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养生锻炼过程中肢体的运动就意味着经络气血的 贯通,而身法则意味着气血阴阳的调整。例如:肩背部的督 脉、胸腹部的任脉、腰部的带脉、上肢的三阳脉、下肢的三阴 脉,都与身法和肢体的运动和调整有关。因此,练太极拳时对 周身各部位皆有要求,如提顶、含胸、拔背、裹裆、溜臀、松 肩、坠肘、展指、舒掌等等,总的要求身法是“中正安舒”四 个字,但要求练习者在练习中理解却非易事,有时过分强调要 求会使练习者如坠雾中。为了使练习者练习太极拳时身法达到 “中正安舒”的要求,打出太极拳的韵味,而又不致使练习者 觉得太极拳难学,特规定了 “三线”要求。
L水平线:目的在调理三阳脉,即在运动中,头部运动 的轨迹在一条水平线上,除下蹲动作外,不可上下波动。为了 防止练习者练习时头部轨迹上下起伏,提示练习者假设头顶上 有碗水,要使水不洒出,头部应尽量保持水平运动。
2 .垂直线:目的在调理任脉、督脉,即要求练习者在练 习时,躯干要与地面始终保持垂直,避免前倾后仰。
3 .弧线:目的在连接三阴三阳脉形成循环系统后,即手 臂运动的形式为平圆、侧圆、立圆。“三线”的要求具体、形 象,能使练习者通俗易懂,避免了太极拳“中正安舒”抽象的 身法要求,使练习者可望也能及,健身效果非常好。
/唐太靛生 —
司
中医学认为,经常打太极拳之所以健身,是因为此项运动 能通经络、补正气。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产生腹鸣、 指麻等体内行气现象,再坚持练习,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 带、冲诸脉,同时增加丹田元气,使人精气充足、神旺体健。
浏览2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