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技巧


一、打太极拿对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太极拳技巧





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 发生的。就太极拳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 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因此 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 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



我们知道,全身各部骨骼肌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 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凹流,以及 向右心室充盈的必要的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静脉 的凹流。例如:吸气时胸廓的容积增大,内部的负压增高,结 果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减低,静脉回流加速。这一点在练习太极 拳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太 极 拳 技 巧太 极 拳 技 巧太极拳的动作舒展,胸部不要紧张,而且要求有意识地使 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这样就可以使呼吸自然,呼吸的效果就 会增加,这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我们经常见 到,当一个人胸部、肩部、肘部肌肉紧张用力时,由于胸廓固 定,吸气受到限制,结果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练习者产生面红 耳赤、颈部血管扩张的现象。练太极拳时就没有这种现象。



太 极 拳 技 巧



太 极 拳 技 巧



打太极拳,很多动作、姿势要求气向下沉,即所谓“气沉 丹田”,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都有作用。 膈肌与腹部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增高时,腹 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相反小腹压减 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呼吸运动就可以改善血液循 环的状况,加强心肌的营养。此外,横膈的运动又可以给肝脏 以有规律性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脏功能的良 好方法。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预防心脏各种疾病及动脉硬 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调查证实,经常打太极拳对心脏血 管系统影响良好。他们对两组老人进行了机能试验(在1分钟 内,上下40厘米高的板凳15次),结果表明,太极拳组老人 心血管功能较好,32名老人中除1名不能完成这种定量负荷 外,其余都能完成,而且血压、脉搏的反应也都正常。相反, 对照组的老人,年龄越大,完成定量负荷的人越少,出现机能 试验不良反应类型(如梯形上升型及无力型反应)的人越多。心 电图的检查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心电反应异常的,太极拳组 仅占28. 2%,而对照组的一般老人则占41. 3%。从这些观察 结果不难看出,经常打太极拳可以使心脏冠状动脉供血充足, 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过程良好。



不仅如此,由于经常打太极拳,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 节机能,改善了体内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使迷走神经紧胀 度增高,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 善,因而,常打太极拳的人发生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的较少。 太极拳组平均血压为1341/ 80. 8毫米汞柱,对照组老人为 154.5/ 82. 7毫米汞柱。动脉硬化率,太极拳约是39. 5%, 一 般老人为46. 4%。



从身体检查证明,经常打太极拳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 廓活动度(预防肋软骨骨化)、肺的通气功能及氧与二氧化碳的 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太极拳组的老人的胸部呼吸差及肺 活量都比对照组的大,这是因为经常打拳,胸部呼吸肌及膈肌 有力,肺组织的弹性好,肋软骨骨化率低。对于已有肋软骨骨
化和胸廓活动已有障碍的老人来说,太极拳深长细匀的呼吸和 腹肌膈肌活动,既能增加通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的有节律的 改变,使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这都有助于保持老 人的活动能力。在完成定量活动测验时,太极拳组老人气喘 轻,恢复快,原因就在这里。



1. 4. 3打太极拳对坤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



太 极 拳 技 巧太 极 拳 技 巧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以脊柱 为例,练拳时要求“含胸松腰拔背”、“腰脊为第一主宰”等, 说明打太极拳与腰部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经常地练习太极拳, 无论对脊柱的形态还是组织结构都有良好作用。据观察,太极 拳组老人发生脊柱畸形的只有25.8% ,而一般老人则为 47. 2% o驼背是典型的老年畸形,是衰老的结果。但是,经常 打太极拳,驼背的发生率就远比一般人为少。经常打太极拳, 脊柱的活动幅度也较好,太极拳组老人弯腰时手能触地的占 77. 4% ,对照组老人占16.6%。X线照相检查发现,太极拳 组比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较低(36. 6% : 63. 8% ) o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的退行性变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 骨组织中成骨细胞不活跃,不能产生骨的蛋白基质,致使骨生 成少,吸收多,骨质变松。骨质松就容易产生畸形,关节活动 也就不灵活。而打太极拳要求动作连贯、圆活,周身节节贯 串,因此打太极拳有一定的防老作用。



太 极 拳 技 巧



太 极 拳 技 巧



1. 4. 4 打太极拿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目前还不多,但从上述两组老人 的骨骼变化及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差异来看,打太极拳对脂类、 蛋白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影响是良好的。近年来,国 外有不少人从物质代谢的角度研究运动的防老作用。例如,有 人报道,老年人锻炼5?30分钟后,血肉的胆固醇含量会下 降,其中以胆固醇增高的老人下降尤为明显。也有人对动脉硬






化的老人进行锻炼前后的代谢研究,发现经过5~6个月锻炼 后,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却明显减 少,而且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大大减轻。这些研究结果,可以说 明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良好影响。



1. 4. 5打太极*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前面已经提过,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 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 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 乱)。此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 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此可以促进消化作用,预防便秘,这 对老年人也是很重要的。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 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 吸的功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所 以,从医学的观点上来看,它是一种很好的保健体操与病人的 医疗体操。



1. 5各太极拳种的特点



1. 5. 1杨式太极孚的稗点



过去有传闻说杨式太极拳中有大架、小架之分,其实,套 路内容是相同的。经杨澄甫父子、师徒两代人的发展,杨式太 极拳基本上形成了世所公认的固定的套路形式和风格特点,就 是:



①架式开展宽大;②身型中正安舒;③速度缓慢均匀;④ 进退分清虚实;⑤动作圆活松柔;⑥强调运劲如抽丝,不夸大 缠绕旋转的手法,但仍强调“腰如车轴”、“旋臂转膀”;




⑦劲力内涵沉稳;⑧轻灵不练跳跃;⑨气势沉雄、磅礴,寓刚 于柔。





浏览74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