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竞赛套路全书


二、上肢健身功能|太极拳竞赛套路全书





经络学说上讲:肩部有手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 经、手少阳三焦经)等经络均穿肩而过。腕关节有一段桡动脉管, 称作“气口”,是脉会太渊的百脉之气汇聚之渊,与全身经脉相通, 手指是上肢末端,众多经络在此转换。



生理解剖学上讲肩部活动范围大,在三角肌把肱售:、肩胛骨、 锁骨连在一起;在背间肌把腰椎、肱骨连在一起,手掌有丰富血管



神经。



这样肩关节松沉及肘下垂,有利于经络畅通,和相应肌群的锻 炼,从而调节气血流通,促进肩周炎等肩肘病的康复。手腕的坐对 “气口”和内脏功能的加强有好处,也有防病治病的作用。手指的 撑也能促进血液在末梢流注,加强神经末梢的支配能力,使手指灵 活,反过来促进大脑灵巧。



(4>技击功能



肩部及肘的要求可以使全身力量通过肩关节传递到手作用对 方。因为,肩关节在上肢为根节,如果此处紧张阻滞就无法使力量 传出,也就做不到拳谱要求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



手指 总须完整一‘气。”



垂肘还有掩肋、防守对方击打肋部的作用,具有保护两肋、两 腰功用。



腕部的要求能锻炼其旋拧灵活性及力量,从而与对方接触制 拿对方。塌腕还可以增大击打力,同时,又可不被人拿及解脱擒拿



手法。



手指较灵活,掌撑的结果使劲力贯注手指,或掌或拳或勾,以 多种手法用于技击。



3. 躯干



躯干包括胸、肋、背、腹、腰、臀等部位。



(1) 要求



胸含背拔,腰松臀敛。 ~



⑵做法



【主要拳论】郝月如讲“两肩中间脊骨处,似有鼓起之意,谓 之拔”。《太极拳术十要》中解释“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 ? 12 ?



也……胸忌挺出,……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自然能拔背,能 拔背则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拳谱有“刻刻留心在腰间”,“腰为 一身之主宰”的要求。杨澄甫讲“腰为一身之宰,能松腰然后两足 有力下盘稳定;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



【实际操作】胸为颈下腹上部位,胸与背相对应,拔背必含 胸,含胸是胸背部和肋间肌肉在意识指挥下自然放松,使撑起来的 胸廓微内收,绝非凹胸或用力驼背形成之势。背指的是脊柱两侧 上至肩下至腰的部分,脊就是脊椎骨(分胸、腰、尾三节),要求脊柱 在适度拉伸中,保持正直而且骨关节(间椎盘)虚虚对准,练拳要使 背部的肌肉放松分别向纵横方向伸张,形成拔背。此动作须与头 顶项竖协调完成。



腰包括左右两肾和左右腰及前腰(腹部)。松腰指向前“尾闾” 上提,腰背“肾俞”、“命门”后塌。这里的塌腰与长拳的塌腰截然不 同,是腰向后塌,塌住劲即通过收臀抱胯等动作,使附着腰椎间的 肌肉收缩,并向下沉住“尾闾”,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从而减小 脊椎“S”生理曲线,形成塌腰,并使得“尾闾中正”,这同样是要用意 通过放松腰部来做到的。



在腰部松沉中,使臀部不突出而向里收敛称作“敛臀”或“收 臀”,也有人称“吊裆”。通过提肛就是使肛门括约肌收缩,有忍便 状,与收臀动作配合完成。



【形象比嗆】胸含象累的时候长出一口气后的自然放松状 态,有“含胸以顺气”之感。背拔象背部皮肤崩紧貼了裔药或拔了 火罐,腰松象媵靠在椅子或沙发上,臀敛象穿紧身裤兜紧臀部。





浏览27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