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动作,两手转圈,两足起落,腹内一切之劲性情意,皆与第三章懒扎 衣,第五节式相同(见第三章懒扎衣第五节图7 )。
第二十一章开手学
见第四章开手学图8。
第二十二章合手学
见第五章合手学图9。
第二十三章单鞭学
见第六章单鞭学图1〇。
\
第二十四章肘下看捶学
将左手仍用掌,往前极力用意伸住,腹内亦用神气贯注,身子不可有一 毫俯仰之形。随后将右手握上拳,胳膊如同藤子棍屈回,靠着肋,拳从脐处往 前左肘伸去。右足与右手伸时,同时往前迈步,至左足里边当中落下,足尖落 地,两足相离半寸许。两手同时往前伸住,两肩与两胯里根,亦用意往回缩 住,伸缩总要一气,似停而未停之时,即将右足往回撤,足尖着地,左足随后
亦往回撤,撤至右足前边落下,两手仍伸 住,不可移动。两足往后撤时,身子之形 式,各处之劲,虚灵之情,两足相离之远 近,均与第十二章手挥琵琶式相同(图 23)〇
第二十五章倒撵猴左式学
先将左手往胸前处来,大指至胸前二 三寸许,将手心往下扣,右手于左手往胸 前来时,手心朝上着,同时往右边斜着往 下落。右足亦于两手扣落时,同时将足尖 欠起,足后跟着地如螺丝之意,往里扭转,
孙式太极拳诠图23肘下看捶图24倒撵猴(左式)扭至足尖或正直或微往里扣着点,足尖落 地。再将左手从心口斜着,往左边搂一弧 线,大指二指撑开,如半月形,搂至大指离 左胯一二寸许。左足与左手搂时,同时亦 斜着往左边迈步,足后跟落地。再将右手 手心向上着,往上抬起,起至与右肩相平,_
孙
式
太
极
拳
诠
图23肘下看捶
图24倒撵猴(左式)
手心再向里着,五指俱张开,食指梢从右 口角往前推去。两手之曲直,皆与搂膝拗 步相同,右足亦与右手往前推时,同时往 前跟步,跟至左足中间,相离四五寸许落 下,足尖着地。此式自两手两足动作始末,
要一气串成,内中并无间断,如同圆球滚一周圈,无有停滞之意。内中之气, 自胸至丹田,与坐功坐至静极时,腹内如空洞相似,周身之神气,全注于丹田 沉住,故内家拳与丹学实相表里,内中之气,诚有确据,并非空谈。实地练习, 功久自知(图24)。
第二十六章倒撵猴右式学
先将左足尖欠起,足后跟亦如螺丝之意,往里扭转,足之形式,与左式转 右足跟之形式相同,再将右手往右边,斜着搂一弧线,大指二指撑开,如半月 形,搂至大指离右胯一二寸许,再将左手心向上着,往上抬起,起至与左肩相
平,手心再向里着,五指张着,食指梢亦 从左口角往前推去。两手之形式,两足 之距离,周身之动作,内外之气劲,均与 左式相同,左右循环之式,数之多寡,各 听其便,不拘一定(图25)。
图25倒撵猴(右式)第二十七章手挥琵琶式学
图25倒撵猴(右式)
见第十九章手挥琵琶式图22。
浏览43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