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推手问答


一、推手的策略很像大禹治水吗?|太极拳推手问答





推手利用相顺力量,顺势借力,确实很像大禹治 水,以疏导为主。但也不是只疏不堵,而是以疏为 主,以堵为辅,即所谓“以柔克刚,以刚制柔”。遇 大劲则疏,使洪水顺流而泻;遇小劲则堵,或筑堤固 防,或以我大流吞没其小流。疏不是瘪、丢,堵不是 顶、抗,且必须力争使自己处于顺势,而陷敌于背 境。这样疏、堵结合因水形制流,自能得心应手,运



次获鸣演导片招… 1「



用自在。这里关键在一个“顺”字。然而顺背相生, 势无常顺,人无常宁,因此,能刻刻心怀转背为顺、 安居若危者,才能自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如自处于 背境而不求势顺,只是一味想出头,或是惊慌失措, 那就一定会犯顶、抗、瘪、丢等双重毛病,导致失 利Q故疏堵虽有常法与变法,但道理是一贯的。得其 理法者,疏堵两便;不得理、不得法者,疏也不是, 堵也不是。所以学拳不光是学个架式,我国拳理之深 邃,一生难穷其奥妙,绝非一年半载可得。而且这些 道理只有在勤苦实践中才能深刻体会。



64 .什么叫双重?



“双重”语出于《太极拳论》:“偏沉则随,双重 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 双重之病未悟耳!”其意是:对方用劲,我相应地把 自己的劲偏沉于一端(不与对方的实力相顶相抗), 这样就能保持劲路的相随而畅通°反之,如我也以重 力相抵抗,那便形成双重,这时劲路便发生重滞而停 顿了。推手运动中,两力相顶、相抗,或者与此方向 相反而原理相同的硬拖、硬拉,即两个重力相抵或相 争,都叫做“双重'双重是太极推手之大忌,要想 学好推手,就必须克服双重的毛病Q否则即使练一辈 子推手,仍不免会受人所制。






物?金物?金AAaa



物?金



物?金



A



A



a



a



65 .为什么推手不能犯双重的毛病?



因为双重的后果,必然是以大力胜小力,造成 “有力打无力”的结果。这与太极拳“顺人之势,借 人之力” “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等原则是相违背 的。如果太极拳推手是以大力胜人的话,那与其他拳 派的技法就毫无区别了。



从力学原理上来说,凡是用力作用于物体,必须 使物体受力才能起到推动物体的作用;反之,凡是不 能使物体受力,那就成了真正不得力的“无用功” 了。因此,尽管对方用大力来推我,我只要顺从不离 而又不与对方顶抗,那就无损于我的一根毫毛。这就 是拳诀所说的“山重难压我如果我用力顶抗,那 就犯了双重。在双重情况下,如果形势相当,实力相 等,那么两力相撞的结果,不是迟滞地相持不下,便 是两败俱伤;否则,必然势顺力大者胜。然而不论谁 胜谁负,这都属于“消耗战”的范围。如熟悉太极拳 技法,当对方犯双重时,我就乘机顺势借力发放,这 样艺高者往往“出手见红”,百发百中。所谓“双重 则滞”,滞是滞顿、重滞的意思,表现为双方劲的通 路受阻Q如果把来劲比作流水,而今我采用疏导的办 法,把它引向我身侧,这样激流就冲击不到我的身上 来了;同时我利用物体运动的重心、惯性和合力等原






理,顺着来劲的去向加大他的力,促使其在上下不能 相随的情况下,导致重心越出支撑面而失重倾跌。这 种“运动战”显然比消耗战强多了,但技术要求也较 高,最重要的是“动急则急应,动缓而缓随”,而绝 不可犯有双重。只要不犯双重,且能上下相随,那即 使不发劲,也能自立于不败之地。



66 .为什么推手也不可犯拖、拉的毛病?



人们习惯把推手运动中爱用蛮力推或拉的人称为 “推土机” “拖拉机”或“坦克”,这说明太极拳推手 是不能硬推、硬拉的Q顶、抗是两力相抵,而拖、拉 是两力相争,方向虽然恰恰相反,但拼力气的道理却 是相同的,所以同属双重范围。“拉”的用劲类似拔 河运动的拉绳,其两力相争的夹角在135。“80。间; “拖”的争力小于“拉”,其夹角在90。~135。间,这就 与拖地板有点类似之处。总而言之,拖、拉是指对方 不动或后挣的情况下,你偏偏往前硬拖硬拉,因此就 不免像拔河运动一样会出现相持不下的现象;而当一 方突然松手时,另一方就会向后跌出。太极拳推手就 利用这类物理现象,遇到对方拖拉时,不但不后挣, 相反随从地前趋加力,这样就能轻易地使对方跌出。 至于太极拳推手、散手中所用采拿之法,是必须符合 “顺人之势”的原则的,所以与拖、拉迥然不同。初



学的人看到老手一采便能使人失重的现象,误以为这 是靠硬拉见效的,这纯属误会。





浏览27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