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7三通背
先将两足与身子并腰,如螺丝形(即研 劲),从前边往右转,扭转至面向后边,两手 亦于身转时,同时右手从头处,往右后边又 往前往下斜着落去,如划弧线,划至极处,手 与肩相平直,手虎口朝上着。又左手心朝里 着,亦同时从左边,亦如划弧线至头处,从头 处往前往下落去,划至极处,手虎口亦朝上 着,亦与左肩相平直,两手心斜对着,两眼看 两手当中。两足仍未离地基,两足之形式图, 左作右,右作左,两相互换之式同,两手之劲 同时往前伸,两肩亦虚空着往回缩,腰中之 劲,微有往下塌之意,是取虚空之意也。周身 内外之劲,神气收敛,气往下沉,仍如前(图
28) 〇
第四节三通背学二式
再将左足先往后微垫步,两胯里根并两 肩,极力往回缩住,再将右足极力往后撤,撤 至左足后边斜着落下,如半八字形式,两足 之远近,仍随人之高矮勿拘。两手再从前边, 如揪虎尾之意,徐徐落在两胯里根,左足与
图29三通背二式:图30三通背三式两手往回揪落时,同时亦往回撤,撤至足 后跟在右足当中约二三寸落下,足尖着 地。身子与两手往回揪时,亦徐徐往上起,
图29三通背二式
:
图30三通背三式
头要往上顶。身子虽然起直,两腿总要有 点儿弯曲之形,腹内之气仍要缩回丹田,
腰仍要往下塌住劲。一切之伸缩顶塌揪等 等之劲,亦皆是用意,不要用拙力(图
29) 〇
第五节三通背学三式
再将两手同时靠着身子往上起,至心 口上边,再往上又往前伸去,到极处勿停。
右足亦于两手伸时,同时往前迈步,足尖 往外斜着落下,亦如半八字形。两足相离
之远近,身子仍不动,极力往前迈步,不能移动重心为妙,再将两手又往下 落,仍到两胯里根处,右足与两手往下落时,同时往前迈去,至左足前边,足 直着落下,足尖着地,两足距离之远近,仍要身子不起不落、不俯不仰、不能 移动重心之情形。再将两手仍靠着身子往 上起,至心口上边往前推去。两手推法,与 第三章懒扎衣五节式相同。右足与两手推 时,同时往前迈去落地。左足之跟步,两手 之推法,两足之距离,亦同懒扎衣五节式相 同。一、二、三节之式,练时不可有凹凸处,
不可有续断处,总要节节相贯,一气串成,
最为要着(图30)。
第三十四章开手学
见第四章开手图8。
第三十五章合手学
孙式太极拳诠真见第五章合手图9。
孙
式
太
极
拳
诠
真
第三十六章单鞭学见第六章单鞭图10。
第三十六章单鞭学
见第六章单鞭图10。
孙式太极拳诠真第三十七章云手学
孙
式
太
极
拳
诠
真
第一节
先将左手,从左边,胳膊靠着身子, 往右边划一下弧线,至右胳膊里根处, 似停而未停。左足于左手划弧线时,同 时微往右边迈去落地,足尖仍往左边根处, 似停而未停。左手再从右胳膊里根处, 于右手往下落时,同时往左边划一上弧 线,从眼前边,划至左手原起处,似停而 未停。右足与右手划时,同时足尖仍往 左边,微斜着点儿迈去,两足相离二三 寸斜 着点(图31)。
、
浏览4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