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气功


五、丹田内气运转在太极拳术上的作用|太极拳与气功





从古至今,气功家练功都非常重视丹田。丹田一词,来源于 道家,现已作为气功学中的常用术语。



丹田的含义,其说不一。有说丹者,金丹之谓,金有金刚不 坏之性,丹有圆陀无亏之义,故道家以金丹而喻先天虚灵性体。



丹,即我们通过练功后体内所获得的一种真元之气,一种聚 集的高能核子能量物质。



田,即产生丹、练丹和贮丹的场所及区域。丹田是培养真气, 也是凝聚真气成核能之地。



密宗不称丹田,叫做脉轮,古人也有称“法轮”。



道家、医家、儒家所讲的奇经八脉、E、中、下三丹田,与 佛家所讲的三脉七轮到底为何物,在历史上已经争论了千多年了。 人们只是感觉到它的作用,而在人体解剖时,却是看不见,摸不 着的。



修炼者的师承不同,其练功的方法也不同,对气脉、轮的强 化训练位置就有所差异.但其根本原理却是相同的。有人认为藏 密中脉即道家之卫脉,而左右二脉即道家所谓“左青龙、右白 虎''。太极拳只谈百会与会阴上下一条垂直线相对,上下相合相随。



(―)丹田的部位



关干丹田之部位,自占以来众说不一,多数人认为丹田的部 位共有三个:



?个在两眉之间的印堂穴里,与玉枕穴相对、在百会穴与会 阴穴垂直线相交之处,称为上丹田。也有说就是头顶百会穴的。 (藏密说的顶轮在百会穴里,印堂穴藏密称眉心轮,此脉轮打通 后,易得天眼通。)



?个是中丹田在两乳之间的膻中穴里,与夹脊穴相对,约与 心脏同一高度,也在百会穴与会阴穴垂直线的交点处。藏密称心 轮,此轮为FE字形(相吉祥,转动时心光辐射四方,故称为法轮, 其实也就是太极图象)。



一个是下丹田在肚脐部位,有说在脐F一寸三分处,与命门 穴相对,也是在百会与会阴的垂直线的交点处。藏密称为脐轮。此 轮是人体真气、健康和体力之中心,是热和火的中心,是神经系 统的中心。由此,向外分散六十四根脉,中间分散达到腰的四周, 往上扩散到达心间,通达大脑中枢与上、中、两丹田,向下到达 会阴,通达两槌与脚跟,至涌泉。此即太极六十四卦的图象。



太极拳气功除上面所说的上、中、下丹田外,还有秘而不传







图4 - 2藏密人体脉轮图



的海底轮,即藏密所称的座轮(也称力源轮、海底、脊根轮)。此 轮和生殖器官,排泄器官联系。太极拳一再强调的会阴,就是此 轮的位置。在人体上,此轮的触发点是尾骨,即脊柱基座末端的 小骨头,尾闾穴就在此处。此轮对练好太极拳的作用很大,因为 它具有稳定重心,调节身体平衡之作用,并且具有无穷的潜力潜 能,故称为力源轮。有的又叫“生命之气发源地”。此处也是人体 太极的“坤”地(见图4—2, 3, 4)o



比如说,动物的力量与功能,一是头部向上挺起,另外还要 依靠尾巴的作用调正重心与平衡。尾巴也是力量的源泉,仔细观 察发现蛇、猴子、老虎等动物尾巴的力量和作用很大。再看鸡斗 架、蛇行、马奔跑,不都是头顶起来吗?头只要顶起来,神自然 提起来,动作就很轻灵、很完整,再依靠尾巴的作用,既能上下




贯通完整,又能调正平 衡,并且还能增强力 量。






因此练太极拳时. 头要顶起,腰背伸直, 发力要靠腰腿。其实腰 腿的力量来源于台阴, 会阴为力之根,当然也 就是腰胯的力源。身体 下盘的稳固也是靠它 维持作用,力源的能量 靠下丹田提供。



人的尾巴虽然已 经退化,但它的潜在功 能依然存在,如果将力 源轮(海底、座轮)发挥 得好,是最具威慑力量的。所以练太极拳的胯很重要。太极拳运 用的胯就是利用此轮的作用,腰圈、肩圈是利用脐轮和心轮的作 用。



尽管人们对丹田的划分不一,但总的看来,以上这些部位都 是人体真气运行时集中而又活跃的部位。



而太极拳功夫练至高层次,则可达到周身无处不丹田的境界. 即“周身皆太极也也说明太极拳是气功的高层次功夫。



为什么丹田的说法不一? 一者是功法流派不同,二者是师传 有异,加之各人最先产生气感的部位及后来真气聚合的部位均有 所不同,因而所定丹田部位也就有所不同,但是在实际修炼中的 作用都是一样的。



(二)丹田的作用



丹田在气功修炼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下丹田为藏精之府,是 炼精化气之所。下丹田的真气充盈凝聚成丹后,可以贮存能量,固
本培元。“中丹田”为藏气之府,是炼气化神之地。中丹田的真气 充盈凝聚成丹后,可以调心养神,强心肺,益宗气,发神力,并 能加强神经系统与经络系统的传递作用。太极拳的上肢发力、下 肢的作用力及腰胯的力源之力都要依靠中丹田的传递作用。所以 拳论有“力由脊发”之说。脊即中丹田督脉的门户 ——夹脊穴。 “上丹田"为藏神之府,是炼神还虚之舍。上丹田的真气充盈凝聚 成丹后,可使精力充沛.记忆增强智慧开发,并能激发人体先天 潜在的功能(即特异功能)。太极拳所谓的“调意”就是指上丹田 的修炼。



膝膝图4--4太极拳丹田图图4--4太极拳丹田图气功家们历来认为:上、中、下丹田,以下丹田最为重要,是 为筑基之所。因为下丹田的部位是人体生命中心,其范围包括 “关元”、“气海”、“命门"、“神厥”等要穴.当然也包括这些穴位 的作用和“肾间动气”的功能。它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经 气运行的起点和归宿 处,是气血汇集和“真 气”升、降、开、阖的枢 纽。同时它还是男子藏 精、女于养胎、人体太极 阴阳交合之所、真气生 发之处,是人体生命动 力之源泉。














图4--4太极拳丹田图



图4--4太极拳丹田图



对于下丹田的作 用,古代医学家曾指出: “阴阳阖辟存乎此,呼吸 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 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 令五脏皆润。此中一线 未绝,则生气一线未 亡。”



武术家们亦认为:




“练成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谁能敌。”



人的寿命长短,决定于真气的 内气可收可发。收时内气坚凝 力从气注,五脏六腑、四肢百 随意运行,发放至身体所需部人的寿命长短,决定于真气的 内气可收可发。收时内气坚凝 力从气注,五脏六腑、四肢百 随意运行,发放至身体所需部丹田之气由精而产生,而气又生神,神又摄精与气。精是本 源,气是动力,神是主宰。由此可见.丹田之气(即真气)的强 弱,是决定人的盛衰存亡的关键。 盛衰强弱,一旦[丹田之气练成, 于腹脐之间成丹,发则气随意转, 骸,无所不至。用之于技击当中N 位,其威力极大。当今人们把下丹田看成是“人体内的发电场与 核能库”也是不无道理的。



人的寿命长短,决定于真气的 内气可收可发。收时内气坚凝 力从气注,五脏六腑、四肢百 随意运行,发放至身体所需部



人的寿命长短,决定于真气的 内气可收可发。收时内气坚凝 力从气注,五脏六腑、四肢百 随意运行,发放至身体所需部



可以说,丹田内的“金丹”就是人体储存起来的原子核能。



所以练太极拳与气功必须把下丹田练好,根基扎好,筑基要 林-不要急「求;茂。在景体实施中就是要练好桩功,腰胯要稳固 灵活、思想意识要清醒、意气要贯穿。



太极拳的缠丝劲是丹田内气运转(脉轮)而成.并且上下沟 通形成螺旋式的功能作用。在内则阴阳相辅,在外则刚柔相济.是 太极拳的一种特殊力量,亦是太极功夫的一大特点。



缠丝劲与螺旋力是丹田内气运转、带动腰、胯、手足,上下 协调旋转而产生的内劲之一。在实际运用中,能借力打力,小力 制大力,四两拨千斤。



在国外人体能场的研究中,发现人体中有七个能量旋涡,沿 着人体脊柱分布,这一点正好与藏密中脉五轮的水平排列位置相 吻合。



太极拳的先辈大师们也早已提出“太极行气如九曲珠,节节 贯穿”,即是说全身另外有九个能量旋涡。而在太极拳功夫达到高 层次时,“周身处处是丹田,一动一静俱浑然”,“一气运来老无停, 乾坤正气运鸿蒙,运到有形归无形,方知妙手在天工”。这种周身 无处不太极,无处不丹田、妙手夺天工的高能作用,正是太极拳 炉火纯青的高级功夫。



所以,长期不懈地练太极拳者,丹田的真气很充足,如用手 袖摸,能如皮鼓滚动,能刚能柔,软如棉,坚如钢。周身不需运 气、闭气,意到那里,气到那里。能化能发,比常人经得起打击, 体内不易受伤,即使意外受伤,恢复也快。





浏览1,49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