 腿不能完全蹬直,左手指尖,鼻尖前后相对,左肘与左膝上下 相对。
?左弓步时,左脚迈步应稍斜向左前方约15~30度,两脚宽 约10厘米。
(0在动作过程中,重心的移动一定要充分,两腿要虚实分 明,身体重心不要忽高忽低,尤其注意右脚里扣时重心不要升高。
浏览1,2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