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自发气功是太极运动的全息过程,是一切气功功法的始祖与 原形。它包罗万象、千姿百态,包含了所有的气功功法,是体育、 武术等运动的精粹和基础功。
自发气功也具有两种运动形式:直线与曲线运动。自发气功 与太极拳有极大的源渊,有很多相似之处,总起来有两大类别:一 动—?静,即一阴一阳。
自发气功是由无极的“静”而生太极的“动”,由小动至大动, 大动又转为小动,小动又复静。它的练功循环过程、完全体现了 太极运动的变化规律。
自发动气功由静功、动功到动静相兼的肢体自发运动。练功 时出现“八触”、“十六景"等动触现象,是体内真气充沛运行的 结果。由内动到外动.全凭自然、自发,像天晴下雨、雨过天晴, 一切都是自然的,故称之谓“自发动象”。此类动象,在佛家的禅 修、儒家的静坐、道家的内丹术,武术的站桩等静功类法中均能 出现。这表明静极能产生内动,内动能引发外动,是气功修炼和 太极运动自然发展规律,可以因此推断:太极拳来源于自发气功, 自发气功是原始的太极拳,太极拳是自发气功的最高发展形式。
自发气功.是目前还不统一的称呼。有的叫“自发动功”,有 的叫“气动功”,有的叫“自发功”,还有按人的名称如“严新气 功"等等。当前社会上较为流行的有“自发五禽戏动功",“鹤翔 庄”、“武动功”、“神拳”、“意拳”等功法。
该类功法的特色是动起来全凭自然,动作干姿百态,因人的 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的营养生活经历、健康状况以及爱好性趣等 而异。与大脑输进的各种信息有关。开始时没有规律,到了一定 程度,逐渐形成规律,可以归纳出五行、十二形、内家拳术等,并 能做出异乎寻常的难以做到的动作。练功过程中,自发拍打、按 摩、点穴,并能较早且较清楚地感觉出何处患病,以至能自已治 病。但此功法初期在自发动起来后若不得要领,会出现一些问题, 有的人误以为是偏差。其实不然。举例来说,好像初学骑自行车, 紧张害怕反而会出问题,只要方法得当,不怕摔倒,不要紧张,有 人保护当然好些,没有人保护,自已也能学会。容易出现偏差的 人,往往是神经或经络敏感性强的人,如果方法得当,掌握正确, 这种人反而容易出功夫。太极拳论所云“一羽不能加,蚊虫不能 落”的境界,就是神经、经络敏感性强的具体表现。
为什么有人会出现意外呢?当你练功时,如有人或动物突然 惊动你,因而受刺激以至神至不清,就是前文所说的元神散失,俗 话说的“走魂”或“走神”。这种人往往有魔病或神经过敏、神经 衰弱等症,受惊后会出现心律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神经紧张、 惊恐,出冷汗等不良反应,若正处于练功状态,就可能因此而出 现意外反应,如果你能预先有准备,就不会感到惊恐、害怕,也 就避免了偏差和意外症状。
所以,若练功者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修好了性功,明白 了 “道”、“理”,就能更好地练命功,并能取得更好成就、具备高 度智慧。这就是气功中的“性命双修”。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对世 界上发生的『?切事情,都能够理解,都知道如何处理,都能顺利 地调正人体功能,顺其自然。
当然,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差异,故“性命双修”达到的 境地也是不同的。
自发动气功意念的锻炼,同太极拳和其它所有的气功法的本 质都一样。其方法是由静到动,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在动起来 后,动作与呼吸会自然地、有机地相互配合。外静与内动,内静 与外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最后达到欲动则动、欲止则止、动 静自如的境地。
自发气功除了已在医疗、保健等方面显示出了它的潜能外,还
具有其它无法估计的潜在能量。譬如人在紧急情况下所出现的异 乎寻常的力量和功能,精神病患者发病时所呈现出来的极大爆发 力等等。这些能量在通常情况下,以潜在的状态蕴藏于体内,没 有被人利用。如果将自发气功与太极拳结合在一起训练,就可以 做出超常的高难动作,并且在紧急情况下,出现自我保护的超常 反击■能力。
浏览2,55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