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中正自然;两手臂松 垂,手指尖轻附两腿外侧;目视前方。(图6-14、6-15)
(2)两手臂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同肩宽,两肘微下垂, 手指微屈,掌心向下;目视两手。动作时吸气,用意行气由丹 田上升贴于脊背,此为“升势”。(图6-16)
图 6-14图 6-14图 6-15图 6-15图 6-16图 6-16
图 6-14
图 6-14
图 6-15
图 6-15
图 6-16
图 6-16
【要求】用意不用力,自然稳重。两手臂向前上方用意 搠出。
(3)当两手臂升至肩高时,两腿屈膝下蹲,同时沉肩垂 肘,两手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舒指展掌;目视前下方。动 作时呼气,用意行气沉入丹田,此为“降势”。(图6-17)
【要求】松腰敛臀,两腿屈蹲和两手下按应协调一致,两 手要向下沉,用意下采。
(4)重心移向右腿,左脚跟提起,上体微左转;两手臂边 抱边开,两手略低于肩,相距宽于肩;目视左前方。(图418)
【要求】手臂要有“开中寓合” “合中寓开”的意识,产 生搠的内劲。
(5)左脚向前迈半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左膝微屈; 同时两手臂微屈,向左胸前相合,左手指尖同鼻高,右掌在左 肘内下方,两掌心斜相对,指 g
尖均朝前上方;目视左掌方向, ①
如同左琵琶式,此为“虚步桩” ^
左势。(图 6T9)
(6)左脚回收成两脚平行
开立,与肩同宽,两腿屈蹲; jA
两手臂胸前平举,两肘微下垂, 卜
手指微屈,掌心向下;而后两 17 \ X
腿伸直,两臂上升同肩高;目 V) N V.
视两手。动作时呼气,用意行 M 、2勿
气由丹田上升贴于脊背。(图
6-20. 6-21) 图 6-19
nna太*■徽建的?市■东
图 6-22图 6-22
图 6-22
图 6-22
浏览3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