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谭


五、[原文]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肃蠢 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太极拳论谭





[浅释]



仔细分析“四两拨千斤"这句拳谚,显然不是主 张以强力去胜人的;请看那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能抵 御众人的情形,那单纯的依靠快速,又有什么作用 呢?! “耄耋(音"冒"m&、“蝶"diQ,八十曰耄,七十 曰耋。太极拳并非只要慢不要快,这在前面已经谈到 了。俗话说,“快了不如巧了巧,技巧。说明技巧 往往是有决定意义的,而快慢是要据情而定的。至于 用力问题,就“四两拨千斤"来说,主要也还是突出了 一个技巧问题。人们常说:“太极拳法乃技巧之学。” 因而在这里也关涉到对“先天自然之力”的改造问 题,用太极拳的术语来弟,就叫做“换劲气 通过“换 劲''逐渐练出和积累“太银内劲所谓“太极内劲", 也不是神秘的东西,仅仅是在刚柔、大小以及动力定 型等诸方面符合太极拳法的特定要求而已。杨澄甫 《太极拳之练习谈》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 针之艺术。''这就说明了被称为“太极内劲''的这种劲 力的特性。但这决不是说,打太极拳的人力气越小就 越能在推手竞赛中取胜或夺取冠军。这都是因为把 太极拳术语混同一般口语来理解而产生了误会。



[原文]立如平准,活如车轮。



'[浅释]平,天平。准,准头。郝和藏本中,“平”字 作“棹秤,秤盘,仍借指天平。故“平”L秤”二字不 仅音同,而且在这里义也可通。全句是说,立身要像 天平那样中正不偏,肢体灵活要像车轮那样圆转自 如。《太极平准腰顶解》说、顶为准头,故曰'顶头 悬'也;两手即左右之盘也,腰即根株也。立如平准, 有平准在身,则所谓轻重浮沉,分厘丝毫,莫不显然 可辨矣!''这就是把人体比作天平,有天平的准头在 身,那么就能精确地去称人的分量了。



[原文]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



[浅释]对方用劲,我相应地把自己的劲偏沉于 一端,不与对方的实力相顶相抗。反之,如我也以重 力相抵抗,那便形成了“双重”的局面,这时劲路就发 生重滞而停顿了。换句话说,偏沉为得巧,双重是拼 力。得巧则劲路通畅,两力相随,大力打不着小力;拼 力则劲路壅塞,两力相抵,大力必胜小力。



[原文]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 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浅释]偏沉相随,而不予受力。采用这种措施, 必须是自觉的,并通过长期锻炼实践而获得的。而双 重相抵或相争,形成拼力现象,则是盲目的,不自觉 的。很多同志在理论上认识到了,而在实际做不到, 说明并未真正认识。每每见到下了多年苦功而仍不 能运用柔化的人,大抵都是授人以柄,为人所制的, 这就是还没有真正觉悟到自己犯有“双重”毛病的缘 故呀!





浏览7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