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寿-太极拳文集


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沈寿-太极拳文集





这句话出于《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 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知,了解。 殆,危险。后世成语有作“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虽亦典出于 此,但以“不殆”较为实际,而“百胜”则未免带有夸张的成 分。



战争中敌我双方是最基本的一对矛盾,只有深刻地了解敌我 双方的情况,才能避免犯片面性的毛病。



在太极拳的古典理论著作中,也不乏引述或发挥孙武的这一 名言的,如清代王宗岳所著的《太极拳论》说:“人不知我,我 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很明显,这话实是以 上述孙武名言为依据而加以引申和发挥的。



再如,清代李亦畲《走架打手行工要言》写道:“欲要引进 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




239239人……”又说:“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 合上数项不合?少(稍)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 快,打手是知人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自己安排得 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 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中求之。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文中“打手”,即今称之推 手。李亦畲根据《孙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名言,.结合 太极拳走架和推手实践,提出“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和“打手 是知人功夫”,并作了具体的解释。据太极拳体用之说,太极拳 以走架为“体,练体,也即练知己功夫;太极拳以推手、散手 为“用”,练用,便是练知人功夫。但这两者是密切关连的,是 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的。太极拳家孙剑云说:“练 ‘体’就包括着‘用‘,练‘用‘也离不开'体……但单人练 习,不易找到‘用’的妙处。”换言之,走架中虽然包含了足以 供应用的各种着法,但如只练走架,仍是难以掌握着法的使用规 律,更谈不上“懂劲”和“阶及神明” 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只 练走架,不但无法“知人”,而且其知己功夫也是有限的;相对 地,推手虽是知人功夫,却也包含着知己功夫,这正如李亦畲所 说的“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不过,太极拳是以走架为基 础功夫的,基础扎得不牢实,应用于推手、散手时,也不免会头 重脚轻、顶顶抗抗和僵滞不化的。






239



239



总而言之,要达到知己知彼,那就必须把走架和推手这两种 功夫结合为用,做到体用兼修,如此勤学苦练,日久才能“由着 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还必须说明一点,走架与推手乃是太极拳的两个组成部分, 是对立的统一体。初学的人往往在走架时忘了存想“无人人打 影”(也叫“无人若有人”)的知人功夫;在推手时却又撇开了 走架中的知己功夫,甚至连基本用法都来自太极拳架以外的东 西,如使用弹击、撞击、硬拖、硬拉、硬叉、罂夹、抱摔等等,



几乎成了 “四不象”,那就没法说这些是太极拳的知己和知人的 功夫了。《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来要练好太 极拳的走架和推手,这“明、智”二字也是缺一不可的!





浏览50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