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弓的含义
在传统太极拳论中有“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静如山 岳,动如江河”,“静中触动动犹静”等的论述,由此引出了太极拳 “一身备五弓”的要求,静时好象张开的弓,看似不动,可是其中 自有弹性势能,所谓静中欲动,一动则全身劲力集中一点如箭射 出。各家太极拳对此认识略有不同,有的人认为这是身法的要领, 有的人认为是太极拳整体动作的要求,有的人认为是推手的要领, 还有的人认为一身备三弓为宜,在对身弓的弓梢的定位上,武式太 极拳与陈式也稍有不同,其实这些并不矛盾。所谓一身备五弓指的 是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这是太极拳根 据人体生理结构特点,将人体划分为五张弓,而三张弓(将两手 弓、两足弓联合成两张弓)的划分是对五张弓的一种简化,以便于 实际操作,其实这既是相对静止时的身型要求,又是发劲时身法的 变化,其核心是通过五弓具备,五弓合一,在肢体放长,姿势饱满 前提下,锻炼为全身的整体劲,弹簧劲,做到“静如山岳,动若江 河,能蓄能发,滔滔不绝”,“身似弓身劲如箭”,张弓是以意代形, —128 —
是求其劲而非求其形,所以,在实际练拳中完全可以根据练功发劲 等的需要划分新的弓,用假借弓的形式来练习“张弓,放箭”的能 力,不必过分拘泥于古论。具体五弓为:
⑴身弓:又称主弓。以人体脊椎骨为主体,以腰(脐后腰脊 命门穴)为弓把,陈式太极拳以哑门(颈椎第一节)和尾闾骨为弓 梢,武式的身弓以大椎(即第七颈椎,较哑门的调节动度为小)和 脊骨根两端为弓梢。
(2) 手弓:有两张,以肘为弓把,手腕和项下锁骨为弓梢。
(3) 足弓:有两张,武式又称腿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 为弓梢。
2. 五弓的练法
五弓具备,五弓合一的,具体操作方法:
(1)固定弓梢,拉满弓形
① 身弓的练法:始终以意贯注弓把,中定而不偏倚摇摆,以腰 脊为中心,在背部做到拔背、扩背;在脊骨根处做到尾闾前收,似 托起丹田。同时,两个弓梢,上做到头顶项竖(详见身型技术要 求),下做到腰松臀敛,项部与丹田似相系相吸之意,上下对称, 好象装上弓弦,调节脊柱动度,加强其蓄吸之劲。
放劲时命门穴须往后撑,在整个弓形饱满的情况下,力由脊脱 扣而发。
② 手弓的练法:以意贯注于肘节,使沉着松静而有定向。弓梢 必须固定,前后对称,手在松柔灵活中用坐腕来固定,锁骨用意来 固定,不使偏倚摇摆,锁骨管着两手的动向,锁骨的固定是两手固 定的前提,两弓梢相对固定,使整个弓形饱满蓄势待发。
③ 足弓的练法:以意贯注于膝节,使膝关节有力而微前挺,胯 骨松沉而后撑,足跟下沉而劲住上翻,腰腿之劲自然相顺相随,上 下、前后、左右,相反相成,对拉匀称;这样就能做到劲起脚跟, 主宰于腰,通于脊背,形于手指。
浏览7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