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剑全书


一、武式太极剑|太极剑全书





武式太极剑是在传统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剑术,包括 武式十三剑、武式二十五剑、武式三十六剑,其中又包含大架、中架 等不同架势的套路,剑理精妙,剑法独特。长期以来,由于武式太 极拳创史人武禹襄先生不以传拳为业,因而武式太极拳械流传面 不广。武禹襄曾传外甥李亦畲,李传郝和,由郝氏传出了部分拳. 势。武禹襄还曾传武延绪,武延绪传武毓荃,武毓荃传祁锡书。祁 锡书不仅得武家真传,同时还得李亦畲长子李石泉传授,既融汇贯 通正宗武家太极拳械,又继承了李家的拳艺,后传其子祁悦曾,使 武式太极拳械(拳、刀、剑、粘杆等)得以继承发展。蒙祁师深明大 义,贡献珍宝,传统武式太极剑(三十六剑)得以首次公开发表。



武式太极剑遵循拳理,讲求劲力,具有极强的实战性,势断劲 不断,劲断意可连,要求走出气势,注重意气运动,追求内劲。在技 击上要求“切记三法混一法,攻守肘腕是要诀”;演练上,气势腾挪, 闪战灵活,势势相连,内劲贯剑,常常剑诀不离持剑手,以求助力和 剑诀的捆力,周身一气,剑与身高度和谐。



(一)动作名称



4. 1. 起势2. 登门拜友3. 拨云摘星1. 起势2. 登门拜友3. 拨云摘星打草惊蛇



1. 起势



2. 登门拜友



3. 拨云摘星



1. 起势



2. 登门拜友



3. 拨云摘星



5. 指东击西



6. 青龙出水




7.挑帘势



22.魁星七斗



8.力劈华山



23.野马分鬃



9.霸王举鼎



24 .惊涛骇浪



10.负荆请罪



25.沛公斩蛇



11.雄鹰捕兔



26.拦路虎



12.专诸刺僚



27.专诸刺僚



13.黑熊反背



28.金鸡上架



14.撩袍断带



29.懒扎衣



15.怀中抱笏



30 .如封似闭



16,倒撵猴



31.上步捋剑



17.魁星七斗



32.自云盖顶



18,平旦鸣钟



33.左右撩腕



19.拨草寻蛇



34.左右挫腕



20.射鹰势



35.阴阳混一



21.白猿献果



36.道心如烬



(二)动作图解



1. 起势



开步站立 两脚尖外撇约30度,两脚间距与肩同宽,重心 落于两脚之间,左手持剑,剑身轻贴小臂后侧,右手成掌型,全身放 松,目视前方。(图9-1)



【要点】



身体中正,思想放松,剑刃不可触及身体任何部位。



【意 气】意想全身做到涵胸、拔背、提顶、吊裆、松肩、沉肘、 尾闾中正、气沉丹田、胯松直、膝曲蓄等有关与练拳相同的要求,还 要意想剑身相合,上下相随,周身一体。呼吸自然深长。做几次深
呼吸,准备练剑。



【说 明】传统的各式太极拳?剑多以开立步起势,也可以从 并步开始。



2. 登门拜友(弓步撕剑)



重心移至右脚,上左脚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持剑掌 心向外,剑贴于小臂后侧,由体侧向前拥打而出,右手变成剑诀合 于左腕一同向前糊出,目视前方。(图9—2)



【要点】



搠出剑及臂不可超出左脚尖,上体中正,尾闾内收,全身劲力 剑住,力贯左臂和剑身上。



【意气】意想右侧腰肾气向下沉似托起左腰肾,所谓两肾 抽提,产生运动,提左脚上步,气下沉,由右脚底向全身贯劲,意劲 注于左臂和剑体,配合呼气。



【说明】糊剑与捆臂劲力相同,唯持剑不同而已。



图9一1图9一1图9-2图9-2









图9一1



图9一1



图9-2



图9-2





浏览9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