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既能身先士卒、攻城略地,又能抚 绥地方、治民理财的赛典赤的建议,在云南实行军民分治,设云南为元朝 的行省。忽必烈对赛典赤放手使用,赛典赤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云南经济 的发展,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上也颇有建树。
《大理古佚书钞》载,“元兵中有回回兵四千,眷属三千,余皆来自波 斯、突厥部,信阿拉穆罕默德为圣主,性强悍,忌酒,不食猪、螺、黄鳍,喜 游牧,属赛典赤部。世祖划大理南北五里亭屯回部各一千,龙首城、龙尾 城各一千,军饷由大理路供给。龙尾城则居于龙尾城外大鱼坝、洱河口各 五百,与当地人和睦无犯。作战勇猛,以死为荣,至阿拉神殿安适。洪武十 五年(公元1382年)平滇而降明,编归德胜驿六百户。居赵家营、沙纳院、 火烧地、洱河口,多迁永昌地,善经商。有娶汉人、民家女为妻,则以大典 洗礼。”回民在云南省定居后,与当地汉人、土著和睦相处,并与当地人结 为亲眷。回民将自己本民族的武术也带入了当地。据《滇中纪事》载,“月
牙弯刀系赛典赤部所使,其招式与蛮刀 迥异。日久为蛮人所习,然掺于蛮人蛮 刀直劈直砍。”据《传统武术》介绍说,月 牙弯刀原系波斯刀,盘旋进击,后被阿 拉伯人袭用。由于赛典赤部族中有不少 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这种兵器和使用方 法就传入了云南,很快地与云南原有武
第:章滇黔自有攀云手第:章滇黔自有攀云手术融为一体。蒙古人使用的大弓,及用大弓厮杀之法也被云南习武者高窈 接受,并在接受后与当地原有武术结合在一起。蒙古草原上的摔跤术 也在这时传入云南,“观音市中亦有摸跤者跳跃而进,与蛮人角力大相 异处。”
第:章滇黔自有攀云手
第:章滇黔自有攀云手
回族武术传入云南的同时,中原内地武术在云南也得到传播°受到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礼遇的道教全真派也将本派武术传入云南。“孙不二, 马钱妻。夫妻破尘出家,立全真教。大定初,与四女弟子入滇,栖榆斗姆 宫。……四女弟子皆绝色道姑,善歌吟,精剑术,轻柔娇燕,超凡脱俗Q ”孙 不二与马锤、丘处机都是王重阳的上座弟子,是道教全真派的重要振兴 者。丘处机曾在70余岁高龄,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丘处机 写给成吉思汗的诗有“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致太平”,其爱民之心 溢于言表。在武术上,丘处机等人共创龙门派武术。孙不二入滇后,在滇 收过两个女弟子,均为大理段氏后代。龙门派的“七星剑”就此在大理传 播。“飞骑队以长矛为主,以宋武穆王岳王枪法制敌。”这是明初在大理落 草为寇的吴启龙,用来截镖的骑兵使用的枪法,可见岳家武术已传入滇 地,并用于实战。
赛典赤的军民分治政策和忽必烈封段氏为大理总管的措施,使得云 南地区形成了两个武术传播中心,一是大理地区,二是昆明地区。大理地 区承袭南诏、大理国的武术传统,广融博纳,被后人称为“点苍派”武术。 今人白侍儒编成《点苍武术》一书,书中可见大理武术形成的源流。昆明 地区所流行的武术,以回族武术和中原武术为主,兼有其他少数民族武 术。至明代,不少回民从事镖行及马帮活动。昆明地区的武术不仅传承有 人,而且发展甚快。
浏览4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