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剑全书


一、青龙出水(截腕刺心)|太极剑全书





重心移至左脚,上右脚,成右弓步,同时,左指合于右腕,右手 持剑,手心向上,横截剑,并向下压剑,随后两手合力,再向前平刺, 目视剑尖。(图9—9、图9—10)









* 图 9-10



【要点】



截腕与刺心两个动作连贯协调,不能断劲。



【意 气】意想以腰为轴,用腰带剑,横劲截击,再气下沉通 过腰松腿屈带动剑平刺,呼气平刺。




7 ,挑帘势(并步撩腕)



重心在右脚佐脚侧横跨,重心移向左脚,收右脚,成并步,同 时,两手相合,右手持剑由平刺横剑向下、向上走一个圈向上撩架, 目视前方,剑横于头顶上方。(图9-11)



【要点】



撩腕要始终使剑在头上方运行,并步与撩架协调一致。



【意 气】意想背向后倚重心后移,并步时劲由下向上升起, 身剑同动,并步时吸气。



【说 明】攻击敌腕是太极剑的主要技法,所以,本套路中多 次出现击腕的方法。



8.力劈华山(转身劈剑)



以两脚前脚掌为轴向右转身90度,重心前移上左脚成左弓 步,同时,两手合力,左剑指附于右腕,右手持剑由上向下劈出,目 视剑身。(图9-12)









【要点】



上步与劈剑一致,转身灵活,上下肢协调运动。



【意气】意想右侧腰间放松,上下一致转动,劲贯剑刃中 部,呼气劈剑。



【说 明】武式太极拳中讲究阴阳转化,其关键是两个腰眼 之间的变化,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太极剑中的转身换势重要的 是由内里腰隙变化而促使外形运动O



9. 霸王举鼎(上步撩腕)



重心移到左脚,上右脚并步,同时,右手持剑由下向上撩剑,剑 身横于额前,目视前方。(图9-13)






【说 明】本动名称与第7势不同,但要点、意气、攻防含义 均相同。



10. 负荆请罪(弓步反撩)



以右脚跟为轴,上体向左后转体90度,重心前移,上左脚成左 弓步,同时,右手持剑稍内旋,随转体向后撩剑,左剑指前指,目视



剑尖方向。(图9—14)






图 9-14



【要点】



弓步反撩时,上体略前倾,保持尾闾中正,剑身平直,剑成立 剑。



【意 气】意想左侧腰间沉气,左转,身前俯,剑后撩对向用 力,力达剑刃。



【说 明】太极剑的中正,不仅仅限于身体外型上的中正,更 重要的是劲力上的变化,突出劲力核心原则,有时身体外型不是中 正,实际上尾闾中正劲力充足并不失中正。



11. 雄鹰捕兔(退步下刺)



(1) 转身拧剑 重心仍在左腿,以腰为轴,两脚踝动,身体 向右后转体180度成右虚步,同时,右手持剑由手心侧向右拧转成 手心向上,左剑指附于右手腕上,目视剑尖。(图9-15)



(2) 退步下剌 撤右脚,重心后移,退左脚成并步,同时,右 手持剑后抽剑,左剑指前指,再右手持剑向前下方下刺剑,左手剑 指合于右腕,目视前下方剑尖。(图9-16、图9—17)



【要点】



转身时中正自然,退步与刺剑一致。



-374 -



[意 气】意想身后有敌,头上领,气下沉,以腰为轴身体后 转,前脚蹬地后撤退步,涵胸,收腹,有闪躲之意。分动(1)吸气,分 动(2)呼气。



【说 明】本动气势正如名称“雄鹰捕兔”,十分形象,有一定 意境。









图 9-16 图9-17





浏览3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