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剑纵横-长江流域的武林与流派


一、武林风|拳剑纵横-长江流域的武林与流派





走出林莽,开辟蛮荒,自然的严酷让人类具备了两种能力:为取得生 活资料的劳动能力,为保存自我的自卫能力。早期人类以渔猎和收集果 实为生,猎的对象大多对人类具有危害,趋利避害得到食物的本能要求, 使人类逐渐学会拳打脚踢、绊摔擒拿等手格猛兽而不为兽伤的动作。随 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萌芽,部落间的战争迫使人类改进和发展了格 斗技术。一切因需要而产生,生存斗争的需要催生了原始武术。



武术的发展与战争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战争规模、作战方 式的改变、武器的演变使攻防格斗技术与之相适应,战争对武术的发展 起到推动作用。与武术不同的是,战争是群体性活动,武术在更多的场合 表现出其个体性。具有更高格斗技能(武术)的个体在战争中制敌能力得 到提升,生存几率得到提高。为战争做准备的军事训练对武术提出了新 的要求。国家对军事的重视客观上对武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管子?七 法》对当时国家考核武术有这样的记载,“春秋角试……收天下之豪杰, 有天下之骏雄”,国家将武士收为己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对武 艺的学习使武术更加贴近民间,民间习武风的兴起又促进了武术自身的 发展。尽管“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戒律使统治者以文字狱来限文, 以禁武令来限武,但武术依托于民间,获得了极强的生命力。从中华传统 文化中汲取的营养使武术成为受众广泛的大众文化。



长江流域武术起源极早,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地域特点和民族特 色。当武术成为文学创作和影视作品的素材,欣赏者从其中得到武术素 材带来的审美愉悦,同时也期望揭开那些过度描写与过分渲染,蒙在武 术上的怪异帷幕。武侠作家们多次写到的武当的沾衣十八跌、四川唐门 的暗器、辰州言家的僵尸拳等在地域上都属于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真的 有这些神奇的武术么?有这些秘密的武术流派么?有这样奇幻百出的武 林么?



大江飒沓武林风,本书将围绕长江流域,勾稽武术史料,旁涉武林掌 故,汇集武术流派,为读者描绘出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武术兴衰。武术是 一种纵贯千载,横列万方的文化现象,为了能全面地展现其脉络,在地理 范围上将根据其传播进行必要的扩充。





浏览6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