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气功


二、太极拳呼吸与发声吐气的相互关系|太极拳与气功





对于初学太极拳的人,只能要求精神集中,专心练习动作,不 必多注意呼吸,以免顾此失彼,徒劳无益,增加思想负担,结果 不但呼吸练不好,就连动作也难练好。因为任何紧张情绪,都会 影响呼吸的自然深长。



太极拳动作与呼吸配合的基本规律是:在变换姿势时吸气,掌 或拳向前击出呼气.起吸落呼。人在空气中呼吸与在水中呼吸的 道理是一样的,也可以使身体有轻飘或沉重的感觉。吸气时变轻, 有助于动作轻灵,身体膨胀。呼气时变沉重,有助于动作沉着、稳 重。身体阴阳(蓄、放)互换、刚柔相济。



另外,呼气时肌肉的方量较大,吸气时肌肉的力量较小。了 解到这些,就不难理解“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呼则自然能沉得 卜”、“在呼气时击人不狠亦狠”等等,是很有道理的。



在推手或散打中,随着发劲而发声。不但增加发劲的效果,使 劲放得远,发得透,而且将憋在腹、胸腔的气吐出,使内脏不受 压郁震荡而自我保护平衡。



因为双方在对峙之时,大脑相对比较紧张,都在专心致志于 避实就虚,气氛紧张而宁静。在发劲的同时,骤然发声吐气,在 精神上给对方以惊恐,造成压力。中医说:“惊则气散”,“恐则伤 肾”,气既散乱,则重心上浮,足根不固。肾气受震,力量必减. 彼方的稳定和力量都同时被削弱。高手发声能使功力浅薄者惊心 动魄,心神受创,心灵受制。



同时发声的作用,有助于气沉丹田,腹部突起,使发劲的后 座力量更大,威力倍增,无形的气(内气外发)与有形的气催动 身体形成一股完整强大的气势(意气神)以排山倒海之力,加上 海啸般的声势如浪卷飞舟,使彼方气既散于内,力又削弱于外?心 惊而胆寒,那还有不败之理!



这就是呼吸与发声吐气在技击上的作用。



发声吐气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拳论云:“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通过长期实 践,太极拳在发放劲的训练中,有三个声音:“哼、哈、嘿”,向 不同的三个方向发出。



哼,是向下采、捋发劲的同时发声。寓有向下方发劲、打出 之意。



哈.是向前冲劲时发声,寓有向前远放打击之意。



嘿.是向上旋抛、掷发劲时的声音,寓有向上旋如龙卷风螺 旋般抛掷之意。



哼是由胸腹腔、鼻腔、口腔共鸣产生的声音。声音如在水中 传播。好象空气中由此出现共振波。然后由腹腔、胸腔、口腔、鼻 腔共鸣.小腹部凸起一振,气从鼻腔哼出,不一定发出很大声音, 但 定要共鸣共振、声音沉闷使振波能传播很远,穿透力很强,能 透入敌人的体内,使其受到振荡。



发哈声,肩部、胸部事先要最大限度地放松,气沉丹田,然 后以“哈”字声音由胸腔、口腔共鸣而出。腹部一紧,胸部前一 振动,气即从口中喷出。声波直透入对方的胸部,使其胸部立即 感到发闷或受振荡。



发嘿声由丹田、腹部起,内气直冲顶门,向上空发出,腹腔、 胸腔、脑门囱顶共振,有如炸药爆炸的沉闷声,具有慑魂动魄的 威力。声波直透入对方脑部神经,使其脑部受震、受惊,心虚胆 寒、心神受创。



以上发劲的方向与劲路,在后面第五章用劲与发劲章节中详 述。



声波既可以用来与人治病,也能够伤害人。受害程度与发功 者的功夫深浅和受害者的身体强弱有关。因而有的拳术(大成、密 宗、南拳)用发声来增加技击效果。



声波来自发声体的振动。其特点是具有穿透性,其在空气中 传播的速度为332米/秒,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通过。另外声 波的幅射频率高能量就大。但强度大于口声频率的声波通常令人 很不舒服,耳中出现触痛感,血压升高,听力受损,心神受制,内 脏受震等等。也有对人体有益的声波,如古典音乐、民族歌舞、民 乐以及寺、庙的唱、诵经文等,都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声波,都 可以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



太极拳吐气发声是意气贯顶的高级锻炼形式,是武术技击的 最高体现。通过意气聚头顶而达到精神高度统"会自感力气增 大,比平时要增强几倍到十几倍。故太极内功传人一再强调师门 口授,不可轻传,也不可轻易练。已掌握者也只有到危险之时才 用。用多伤丹元之气以至减寿。尤其是病患者、包括阳亢或阴盛 之人都不能学,阳亢走火,阴盛入魔(出现幻觉或血压升高)、会 使身体受到损害。





浏览92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