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8年,吴芮的父亲吴申,被贬番邑(今鄱阳)定居,后迁至余 干县善乡龙山南麓(今社庚乡),吴芮即出生于此。吴芮十分聪颖,青年 时,常研究《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带领族人和南下军士的后代演练 阵法。 ,
秦王朝末年,统治严酷,徭役繁重,修筑万里长城、阿房宫、秦重寝宫 骊山大墓,使百姓妻离子散,田园荒芜,哀鸿遍野,散兵游勇四处抢劫o吴 芮为保卫乡亲不受伤害,就组织家丁亲兵抗击流寇。他为人宽厚,只要是 不袭扰百姓的散兵,一律给予出路,队伍因此不断壮大。他十八岁时就统 制兵马一万七千多人,分布在鄱阳、余干、浮梁的各处要道,部队军纪严 明,很受百姓拥戴。吴芮母亲梅氏为人贤惠,建议藏兵于民,兴农兴商,所 以吴芮的部队不缺给养,他派出自己队伍中的得力骨干到四乡发展,其 势力范围北到安徽祁门,东到赣浙边界,南到福建,西到都昌、鄱阳「他大 胆革除弊政,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制定一系列 鼓励农耕的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 行郡县制。鄱阳县是秦王朝首次在江西设置的县,吴芮被乡亲们举荐为 番邑(今鄱阳)令。
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安徽宿县大泽乡揭竿而起。八月, 第一个起兵响应的秦吏就是吴芮。番阳令吴芮深得江湖民心,后又支持 项羽,起用刑徒(脸上刺字的犯人)带兵,出兵横扫赣、湘、桂一带,威镇江 南,各地群众纷纷投奔,秦朝一些官吏也率部下归附。如闽越王无诸、越 东海王摇,均为越王勾践后裔,皆领兵归属吴芮。其中有淮南义军首领英 布及同乡梅当时英布已有数千人队伍,作战英勇,吴芮将女儿嫁给 他,命其出兵攻秦。吴芮先是跟随项羽,南征北战,在攻占咸阳后,项羽以 吴芮战功卓著而封他为衡山王,建都于料(今湖北黄冈市西北)。其女婿 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同乡梅狷也封为十万户侯。
其后,在洞庭湖一带巡视时,吴芮结识好友张良,在其劝导下,改拥 刘邦。项羽失败后,吴芮以吴王之后的身份,与韩信等人拥刘邦为帝,刘 邦也诏封吴芮为长沙王。
公元前204年,吴芮取下长沙后,在濒临湘水的沃土上,建起长沙古
城,当时北方兵荒马乱,吴芮辖区相对平静,吸纳了大量商家南下长沙。 吴芮以德政稳定民心,真心实意为百姓谋利,占领南越后,派出大量农业 技术人才在南越推广“芮”稻,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宣传“重民”理念。吴芮 又以示好措施,在广西、越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和平共处政策,帮助其 发展生产,受到百姓尊敬。
汉高祖刘邦一共封了八个异姓王,均为战争需要收买人心之举。刘 邦帝业一定,就和吕后用种种方法消灭异姓功臣。七个异姓王,皆因各种 罪名被杀被废0唯独吴芮及其子孙世袭的长沙王善始善终,成为其后仅 存的异姓王(历五代因无嗣而止)。
公元前201年,吴芮与同甘共苦多年的爱妻毛苹(著名女才子)泛舟 湘江,庆祝自己四十岁生日。吴芮望着远山,思念家乡瑶里。面对明月,毛 苹吟咏:“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 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o ”吴芮听罢心潮澎湃,留言:我死后要回 家乡瑶里五股尖仰天台,观看天门的朝日夕阳。同年,夫妇双双无疾而终 [又说:吴芮奉命率兵攻占闽地,行至赣南金梭山(今宁都县翠微峰)时, 因患病而逝],合葬长沙城西。其衣冠冢有多处。谥为“文王”。
吴芮以一移民身份,凭借自己精通武术,懂得兵法的长处,以武术训 练军队,以兵法约束部众,形成占据一方、保一方安宁的势力。在灭秦的 中原逐鹿之战中,能明智地作出正确选择,不愧为有政治眼光的军事家、 武术家。
三 南国“木兰”荀灌娘
荀灌(公元303年一?),字灌娘,故又称“荀灌娘”。荀诲之女,西晋颍 川临颍(今河南临颍县)人,是我国古代智勇双全的女英雄。《晋书?荀松 传》中记载有她的故事。她13岁时,便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荀灌的父亲荀息,是襄阳太守。他在任上做了一些受老百姓欢迎的 事,同时也得罪了一些人。部下杜曾对荀相不满,为报私仇,经过一番密 谋策划,发动了一场叛乱。杜曾突然带领重兵包围了襄阳城,扬言破城之 后要杀掉太守荀相,还要杀尽那些忠于太守的人。荀耘公正无私,为官清 廉,深受襄阳老百姓爱戴,百姓和守军一起拼命抵抗叛军。杜曾每天指挥 部下攻城,死伤无数,仍不罢手。双方对峙日久,城里粮草一天比一天减
--第二编金将烽烟
少,守城的军民死伤人数一天比一天增多。荀耘心急如焚,对部下说:“坐 以待毙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派人突围出去,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援才行。可 待他不薄,只要他知道我的危急处境,必定会发兵来救襄阳。”话虽这荐 说,可是,那众多的叛军重重包围,连一只鸟儿也难飞出城去,怎样突围 求救呢?两天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突围搬救兵。
情势更危急了,荀耘决定自己突围求援。众将士不让太守去,一个个 苦苦相劝。这时,13岁的小女儿荀灌推开众人,走上前来。她说:“父亲重 任在身,正在带领襄阳军民战斗。你是头儿,怎可随便离开?还是让女儿 突围求援吧。”父亲知道女儿从小跟着自己习武,早就练出了一身好功 夫,刀枪剑戟也很娴熟,但是担心她人小力单,难当大任。荀灌急了,恳求 说:“襄阳危在旦夕,难道我们都情愿等死不成?灌儿虽然年幼,却有破敌 妙法。”
荀相不以为然地说:“那你就说说看,是何妙法? ”
荀灌说:“叛军攻城太急,几天以来已经疲劳不堪。我已经观察到了, 他们白天组织还算严密,到了夜间,防守便松弛了。我只要带领少数武艺 高强的军士,乘其不备,深夜突围,又有何难? ”荀柩答应了她的请求,下 令选拔精悍骁勇的军士,随荀灌突围o深夜,荀灌手执利剑和十几个武士 骑马冲出城外。
叛军都在睡大觉O等巡哨的发现时,荀灌已冲出包围。荀灌一行急驰 而去,很快到了平南将军驻地。石览问明情况后,便说:“你们先吃饭休 息,等会儿再商量破敌之计。”荀灌不肯吃饭,生气地说:“将军,您没听人 说,救兵如救火吗?还是请迅速发兵,解救襄阳城吧。”石览说:“叛军兵力 雄厚,只靠我的军队恐怕一下子难以击垮他们,必须请求南中郎将周访 同时出兵,合力破敌。”荀灌说:“我这就写一封求援的书信。”她代替父亲 写信件,请石将军派人速送周访。信上写着:“万一襄阳失守,叛军必然气 焰更加嚣张,倾巢而犯近邻,将军必将首当其冲,那时灭顶之灾在所难 免。如将军肯发兵援救襄阳,平南将军石览愿同将军结为兄弟,共同举 兵,合力击破杜曾叛军。”周访被信中的道理说服了,马上派儿子周抚带 精兵三千,和石览的援军一起,飞驰襄阳。荀密见援兵已到,率城里守军 冲杀出来。杜曾两面受攻,虽奋力抵抗,仍伤亡惨重。他见势不妙,仓皇撤 兵而去。襄阳军民得救了。荀相亲自到城外迎接平南将军石览和周抚,感 谢他们的援救O石览将军拉着荀灌的手,对荀崔说:“您有这样一个智勇 双全的好女儿,真是令人羡慕。”周抚也说:“襄阳解围,百姓得救,小荀灌 应该是第一个有功之臣,可敬可敬!”
后荀灌娘嫁于周抚为妻,并亲自陪同丈夫训练军队。据襄阳民间传 说,荀灌娘擅长于骑射,能连发三矢,并精通纵跳技击之术;有的民间传 说说,荀灌娘是越女剑发的传人,东晋之后“越女剑”在襄阳至南阳一带 广泛传播,就是荀灌娘之功。
浏览2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